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9723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运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设置通孔,通孔连通第一凹槽和上柱体外部,上柱体外壁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卡箍,下柱体内壁设置多个环形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安装完毕后通过通孔向内注射密封胶,有效预防对接过程中在成密封胶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
本技术属于输变电运维设备
,尤其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是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连通的桥梁,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在供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变电站电容器组、电压互感器回路及10kV台区中常采用高压电缆作为进线连接,在电缆两头采用钢管作为保护套管和竖向支撑。如果电缆和钢管间隙没有被严密封堵,雨水就会进入电缆和钢管的间隙,长期的积水环境会造成电缆绝缘性能降低,影响电缆安全运行。电缆与钢管之间的间隙封堵方法通常为两种:一种是用胶泥或绝缘胶带封堵,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胶泥或绝缘胶带长时间遭受暴晒和雨水侵蚀,很容易风化开裂,甚至脱落;另一种是采用市场上已有的热缩护套密封,该方法在操作时需要对热缩护套进行加热,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对电缆绝缘层存在一定的损伤影响其绝缘性能,同时由于热缩护套的价格较为昂贵,一般每只价格在280元左右,每年累计使用热缩护套也是一笔不菲的运维支出。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060092U公开一种高压电缆与钢管的封堵装置,包括护套,护套下部连接有伞裙,护套和伞裙上设有贯穿上下的开口;护套的内壁上设有密封胶,护套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卡箍。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护套内壁涂覆密封胶时,无法保证密封胶的厚度均匀,而且在护套与电缆对接过程中,位于护套内壁的密封胶容易造成护套和电缆的之间粘连,影响密封胶的覆盖均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通过在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安装完毕后通过通孔向内注射密封胶,有效预防对接过程中在成密封胶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所述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凹槽和上柱体的外部,所述上柱体外壁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卡箍,所述下柱体内壁设置多个环形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为螺旋状,所述通孔为多个。进一步的,所述下柱体的外壁设置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相邻环形凸起之间,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第二卡箍。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上设置密封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通过通孔与第二凹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为多个且均为环形,所述相邻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两端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其中,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上柱体和下柱体均为空心结构,使用时将电缆安装在上柱体内,将钢管安装在下柱体内,此时第一凹槽通过通孔与封堵装置的外部相连通,安装完毕后将采用注射器将密封胶从通孔处对第一凹槽进行注射,此时密封胶位于上柱体和电缆之间,待密封胶凝固后,实现上柱体与电缆之间的密封;待密封胶初凝后,通过第一卡箍从上柱体的外壁施力,进一步增加上柱体与电缆之间的紧固性;最后,通过第二卡箍将下柱体与钢管之间进行固定,下柱体内壁设置多个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可以与钢管的外壁紧密接触,有效提高本技术与钢管的连接紧密度;需指出的是第一凹槽设置为多个,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对上柱体和电缆之间进行注射密封胶进行密封固定,同时,第一凹槽上的通孔也设置为多个,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对第一凹槽进行密封胶的注射。2.第一凹槽为螺旋状,本结构设计可以采用传统的攻牙机进行制作,工艺简单,而且在使用时,第一凹槽为一个整体结构,通过少量的通孔对第一凹槽进行快速灌胶。3.下柱体的外壁设置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位于相邻环形凸起之间,第三凹槽内设置第二卡箍,本结构设计可以通过第二卡箍对下柱体与钢管之间进行紧固,有效增加下柱体和钢管之间的紧固效果。4.通孔上设置密封盖,本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密封盖对密封胶进行覆盖,有效减缓第一凹槽内密封胶的老化效率。5.第一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通过通孔与第二凹槽相连通,本结构设计在通孔内灌胶后可以通过第一卡箍对通孔进行覆盖,有效减缓第一凹槽内密封胶的老化效率。6.第一凹槽为多个且均为环形,相邻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两端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相连通,本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密封胶铺盖在电缆外表面的面积,从而增加上柱体和电缆之间密封胶量,提高两者之间的紧固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制作成本低、安装过程简易快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未含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上柱体,2-下柱体,3-第一凹槽,4-第四凹槽,5-通孔,6-密封盖,7-第二凹槽,8-第一法兰卡箍,9-环形凸起,10-第三凹槽,11-第二法兰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柱体1和下柱体2,上柱体1和下柱体2采用橡胶材质,上柱体1的直径小于下柱体2的直径,上柱体1内壁设置两个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为环形,两个第一凹槽3之间设置第四凹槽4,第四凹槽4的两端与两个第一凹槽3相连通,第一凹槽3底部设置两个通孔5,通孔5连通第一凹槽3和上柱体1的外部,通孔5上安装有密封盖6,上柱体1的外壁开设的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内设置第一法兰卡箍8,下柱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两个环形凸起9,下柱体2的外壁一体成型第三凹槽10,第三凹槽10位于两个环形凸起9之间,第三凹槽10内设置第二法兰卡箍11。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凹槽3为两个,两个第一凹槽3通过通孔5与第二凹槽7相连通,本结构设计第一卡箍8代替实施例一中的密封盖6对通孔5进行覆盖,有效节约密封盖6的使用,简化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凹槽3为螺旋状(图中示出一半),通孔5为三个。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凹槽和上柱体的外部,所述上柱体外壁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卡箍,所述下柱体内壁设置多个环形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上柱体的直径小于下柱体的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凹槽和上柱体的外部,所述上柱体外壁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卡箍,所述下柱体内壁设置多个环形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螺旋状,所述通孔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与钢管间隙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宇罗婧罗大虎郑博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桐柏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