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调节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587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室(A)的湿度调节容器(1),容纳室的壁部(11)具有:划分出容纳室的最内层(14);从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最内层的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从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从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最外层(15),与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相比,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较高,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相比,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较大,最内层和最外层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由混合了吸湿剂的烯烃系树脂形成,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之间设置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中间层(16)。

Humidity regulating vessel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accommodate room accommodating contents (A) of the humidity adjusting container (1), the wall of the receiving chamber (11) is divided into the inner of the receiving chamber (14); from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ceiving chamber on the innermost layer of the first resin layer (12); second resin composition the physical layer from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ceiving chamber on the first resin layer (13); the outer layer from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ceiving chamber around second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15, second) and a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than the first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for the same volume of space and higher dehumidification capacity. The first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than second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water amount is larger, the innermost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is formed of polyolefin resin, the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and a second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formed by mixing the olefin resin hygroscopic agent, composition and resin in the first layer The second resin composition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ddle layer (16) formed by the olefin resin re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湿度调节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度调节容器。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3月3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申请2015-073619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被密封在容器主体的容纳室中的容纳体在从密封后起到需要的人对容器主体进行开封为止的期间,存在因湿气导致品质恶化的情况。因此,一直以来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容器主体的壁部配置混合有吸湿剂的树脂组成物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01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湿度调节容器中,上述树脂组成物层不仅吸收容纳室的湿气还吸收外部大气中的湿气,由此存在难以将容纳室的湿度保持得很低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将容纳室的湿度保持得很低的湿度调节容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湿度调节容器为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室的湿度调节容器,湿度调节容器的壁部具有:最内层,其划分出上述容纳室;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其从上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上述最内层;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其从上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最外层,其从上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比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高,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大于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上述最内层和上述最外层由烯烃系树脂形成,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由混合有吸湿剂的烯烃系树脂形成,在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之间设置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中间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从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因此外部大气的湿气即使透过最外层,也能够被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吸收而抑制到达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并且,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比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大,因此,即使例如从密封后开始到开封为止的期间变长或者该湿度调节容器被放置在湿度高的环境下,也能够使大量的湿气被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吸收,能够可靠地抑制外部大气的湿气到达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因此,在上述除湿能力比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除湿能力高的第一树脂组成物层中,可以使外部大气的湿气难以被吸收,而集中吸收容纳室A内的湿气,能够可靠地将容纳室A的湿度保持得很低。另外,能够利用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之间的中间层防止被吸收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中的任一个的湿气向另一个转移。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外部大气的湿气被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吸收并且容纳室A的湿气被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吸收。另外,最内层、第一树脂组成物层、中间层、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和最外层由烯烃系树脂形成,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这些各层牢固地结合。这里,上述中间层的厚度可以比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各自的厚度薄。在此情况下,中间层的厚度比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各自的厚度薄,因此能够抑制重量和成本的上升以及湿度调节容器的大型化。另外,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可以高于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上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可以比上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大。在此情况下,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高于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大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重量和成本的上升以及湿度调节容器的大型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可靠地将容纳室的湿度低地保持。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的湿度调节容器的局部纵向截面图。标记说明1:湿度调节容器11:壁部12: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3: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4:最内层15:最外层16:中间层A:容纳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湿度调节容器1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室A,并且壁部11具备:最内层14,其划分出容纳室A;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其从容纳室A的相反侧围绕最内层14;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其从容纳室A的相反侧围绕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最外层15,其从容纳室A的相反侧围绕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这里,湿度调节容器1的壁部11形成为有底的筒状,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最外层15和最内层14也形成为有底的筒状。最外层15和最内层14都不含有吸湿剂,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或者环状烯烃等烯烃系树脂形成。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由混合有吸湿剂的例如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形成。作为吸湿剂,可以举出例如氧化钙、硫酸镁、分子筛、硅胶、氯化钙和硅铝凝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应予说明,分子筛为结晶性沸石且由以下通式(1)表示。M2/nO·Al2O3·xSiO2·yH2O···(1)其中,M:金属阳离子(例如钠等)、n:原子价与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相比,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更强。应予说明,该除湿能力是指能够将同一容积的空间的湿度进一步下降并维持的能力。另外,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相比,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的可吸水量更大。应予说明,该可吸水量是能够吸收的水的量。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高于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大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中含有的吸湿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高于在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中含有的吸湿剂的单位重量的上述除湿能力,在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中含有的吸湿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大于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中含有的吸湿剂的单位重量的可吸水量。例如,例举了氧化钙等作为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中含有的吸湿剂,并且列举了硫酸镁等作为在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中含有的吸湿剂。吸湿剂在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中分别混合有50重量%以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不含有吸湿剂的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中间层16介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与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之间。中间层16与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最外层15和最内层14相同地形成为有底的筒状。中间层16的厚度比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和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各自的厚度薄。应予说明,中间层16的厚度为例如约30μm~100μm。另外,在该湿度调节容器1中,最内层14的厚度最薄,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的厚度最厚。例如,最外层15和中间层16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最内层14由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由混合了60重量%的氧化钙而成的聚乙烯形成,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由混合了60重量%的硫酸镁而成的聚乙烯形成。在该结构中,例如,最外层15和中间层16各自的厚度彼此相同,最内层14的厚度是最外层15和中间层16各自的厚度的一半,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的厚度是最外层15和中间层16各自的厚度的5.5倍左右,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的厚度是最外层15和中间层16各自的厚度的2倍左右。如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湿度调节容器1,第二树脂组成物层13从容纳室A的相反侧围绕第一树脂组成物层12,因此外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湿度调节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度调节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室,所述湿度调节容器的壁部具有:最内层,其划分出所述容纳室;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最内层;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最外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比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高,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大于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所述最内层和所述最外层由烯烃系树脂形成,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由混合了吸湿剂的烯烃系树脂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和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之间设置由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中间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31 JP 2015-0736191.一种湿度调节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容纳内容物的容纳室,所述湿度调节容器的壁部具有:最内层,其划分出所述容纳室;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最内层;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最外层,其从所述容纳室的相反侧围绕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比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对于同一容积的空间的除湿能力高,所述第二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水量大于所述第一树脂组成物层的可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淳彦圆城寺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