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36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包括床板,床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上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下板,第二支撑杆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上板,第二支撑杆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下板,第一上板和床板之间设有减震支座,第二上板和床板之间设有减震支座,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凹槽,下支座上开有槽口朝上的第二凹槽。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
技术介绍
目前,各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用治疗转运推车种类繁多,它们在医院的病房中,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医用转移车在移动过程中减震效果差,对患者影响较大,容易加重病人,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医疗急救车[申请号:CN201520035319.8],包括车箱、工作台、底板和车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仪表支架,所述工作台的两端设置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下方的车箱上设置有活动抽板,所述活动抽板位于车箱侧面的上端,所述工作台的端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等直径且同心的盲孔,通过所述通孔和盲孔固定有输液架,所述车箱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控制锁、小号抽屉、中号抽屉、大号抽屉和储存柜,所述小号抽屉内设置有方格架,所述车箱侧面设置有污物箱。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在移动过程中减震效果差,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医疗急救转移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医疗急救转移车,包括床板,所述的床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上板,第一支撑杆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下板,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上板,第二支撑杆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下板,所述的第一上板和床板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第二上板和床板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的上支座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支座上开有槽口朝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与上支座相适应且上支座可沿着第二凹槽内壁滑动,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构成减震空间,所述的减震空间内设有层叠设置的减震片,减震片的两侧分别穿设有纵向定位杆,所述的纵向定位杆的下端伸出减震片,纵向定位杆的上端与上支座固定连接。在床板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减震支座,减震支座可以减轻本医疗急救转移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震动,更具体地说,当床板震动时,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压迫减震片,减震片产生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所述的第一下板上纵向穿设有第一滑动轴,所述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一下板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轴的上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上方的第一上挡板,第一滑动轴的下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下方的第一下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上挡板和第一下板之间设有套于第一滑动轴的第一上缓冲弹簧,所述的第一下挡板和第一下板之间设有套于第一滑动轴的第一下缓冲弹簧,所述的第一滑动轴上设有滑动轮。第一上缓冲弹簧和第一下缓冲弹簧在震动过程中分别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下板上纵向穿设有第二滑动轴,所述的第二滑动轴和第二下板滑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滑动轴的上部设有位于第二下板上方的第二上挡板,第二滑动轴的下部设有位于第二下板下方的第二下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上挡板和第二下板之间设有套于第二滑动轴的第二上缓冲弹簧,所述的第二下挡板和第二下板之间设有套于第二滑动轴的第二下缓冲弹簧,所述的第二滑动轴上设有滑动轮。第二上缓冲弹簧和第二下缓冲弹簧在震动过程中分别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医疗急救转移车的优点在于:在床板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减震支座,减震支座可以减轻本医疗急救转移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震动,更具体地说,当床板震动时,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压迫减震片,减震片产生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板、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上板、5第一下板、6第二上板、7第二下板、8上支座、9下支座、10减震片、11第一滑动轴、12第一上挡板、13第一下挡板、14第二滑动轴、15第二上挡板、16第二下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转移车包括床板1,床板1的下端面上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上板4,第一支撑杆2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下板5,第二支撑杆3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上板6,第二支撑杆3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下板7,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板4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第二上板6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8和下支座9,上支座8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凹槽,下支座9上开有槽口朝上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上支座8相适应且上支座8可沿着第二凹槽内壁滑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构成减震空间,所述的减震空间内设有层叠设置的减震片10,减震片10的两侧分别穿设有纵向定位杆,所述的纵向定位杆的下端伸出减震片10,纵向定位杆的上端与上支座8固定连接。在床板1和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置减震支座,减震支座可以减轻本医疗急救转移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震动,更具体地说,当床板1震动时,上支座8和下支座9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压迫减震片10,减震片10产生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减震片10的负荷范围100~400kg,压缩量为1~0.5mm,垂向固有频率为13~10Hz。其中,第一下板5上纵向穿设有第一滑动轴11,第一滑动轴11和第一下板5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轴11的上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5上方的第一上挡板12,第一滑动轴11的下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5下方的第一下挡板13,第一上挡板12和第一下板5之间设有套于第一滑动轴11的第一上缓冲弹簧,第一下挡板13和第一下板5之间设有套于第一滑动轴11的第一下缓冲弹簧,第一滑动轴11上设有滑动轮。第一上缓冲弹簧和第一下缓冲弹簧在震动过程中分别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第二下板7上纵向穿设有第二滑动轴14,第二滑动轴14和第二下板7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轴14的上部设有位于第二下板7上方的第二上挡板15,第二滑动轴14的下部设有位于第二下板7下方的第二下挡板16,第二上挡板15和第二下板7之间设有套于第二滑动轴14的第二上缓冲弹簧,第二下挡板16和第二下板7之间设有套于第二滑动轴14的第二下缓冲弹簧,第二滑动轴14上设有滑动轮。第二上缓冲弹簧和第二下缓冲弹簧在震动过程中分别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床板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上板4、第一下板5、第二上板6、第二下板7、上支座8、下支座9、减震片10、第一滑动轴11、第一上挡板12、第一下挡板13、第二滑动轴14、第二上挡板15、第二下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包括床板(1),所述的床板(1)的下端面上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上板(4),第一支撑杆(2)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下板(5),所述的第二支撑杆(3)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上板(6),第二支撑杆(3)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下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板(4)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第二上板(6)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8)和下支座(9),所述的上支座(8)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支座(9)上开有槽口朝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与上支座(8)相适应且上支座(8)可沿着第二凹槽内壁滑动,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构成减震空间,所述的减震空间内设有层叠设置的减震片(10),减震片(10)的两侧分别穿设有纵向定位杆,所述的纵向定位杆的下端伸出减震片(10),纵向定位杆的上端与上支座(8)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下板(5)上纵向穿设有第一滑动轴(11),所述的第一滑动轴(11)和第一下板(5)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轴(11)的上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5)上方的第一上挡板(12),第一滑动轴(11)的下部设有位于第一下板(5)下方的第一下挡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急救转移车,包括床板(1),所述的床板(1)的下端面上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上板(4),第一支撑杆(2)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下板(5),所述的第二支撑杆(3)的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上板(6),第二支撑杆(3)的下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下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板(4)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第二上板(6)和床板(1)之间设有减震支座,所述的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8)和下支座(9),所述的上支座(8)上设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支座(9)上开有槽口朝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与上支座(8)相适应且上支座(8)可沿着第二凹槽内壁滑动,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构成减震空间,所述的减震空间内设有层叠设置的减震片(10),减震片(10)的两侧分别穿设有纵向定位杆,所述的纵向定位杆的下端伸出减震片(10),纵向定位杆的上端与上支座(8)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下板(5)上纵向穿设有第一滑动轴(11),所述的第一滑动轴(11)和第一下板(5)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