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053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成型装置。为了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使沿长边方向板厚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能够稳定地辊成型,辊成型装置(1)构成为具备:两根平行的辊轴(7A、7B);固定辊(11A、11B),相对于这些辊轴(7A、7B)中的一个以同心状设置;浮动辊(12A、12B),相对于辊轴(7A、7B)中的另一个隔着间隙(CA、CB)以能够偏心的方式设置且与固定辊(11A、11B)相对向,并在与固定辊(11A、11B)之间夹着带状金属材料(M')而成型;按压辊(19),和与浮动辊(12A、12B)中的固定辊(11A、11B)的切点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抵接;及致动器(23A、23B),经由该按压辊(19)向固定辊(11A、11B)侧按压浮动辊(12A、12B)。

Roll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ller forming device. \u4e3a\u4e86\u901a\u8fc7\u7b80\u5355\u4e14\u5ec9\u4ef7\u7684\u7ed3\u6784\uff0c\u4f7f\u6cbf\u957f\u8fb9\u65b9\u5411\u677f\u539a\u53d1\u751f\u53d8\u5316\u7684\u9525\u5f62\u6750\u6599\u80fd\u591f\u7a33\u5b9a\u5730\u8f8a\u6210\u578b\uff0c\u8f8a\u6210\u578b\u88c5\u7f6e(1)\u6784\u6210\u4e3a\u5177\u5907\uff1a\u4e24\u6839\u5e73\u884c\u7684\u8f8a\u8f74(7A\u30017B)\uff1b\u56fa\u5b9a\u8f8a(11A\u300111B)\uff0c\u76f8\u5bf9\u4e8e\u8fd9\u4e9b\u8f8a\u8f74(7A\u30017B)\u4e2d\u7684\u4e00\u4e2a\u4ee5\u540c\u5fc3\u72b6\u8bbe\u7f6e\uff1b\u6d6e\u52a8\u8f8a(12A\u300112B)\uff0c\u76f8\u5bf9\u4e8e\u8f8a\u8f74(7A\u30017B)\u4e2d\u7684\u53e6\u4e00\u4e2a\u9694\u7740\u95f4\u9699(CA\u3001CB)\u4ee5\u80fd\u591f\u504f\u5fc3\u7684\u65b9\u5f0f\u8bbe\u7f6e\u4e14\u4e0e\u56fa\u5b9a\u8f8a(11A\u300111B)\u76f8\u5bf9\u5411\uff0c\u5e76\u5728\u4e0e\u56fa\u5b9a\u8f8a(11A\u300111B)\u4e4b\u95f4\u5939\u7740\u5e26\u72b6\u91d1\u5c5e\u6750\u6599(M')\u800c\u6210\u578b\uff1b\u6309\u538b\u8f8a(19)\uff0c\u548c\u4e0e\u6d6e\u52a8\u8f8a(12A\u300112B)\u4e2d\u7684\u56fa\u5b9a\u8f8a(11A\u300111B)\u7684\u5207\u70b9\u76f8\u53cd\u7684\u4e00\u4fa7\u7684\u5916\u5468\u90e8\u62b5\u63a5\uff1b\u53ca\u81f4\u52a8\u5668(23A\u300123B)\uff0c\u7ecf\u7531\u8be5\u6309\u538b\u8f8a(19)\u5411\u56fa\u5b9a\u8f8a(11A\u300111B)\u4fa7\u6309\u538b\u6d6e\u52a8\u8f8a(12A\u300112B)\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辊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多组成型辊之间输送带状金属材料,且将该金属材料的截面形状成型为规定形状的辊成型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即使在金属材料的板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的辊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将图1A所示的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M成型为图1k所示的具有弯曲的截面形状的航空器的纵梁部件S等的情况下,要经过图1B~图1J所示的多个成型工序逐步成型。关于这些多个成型工序,通过如专利文献1的第9图所示的被称为辊压成型生产线的辊成型装置来进行,该成型装置将截面形状不同的多组成型辊排列在生产线上而成。金属材料M随着通过辊成型装置中所排列的多组成型辊之间而逐步成型。以往,在这种辊成型装置中,相对于辊轴以同心状即以与辊轴的轴心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设有各个成型辊。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291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如图2A所示,近年来的航空器用纵梁部件使用沿长边方向板厚以锥形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M’,成型为如图2B所示的称为锥形纵梁的形状。这种锥形纵梁TS将与机体的其他部件结合的部分的板厚Tmax保持为较大且将其以外的部分的板厚Tmin设为最小限来实现轻量化。为了通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辊成型装置来成型这种锥形材料M’,需要进行如下控制,即,使与锥形材料M’的存在凹凸的一面抵接的成型辊与辊轴一同通过伺服马达等而上升下降来使其追随凹凸形状。因此,存在辊成型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成本增大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使沿长边方向板厚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稳定地辊成型的辊成型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辊成型装置具备如下部件而成,即具备:两根平行的辊轴;固定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一个以同心状设置;浮动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另一个隔着间隙以能够偏心的方式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辊相对向;按压辊,和与所述浮动辊中的所述固定辊的切点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抵接;致动器,经由所述按压辊向所述固定辊侧按压所述浮动辊。在上述结构的辊成型装置中,在以同心状设置于一个辊轴中的固定辊与以能够偏心的方式设置于另一个辊轴中的浮动辊之间送入带状金属材料,且致动器经由按压辊向固定辊侧按压浮动辊。由此,金属材料的截面形状根据固定辊及浮动辊的形状而成型。例如,即使金属材料的板厚为沿其长边方向以锥形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浮动辊也与该金属材料的板厚的变化相应地相对于辊轴偏心,从而板厚差被吸收。此时,致动器的按压力经由按压辊被赋予至浮动辊本身,并没有赋予至设有浮动辊的辊轴。因此,无论相对于辊轴的浮动辊的偏心位置,即,无论金属材料的板厚的大小而能够在赋予恒定的按压力的同时将金属材料成型为规定的形状。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使成型辊与辊轴一同通过伺服马达等而上升下降,能够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使沿长边方向板厚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稳定地辊成型。在上述结构中,在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向视角下,所述按压辊分配成多个而设置于夹着轴心连结线而对称的位置,所述轴心连结线连结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心线。根据该结构,致动器的按压力从设置于夹着轴心连结线而对称的位置的多个按压辊均匀地赋予至浮动辊。由此,能够通过致动器的按压力来防止按压辊及浮动辊的位置向径向偏离,并能够将致动器的按压力可靠地赋予至浮动辊来使金属材料稳定地辊成型。在上述结构中,多个所述按压辊被轴支承于共用的辊载体,且在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向视角下,所述致动器按压所述辊载体中的与所述轴心连结线的交点位置。根据该结构,设置于夹着轴心连结线而对称的位置的多个按压辊的中间点被致动器按压。因此,能够将致动器的按压力均匀地赋予至多个按压辊,并能够稳定地按压浮动辊。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具有一对导辊,该导辊在设有所述浮动辊的所述辊轴的轴支承位置与所述按压辊的轴支承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夹着连结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心线的轴心连结线被轴支承于该轴心连结线的两侧,且与所述浮动辊的外周部抵接。根据该结构,在致动器的按压力经由按压辊赋予至浮动辊时,浮动辊通过一对导辊从径向的两外侧被保持。因此,能够通过致动器的按压力来防止浮动辊的位置向径向偏离,并能够将致动器的按压力可靠地赋予至浮动辊。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致动器的按压力被设定成在不损害夹在所述固定辊与所述浮动辊之间的金属材料的板厚而仅使该金属材料的截面形状发生变化的恒定的力。若如此设定致动器的按压力,则即使由于致动器的按压力而浮动辊按压于金属材料,也不损害金属材料的板厚而以保持起初预定的板厚的状态,金属材料被辊成型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因此,例如即使金属材料的板厚为沿其长边方向以锥形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也不损害该金属材料的各部的板厚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固定辊与所述浮动辊分别设有多组,在两根所述辊轴中,分别沿轴向相邻设有所述固定辊与所述浮动辊,设置于各个所述辊轴中的所述固定辊分别与设置于另一个所述辊轴中的所述浮动辊相对向,在被一根所述辊轴轴支承且彼此相邻的所述固定辊与所述浮动辊中的一个相邻面,形成有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驱动用凹部,在另一个相邻面形成有与所述驱动用凹部游离嵌合的多个驱动用凸部,在所述驱动用凹部与所述驱动用凸部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浮动辊偏心的偏心边缘。根据该结构,通过驱动用凹部与驱动用凸部的嵌合,一体设置于辊轴的固定辊的旋转力传递至浮动辊。因此,无需滑移浮动辊而使其可靠地旋转驱动,从而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辊成型性。在驱动用凹部与驱动用凸部之间设有能够使浮动辊偏心的偏心边缘,因此,能够允许浮动辊的偏心的同时使其旋转驱动,且即使板厚为发生变化的金属材料,也能够顺利地成型。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固定辊与所述浮动辊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改变其辊宽。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金属材料的截面形状为具有河槽状的凹部的形状,也能够使固定辊或浮动辊的宽度对准其内部尺寸,并能够使金属材料准确地辊成型。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辊成型装置,能够通过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使沿长边方向板厚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稳定地辊成型。附图说明图1A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成型为航空器的纵梁部件为止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B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C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D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E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F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G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H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I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J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1K为表示平坦的带状金属材料的成型工序的剖视图。图2A为表示沿长边方向板厚以锥形发生变化的锥形材料的立体图。图2B为表示使用图2A的锥形材料来辊成型的锥形纵梁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辊成型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为沿图3的IV-IV线的辊成型装置的纵剖视图。图5为表示金属材料的板厚变得比图3薄时的状态的辊成型装置的纵剖视图。图6为表示金属材料的板厚变得比图3厚时的状态的辊成型装置的纵剖视图。图7A为表示金属材料的板厚发生变化时的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辊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成型装置,具备:两根平行的辊轴;固定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一个以同心状设置;浮动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另一个隔着间隙以能够偏心的方式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辊相对向;按压辊,和与所述浮动辊中的所述固定辊的切点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抵接;及致动器,经由所述按压辊向所述固定辊侧按压所述浮动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4 JP 2015-1267201.一种辊成型装置,具备:两根平行的辊轴;固定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一个以同心状设置;浮动辊,相对于两根所述辊轴中的另一个隔着间隙以能够偏心的方式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辊相对向;按压辊,和与所述浮动辊中的所述固定辊的切点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抵接;及致动器,经由所述按压辊向所述固定辊侧按压所述浮动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成型装置,其中,在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向视角下,所述按压辊分配成多个而设置于夹着轴心连结线而对称的位置,所述轴心连结线连结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成型装置,其中,多个所述按压辊被轴支承于共用的辊载体,且在两根所述辊轴的轴向视角下,所述致动器按压所述辊载体中的与所述轴心连结线的交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成型装置,其还具有,一对导辊,该一对导辊在设有所述浮动辊的所述辊轴的轴支承位置与所述按压辊的轴支承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史登大须贺聪河野亮橘孝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