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42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炼焦炉,包括若干个由四面侧壁墙及炉顶盖构成的碳化室,各碳化室的前后侧壁墙均砌为相连的整体,相邻碳化室间通过纵向侧壁墙上可开闭的点火孔可以相互连通,焦炉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上有钢性护墙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坚固、能源利用充分、室温较高,干馏效果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有的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焦化企业的由耐火材料构筑的炼焦炉,从炼焦方式及炉体结构来讲,大至经历了向上燃烧的萍乡炉,向下燃烧的倒焰型焦炉,如89型炼焦炉。以后又专利技术了可以从煤层点火,利用炼焦过程中逸出的挥发份从焦炉的上部燃烧室、两侧壁内火道及底火道四面加热的外热式炼焦炉,如中国专利CN87212113U公开的“炼焦炉”和CN88200174U公开的“平顶炼焦炉”。这种炼焦炉各炭化室之间相互分离,炭化室内原料煤分解出来的可燃气体全部用于自身加热及高空排放,烟道,烟囱温度极高,热损耗大,造成大量能源浪费。此外,该焦炉是依靠点火孔通过煤层内火道首先加热煤层的,这就必须在进料期间花费大量时间构筑内火道,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加大了炼焦周期。针对上述不足,中国专利94100971.8提供了一种“连体式炼焦炉及其炼焦方法”。该炼焦炉包括一组并排设置的碳化室,每两个相邻的碳化室之间共用一道隔墙,在碳化室前后两端的端墙上均设有与碳化室相同的辅助燃烧室。辅助燃烧室外端为罩墙,在碳化室前后两端的端墙底部分别设有两条串连火道,端墙上还设有余热引火道,其与串连火道和辅助燃烧室相互连通,为提高焦炉的稳定性和保温性,将连体式炼焦炉的下部埋入地下三分之一位置。这种炼焦炉结构复杂,炉体前后端墙的辅助燃烧室,罩墙在每个炼焦周期内均须重新砌筑和拆除,增加了炼焦成本。炉体埋入地下三分之一左右,建炉时必须挖掉相应的土方,从而增加了建炉成本,出焦时由下部往上拉,既增大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费用。此外,该炉碳化室装煤过程中还须在煤层内部设置若干纵向火道、平面火道、下火道等,这就增加了进料、出焦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设置、拆除各种火道的工作量,而且燃烧主要焦中在煤层内部,控制不好,会增加焦煤损耗。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炉体坚固、使用寿命长、保温性能良好、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挥发性能源,炉体之间剩余热能能够有效传递,碳化室受热均匀且以外热为主的整体式炼焦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炼焦炉包括若干个由四面侧壁墙及炉顶盖构成的碳化室,各相邻碳化室间通过纵向侧壁墙上可开闭的点火孔可以相互连通,焦炉的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上有钢性护墙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炼焦炉各碳化室均有自己独立的纵向侧壁墙。在纵向侧壁墙内有立火道,碳化室下部有底火道,该立火道与底火道相互连通,在立火道上有调节闸板,用以调节进风量,以控制立火道与底火道内的燃烧温度。本焦炉的炉顶盖可以是固定顶盖,亦可使用活动顶盖,该活动顶盖是由若干个可拆分的拱形小盖组合构成的,各拱型小盖与炉体的两侧壁墙为可拆分式结合。本焦炉碳化室前侧壁墙上有可开闭的门,以方便进料出焦。但该门并非必备的,进料出焦作业还可以打开活动顶盖,从碳化室上部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炼焦炉结构简单,采用了钢性护墙板使得炉体更加坚固。纵向侧壁墙上连通的点火孔使得相邻碳化室间能够互通可燃气体进行点火作业,节省了大量燃料,由于碳化室的上部、底部,两纵向侧壁墙内均布有燃烧室(火道),使得碳化室四周均匀受热,室温提高,干馏效果好,提高了焦炉质量。而且完全不需在煤层内构筑内火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焦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单个碳化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炼焦炉炉体左(右)外墙钢性护墙板排列示意图;图4是碳化室纵向侧壁墙立火道、点火孔布置示意图。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炼焦炉包括12个并排设置的,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碳化室(7),每个碳化室均由前侧壁墙(1),后侧壁墙(23)两个纵向侧壁墙(10)及炉顶盖(21)组合构成。前侧壁墙(1)砌为一个整体,每个碳化室均留有供开闭的门(16),后侧壁墙(23)砌为一个整体,炉体的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18)有钢性护墙板(17),相邻碳化室间有连通的并可通过闸板开闭的点火孔(4),各碳化室均有自己独立的纵向侧壁墙(10),纵向侧壁墙(10)内有立火道(6)以及控制立火道(6)进风的闸板(5),碳化室下部有底火道(2),立火道与底火道相连通。炉盖(21)为活动顶盖,各碳化室的底火道通过分烟道(19)与总烟道(20)及烟囱22相通。工作时,将原料煤从碳化室门16送入或打开活动顶盖21,从上部直接装入碳化室内,关闭顶盖21和碳化室门16,以及点火孔4的闸板,用气体或其他燃料从点火孔4将原料煤点燃,或者直接将气体燃料送入碳化室上部燃烧室、立火道、底火道点燃,当室内温度达到350-500度时,原料煤中的可燃性挥发份大量逸出,同时室内还有部分一氧化碳生成,这些可燃气体源源不断进入碳化室上部燃烧室,立火道及底火道内,使得碳化室四面受热,温度逐渐升高,并保持在所需的范围内,原料煤得到充分干馏。当室内温度上升到所需范围后,需控制火道温度,此时,有部分多余可燃性气体通过回收装置收集贮存,供再次点火用,亦可通过纵向侧壁墙10上的点火孔4,将火直接引向相邻的碳化室及其各个燃烧室(火道),依此类推,各碳化室均可直接从相邻碳化室得到加热所需燃料,调整各碳化室进料出焦周期,使相邻碳化室间进料、干馏、出焦作业保持合理时差。即能使整个焦炉保持良性循环状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性护墙板并非仅指金属制作的板,其包括所有具备一定强度、硬度的钢体材料构成的护墙板。权利要求1.一种由耐火树料砌筑的炼焦炉,包括若干个由四面侧壁墙及炉顶盖构成的碳化室,其特征在于相邻碳化室间通过纵向侧壁墙上可开闭的点火孔可以相互连通,焦炉的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上有钢性护墙板。2.根据权利要求1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点火孔位于碳化室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化室均有各自独立的纵向侧壁墙。4.根据权利要求3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碳化室纵向侧壁墙内有立火道,碳化室下部有底火道,二者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立火道上有调节闸板。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炉顶盖是由若干个可拆分的拱形小盖组合构成的,各拱形小盖与炉体的两侧壁墙为可拆分式结合。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碳化室前侧壁墙上有供开闭的门。8.根据权利要求6的炼焦炉,其特征在于碳化室前侧壁墙上有供开闭的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炼焦炉,包括若干个由四面侧壁墙及炉顶盖构成的碳化室,各碳化室的前后侧壁墙均砌为相连的整体,相邻碳化室间通过纵向侧壁墙上可开闭的点火孔可以相互连通,焦炉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上有钢性护墙板,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坚固、能源利用充分、室温较高,干馏效果好。文档编号C10B5/00GK1190116SQ97101750公开日1998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宋本智 申请人:山西介休二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炼焦炉,包括若干个由四面侧壁墙及炉顶盖构成的碳化室,其特征在于相邻碳化室间通过纵向侧壁墙上可开闭的点火孔可以相互连通,焦炉的前后侧壁墙及左右外墙上有钢性护墙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本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介休二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