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97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键帽、剪刀连接机构、导电线路板和底板,剪刀连接机构与导电线路板之间设有突起部,按压键帽四周任一位置,剪刀连接机构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或底板之间先接触该突起部,继续按压,按压点一侧的剪刀连接机构以该突起部为支点弯曲变形,与导电线路板接触。通过在剪刀连接机构与导电线路板之间增加突起部,按压键帽四周位置到最底端的过程中,剪刀连接结构先与该突起部接触,然后经剪刀连接机构弯曲变形后与各零件接触,整个按压传导过程得到缓冲,剪刀连接机构与键帽、导电线路板、底板之间,或剪刀连接机构的内框与外框之间不会产生强烈碰撞,用户可拥有较好的按压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键盘按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键盘按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改善键帽四周按压手感的键盘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键盘按键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键帽1、剪刀连接机构2、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还包括弹性体8,弹性体8上部穿出剪刀连接机构2的轴孔、与键帽1抵接,底部与导电线路板3抵接;如图1a,弹性体8通常对应于键帽1中间位置,当按压键帽1中间位置到底端时,由于弹性体8存在缓冲作用,剪刀连接机构2与键帽1之间、与导电线路板3之间、与底板4之间的接触均不是硬碰撞,手感比较舒服。但当按压键帽四周时,如图1b~1c,图1b和1c显示了按压键帽四周至底端时剪刀连接机构2与各零件的配合状态,如图1b,其中,剪刀连接机构2的外框与键帽1碰撞在一起,内框与导电线路板3碰撞在一起;图1c可以看出,剪刀连接机构2的剪刀内框和剪刀外框碰撞在一起,且剪刀连接机构2的外框与底板碰撞在一起,即剪刀连接机构2与键帽1、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均直接碰撞,没有缓冲作用,使得按压手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针对传统按键结构中按压键帽四周时手感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键盘按键结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键帽、剪刀连接机构、导电线路板和底板,剪刀连接机构与导电线路板之间设有突起部,按压键帽四周任一位置,剪刀连接机构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或底板之间先接触该突起部,继续按压,按压点一侧的剪刀连接机构以该突起部为支点弯曲变形,与导电线路板接触。整个按压过程中,剪刀连接机构与各零件之间不存在直接碰撞,用户手感较好。优选的,突起部设置于底板上,且突起部的凸出端穿出导电线路板;更优的,突起部与底板一体连接、自底板表面向键帽一侧凸出形成。突起部也设置于剪刀连接机构上;进一步的,剪刀连接机构包括剪刀内框和剪刀外框,突起部可设置于该剪刀内框和/或剪刀外框上;更进一步的,突起部与剪刀连接机构一体连接,可自剪刀内框或剪刀外框表面向底板一侧凸出形成。具体的,该剪刀外框、剪刀内框为矩形框体,剪刀外框包括一对与剪刀内框连接的外框侧臂,剪刀内框包括一对与剪刀外框连接的内框侧臂,突起部位于该外框侧臂和/或内框侧臂上。较优的,突起部的位置对应于外框侧壁长边的中间1/3区域内。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键盘按键结构,在剪刀连接机构与导电线路板之间设置突起部,按压键帽四周位置到最底端的过程中,剪刀连接机构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或底板之间先接触该突起部,而非直接碰撞导电线路板和底板,且继续按压,剪刀连接机构会以突起部为支点弯曲变形后再与各零件接触,整个过程中按压碰撞过程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冲,使得各零件之间接触不再是硬碰撞,按压手感较好。附图说明图1a为传统键盘按键按压键帽中间位置至底端时剪刀连接机构与键帽、底板和导电线路板的配合示意图;图1b为传统键盘按键按压键帽周边位置至底端时,剪刀连接机构与键帽、底板和导电线路板配合状态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1c为传统键盘按键按压键帽周边位置至底端时,剪刀连接机构与键帽、底板和导电线路板配合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键盘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3a为第一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剪刀连接机构上突起部与导电线路板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第一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上的突起部先与导电线路板接触时的配合示意图;图3d为第一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左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导电线路板及底板的配合示意图;图3e为第一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右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导电线路板及底板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第一种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剪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中,剪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第二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上的突起部与底板上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第二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上的突起部先与底板接触时的配合示意图;图6c为第二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左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导电线路板及底板配合示意图;图6d为第二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右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导电线路板及底板配合示意图;图7a为第三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与底板上突起部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第三种实施例中,剪刀连接机构先与底板上的突起部接触时的配合示意图;图7c为第三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左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底板配合示意图;图7d为第三种实施例中,按压键帽右侧,剪刀连接机构变形时与底板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键盘按键结构,如图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键帽1、剪刀连接机构2、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还包括弹性体8,弹性体8上部穿出剪刀连接机构2的轴孔、与键帽1抵接,底部与导电线路板3抵接。其中,剪刀连接机构2与导电线路板3之间设有突起部5。按压键帽1四周,剪刀连接机构2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3或底板4之间先接触突起部5,将按压力传至突起部5,而非直接碰撞键帽1、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继续按压,剪刀连接机构2在压力作用下以突起部5作为支点向下弯曲变形,与导电线路板3接触,该变形过程起到应力缓冲作用,使各零件之间的接触不是硬碰撞,从而获得好的按压手感。突起部5的数量可为1个或多个,其可以设置于底板4上,也可以设置于剪刀连接机构2上,还可以在底板4和剪刀连接机构2上同时设置。剪刀连接机构2包括剪刀外框6和剪刀内框7,该剪刀外框6、剪刀内框7为矩形框体,剪刀外框6包括一对与剪刀内框7连接的外框侧臂61以及与外框侧臂61相邻的一对外框底臂,剪刀内框7包括一对与剪刀外框6连接的内框侧臂71以及与内框侧71相邻的一对内框底臂,突起部5可位于该外框侧臂61或内框侧臂71上,如图3b、图4,或者在外框侧壁61或内框侧壁71上均设置突起部5,如图5。当突起部5位于底板4上时,如图7a,其凸出端穿出导电线路板3,使得剪刀连接机构2在按压过程中先与突起部5接触;当突起部5位于剪刀连接机构2上时,按压键帽四周任一位置,其凸出端可只与导电线路板3接触,如图3b,也可穿过导电线路板3、与底板4接触,如图6a。突起部5可作为一个独立部件通过粘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剪刀连接机构2或底板4表面,也可与剪刀连接机构2或底板4一体连接、作为剪刀连接机构2或底板4的一部分。突起部5可位于剪刀连接机构2与导电线路板3、底板4接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为使突起部5能够更好地支承剪刀连接机构2,使其产生更好的变形缓冲作用,突起部5的位置应尽量对应于剪刀连接机构2的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即为外框侧壁61长边的中间1/3区域,即自外框侧壁61长边边长的1/3位置处至2/3位置处之间的区域。突起部5的凸面可为多种形状,优选为圆滑的弧面,避免凸面与剪刀连接机构2、导电线路板3或底板4接触时产生尖锐的碰撞。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a~3e,剪刀连接机构2包括剪刀外框6和剪刀内框7,突起部5设置于剪刀外框6上,其位于外框侧臂61的正中间位置处,自外框侧臂61的表面朝向底板4一侧凸出形成;为使剪刀连接机构中突起部的结构示意更直观,图3a为本实施例中的剪刀连接机构由装配状态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键盘按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键帽(1)、剪刀连接机构(2)、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连接机构(2)与导电线路板(3)之间设有突起部(5),按压键帽(1)四周任一位置,剪刀连接机构(2)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3)或底板(4)之间先接触该突起部(5),继续按压,按压点一侧的剪刀连接机构(2)以该突起部(5)为支点弯曲变形,与导电线路板(3)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其自上而下包括键帽(1)、剪刀连接机构(2)、导电线路板(3)和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连接机构(2)与导电线路板(3)之间设有突起部(5),按压键帽(1)四周任一位置,剪刀连接机构(2)与位于其下方的导电线路板(3)或底板(4)之间先接触该突起部(5),继续按压,按压点一侧的剪刀连接机构(2)以该突起部(5)为支点弯曲变形,与导电线路板(3)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5)设置于底板(4)上,且突起部(5)的凸出端穿出导电线路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5)与底板(4)一体连接,自底板(4)表面向键帽(1)一侧凸出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5)设置于剪刀连接机构(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连接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