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强专利>正文

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077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温度;高度采集模块,其以网格状配置在所述枕体的上下表面之间,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每个区域的高度;服务器,其将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高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储存入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其用于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于枕头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从而将上述数据汇聚成大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呈现出来,从而方便用户对于本人多次睡眠时或多人的多次睡眠时的温度、枕头高度进行测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和枕头温度。

Large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sleeping quality of smart pillow

The quality of intelligent pillow sleep data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which is used for acquisition of the pillow body temperature; height acquisition module, the grid configuration on the pillow body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for each region of the pillow body height acquisition server;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high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collects the data stored in the storage module and the height; and a display module for displaying the temperature data in the storage module and the height data in tabular form.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illow with the structure, so the data gathered into large data, and through the display module is presente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of multiple sleep I have many people sleep or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measured, the height of the pillow, pillow and pillow height so as to select 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针对枕头的高度、温度的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枕头发展至今,舒适度是其最为关键的。以下是舒适枕头的三要素:要素一支撑颈部的基本造型凹槽设计,中间比周围要低,除可以适度的支撑头部外,还可以温和的支撑颈部。左右两侧较厚,可以自动的适应睡眠中侧翻身时人体的侧睡高度。这样造型的每个部分都能保证你最理想的睡姿。枕头5类基本造型都包括5个部位,(前后左右侧位和中间部位),适度的支撑颈部。每个部分都能保证你最理想的姿势。颈部单元:温和支撑颈部中间部分:比周围更低,为了支撑头部。两侧相对较厚,睡眠时侧翻身可以自动适应人体侧参考睡高度。要素二合适的高度个人认为可以从5种基本高度,10多种调节高度的枕头中选择。人体睡眠实际上和站立姿势一样的时候最为舒适,也就是睡眠时候人体也需要大约有个5度的角度。如果不睡枕头,至少没有承托头部!使得您的颈部椎体逐渐容易变形!不睡枕头或者枕头太低问题都不小。《青岛枕头记》中还介绍说,枕头高了,即便您睡眠和休息时间很长,也休息不好!这也许就是您睡眠时间长但是老感觉身体困乏的重要原因!要素三良好的填充材料充材质决定着枕头的软硬度和功效。目前倾向选择天然材质比较流行,木棉、香蒲绒、荞麦壳、棉、花朵等,也可以添加好的天然理疗材料来增加枕头的功效,如中国香、薰衣草、黄荆子、罗布麻、女贞子、银杏叶等等。可以选择10多种不同基本填料和40多种复合填充料,使得枕头具有不同的弹性、软硬度和天然效果,让顾客任意选择适合的一种。还可以根据填充材料不同将枕头分为软枕、硬枕和中性枕三大类,方便顾客选择,另外枕头多采用软硬双面等结构,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软硬面以便快速进入梦乡。一般来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的人需要睡高枕;患低血压、贫血的人则需要睡低枕。枕头过高或过低都对人体健康不利。那么对正常人而言,枕头的高度究竟多高才合适呢?一般的认识是:习惯仰卧的人枕高一拳,习惯侧睡的人枕高一拳半较为合适。因此,如何对于枕头的数据进行管理,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温度;高度采集模块,其以网格状配置在所述枕体的上下表面之间,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每个区域的高度;服务器,其将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高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储存入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其用于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存储模块能够导出至外部文件。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存储模块与备份模块连接,所述备份模块用于备份所述存储模块内的数据库。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用于根据关键词查询所述存储模块内的数据。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存储模块为SSD固态硬盘。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枕体的上下表面之间设有充水层、充气层、电磁支撑层;所述充水层包括第一垫体、电热丝防水套,所述电热丝防水套位于所述第一垫体的上方并且与第一垫体相固定,在所述电热丝防水套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凹陷于电热丝防水套的上表面的电热丝开设凹道;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在对应于所述电热丝开设凹道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电热丝防水套上,并且所述电热丝的进水管端和出水管端在同一位置探出电热丝防水套用于与水泵连接;隔磁层,所述隔磁层在对应于所述电热丝防水套的上方的位置与电热丝防水套相固定并且对所述的电热丝蔽护;在对应于所述隔磁层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水袋,通过所述水袋对所述第一垫体、电热丝防水套和隔磁层的四周蔽护并且同时对隔磁层的上方蔽护;所述的水袋包括上面、底布、中转层和侧面,上面位于中转层的上方,底布位于中转层的下方,并且上面、底布以及中转层通过绗缝线彼此缝合连结,侧面与悬垂状态同时与上面、底布以及中转层的四周边缘部位连接,通过所述侧面对所述第一垫体、电热丝防水套和隔磁层的四周蔽护;其中:所述的上面为天然纤维布或人造纤维布,所述的底布为无纺布,所述的中转层为无胶棉;所述充气层配置在所述充水层的水袋内,所述充气层包括第一旁构件、下连接板、第一室、中间块、排液体积控制管路、第一旁构件;所述第一旁构件为将多个填充物上下配置结合而形成的壁体结构左右配置形成的,所述填充物具备可在内部储存空气的密封填充物;所述下连接板将所述左右第一旁构件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室由所述下连接板向下方延长伸出形成,由压载侧壁体和压载下连接板围绕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部能够填充压载水;所述第一旁构件由第一旁构件的下端构件向下方延长形成曲线形,且面向垫体内侧的一侧面开放;所述中间块连接所述第一旁构件和所述压载侧壁体,沿着垫体长度方向多个相隔设置而形成多个下面开放且一侧面不同任体下端侧构件连通的气压舱;所述排液体积控制管路的一端延长至填充物内的填充物而另一端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连接,并设置排液调节阀控制供应或者排放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排液体积控制管路供应或排放压缩空气,给所述填充物的填充物及气压舱填满水或者排放水,从而可进行排液调节;所述电磁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充水层的水袋和所述充气层的第一室之间,所述电磁支撑层包括套筒、第一电磁铁、第一永磁铁,所述套筒内设有沿其移动的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套筒的端部固定,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一室固定,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水袋固定,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电源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控制第一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高A、体重B、年龄C、平均睡眠时间D、性别;按如下公式输出推荐枕体高度E,所述服务器通过推荐枕体高度E控制枕体的电磁支撑层的第一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使枕体的初始高度为推荐枕体高度E;其中,用户的身高A的单位为厘米;体重B的单位为公斤;年龄C的单位为周岁;平均睡眠时间D的单位为小时;推荐枕体高度E的单位为厘米。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显示模块以睡眠时间为横轴,以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高度数据、推荐高度E、推荐温度F为纵轴回执折线图,并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折线图,其中所述推荐温度F为26℃。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显示模块以睡眠时间为横轴,以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高度数据、推荐高度E、推荐温度F为纵轴绘制折线图,并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折线图,其中所述推荐温度F为26℃。本专利技术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子服务器调度模块,其用于与多个枕体的温度采集模块连接;子服务器,其与子服务器调度模块连接,其用于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若采集的温度数据小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一半,或大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1.5倍时,则删除采集的温度数据;若采集的温度数据在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一半和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1.5倍之间时,则将所述采集的温度数据G、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温度;高度采集模块,其以网格状配置在所述枕体的上下表面之间,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每个区域的高度;服务器,其将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高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储存入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其用于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温度;高度采集模块,其以网格状配置在所述枕体的上下表面之间,其用于采集枕体的每个区域的高度;服务器,其将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高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储存入存储模块;及显示模块,其用于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和高度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能够导出至外部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与备份模块连接,所述备份模块用于备份所述存储模块内的数据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用于根据关键词查询所述存储模块内的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为SSD固态硬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高A、体重B、年龄C、平均睡眠时间D、性别;按如下公式输出推荐枕体高度E,所述服务器通过推荐枕体高度E控制枕体的电磁支撑层的第一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使枕体的初始高度为推荐枕体高度E;其中,用户的身高A的单位为厘米;体重B的单位为公斤;年龄C的单位为周岁;平均睡眠时间D的单位为小时;推荐枕体高度E的单位为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以睡眠时间为横轴,以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高度数据、推荐高度E、推荐温度F为纵轴绘制折线图,并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折线图,其中所述推荐温度F为26℃。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子服务器调度模块,其用于与多个枕体的温度采集模块连接;子服务器,其与子服务器调度模块连接,其用于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若采集的温度数据小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一半,或大于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1.5倍时,则删除采集的温度数据;若采集的温度数据在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一半和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的1.5倍之间时,则将所述采集的温度数据G、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H、原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温度数据的个数K,按如下公式向所述显示模块输出改进建议温度L;其中,采集的温度数据G、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H、改进建议温度L的单位为摄氏度,个数K的单位为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枕睡眠质量大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服务器调度模块根据所述子服务器需要计算的数据的个数M、身高A、体重B、年龄C、平均睡眠时间D、采集的温度数据G、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H、按如下公式输出计算的优先级评分P,然后根据所述优先级评分P安排子服务器的计算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