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78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2
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并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不锈钢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将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初级固体;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终级固体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容易达到,绿色环保,能耗小,沸石吸附材料纯度高,吸附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开发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污染。工业“三废”剧增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水体以及植物中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成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凸现的生态问题。重金属一般不能被生物降解,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中则很难清除,可通过食物链途径进入人体从而造成许多疾病(如癌症等)的发生。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化学水处理方法,常被用于净化重金属污染废水。沸石是由Si、Al、O三种元素组成的四面体,由于其中的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能构造出无限扩展的三维空间架状,因此沸石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自十八世纪末期发现“木炭—气体”体系中的吸附现象来,吸附操作广泛的用于气体分离和净化工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外开始对沸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首次利用天然菱沸石作为吸附剂分离气体、液体混合物。随着人工合成沸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开发和利用,大规模的吸附单元操作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实践当中。特别是PSA、TSA和VSA等分离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吸附分离工业的发展。而吸附剂则是PSA、TSA和VSA分离技术的基础,吸附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分离效果。虽然近年来已经出现了有机树脂、炭分子筛、柱状粘土等吸附剂,但是沸石分子筛凭借其规整的晶体结构和可调变的表面性质,仍在吸附分离工业占统治地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沸石分子筛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笼形孔洞骨架的硅铝酸盐晶体材料,一般将天然的分子筛称为沸石(zeolite),人工合成的称为分子筛(molecular),两者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并无本质差别,故通称为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有着严格的结构和空隙,空隙大小因结构差异略有变化,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分子大小物质的分离。但是现有的沸石分子筛合成成本较高,沸石分子筛的合成产率也较低,所以需要探索新型、绿色的分子筛合成路线,致力于降低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成本,寻找分子筛合成中新的突破,大大推动分子筛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的、成本低的沸石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并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2)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不锈钢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3)将步骤(2)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初级固体;(4)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5)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6)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7)将步骤(6)冷却后的终级固体进行干燥;(8)将步骤(7)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比例为(1.6~2):(1.2~1.5),硅溶胶的加入量为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物的3倍。作为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30min~40min。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不锈钢反应釜具有聚四氟乙烯釜内衬,温度为150℃~200℃,反应38~42小时。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过滤为抽滤。进一步地,步骤(3)中用蒸馏水洗涤,且洗涤4~6次,至pH=7~7.5。作为优选,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40℃。作为优选,步骤(4)中氯化铵的浓度为1.5mol/L。作为优选,步骤(4)中加热为水浴加热,且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0℃。作为优选,步骤(7)中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反应也易控制,后处理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杂质含量低,最终产品杂质含量小,纯度高;本专利技术合成率高,工艺流程绿色环保,能耗小;本专利技术采用水热法制备沸石材料,沸石质量好,对重金属吸附率也高,整体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按照1.6:1.2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硅溶胶的加入量为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物的3倍,并搅拌30min,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具有聚四氟乙烯釜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50℃下反应38小时;将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过滤选用抽滤,再用蒸馏水洗涤,且洗涤4~6次,至pH=7~7.5,然后在温度为40℃下进行烘干,得到初级固体。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氯化铵的浓度为1.5mol/L,加热为水浴加热,且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0℃。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再将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将该沸石吸附材料对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废水进行吸附测试,吸附率可达90%以上。实施例2: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按照1.8:1.4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硅溶胶的加入量为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物的3倍,并搅拌35min,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具有聚四氟乙烯釜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80℃下反应40小时;将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过滤选用抽滤,再用蒸馏水洗涤,且洗涤4~6次,至pH=7~7.5,然后在温度为40℃下进行烘干,得到初级固体。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氯化铵的浓度为1.5mol/L,加热为水浴加热,且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0℃。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再将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将该沸石吸附材料对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废水进行吸附测试,吸附率可达90%以上。实施例3: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按照2:1.5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硅溶胶的加入量为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物的3倍,并搅拌40min,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具有聚四氟乙烯釜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温度为200℃下反应42小时;将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过滤选用抽滤,再用蒸馏水洗涤,且洗涤4~6次,至pH=7~7.5,然后在温度为40℃下进行烘干,得到初级固体。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氯化铵的浓度为1.5mol/L,加热为水浴加热,且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0℃。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再将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将该沸石吸附材料对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废水进行吸附测试,吸附率可达90%以上。实施例4: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按照1.7:1.4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硅溶胶的加入量为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物的3倍,并搅拌35min,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具有聚四氟乙烯釜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并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2)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不锈钢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3)将步骤(2)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初级固体;(4)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5)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6)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7)将步骤(6)冷却后的终级固体进行干燥;(8)将步骤(7)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热制备废水重金属吸附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硅溶胶,并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得到初级混合液;(2)将所述初级混合液放入不锈钢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3)将步骤(2)反应结束后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得到初级固体;(4)将所述次级固体加入含有氯化铵的溶液中,并将该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搅拌;(5)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终级固体;(6)将终级固体进行冷却;(7)将步骤(6)冷却后的终级固体进行干燥;(8)将步骤(7)干燥后的终级固体进行研磨,然后得到沸石吸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偏铝酸钾和氢氧化钾混合比例为(1.6~2):(1.2~1.5),硅溶胶的加入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埃比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