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95797 阅读:4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井筒上部的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涡流导流板的首端,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尾端向后方延伸,且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顶面从其尾端至首端逐渐向上抬升,若干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顶部在其尾端与首端之间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空气隔板的一端,所述空气隔板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井筒的大小相对应,所述井筒的底部连通有埋地横管,所述埋地横管连通有埋地立管,所述埋地立管连通雨水排水井,所述埋地横管、埋地立管通过与雨水篦子之间的高度差共同形成负压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利用虹吸效应实现对路面雨水快速抽吸和排放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系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政道路施工时所安装的排水口为传统普通排水篦子。传统的普通排水篦子体积大,占用过多空间,且排水效果差,当雨水量过大时,传统排水篦子排水速率明显无法迅速排空道路路面积水,容易在路面形成较深积水。上述传统排水篦子,排水效率低,易在路面形成积水,道路积水不仅影响城市面貌、道路行车安全,同时积水浸泡也会破坏路面、路基,损坏道路。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可实现对路面雨水快速抽吸和排放的功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井筒上部的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涡流导流板的首端,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尾端向后方延伸,且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顶面从其尾端至首端逐渐向上抬升,若干所述防涡流导流板的顶部在其尾端与首端之间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空气隔板的一端,所述空气隔板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井筒的大小相对应,所述井筒的底部连通有埋地横管,所述埋地横管连通有埋地立管,所述埋地立管连通雨水排水井,所述埋地横管、埋地立管通过与雨水篦子之间的高度差共同形成负压区。进一步地,所述井筒的外侧设置有井壁,所述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框相配合的开口,所述井壁的顶部设置有井圈和井盖。进一步地,所述埋地立管与所述雨水排水井连通的部位为正压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位于道路路面顶部的路牙石上。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排水井与大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利用虹吸效应实现对路面雨水快速抽吸和排放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雨水篦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雨水篦子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框;2、防涡流导流板;3、空气隔板;4、井圈;5、井盖;6、埋地横管;7、井筒;8、井壁;9、埋地立管;10、雨水排水井;11、道路路面;12、路牙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井筒7上部的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涡流导流板2的首端,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尾端向后方延伸,且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面从其尾端至首端逐渐向上抬升,若干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部在其尾端与首端之间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空气隔板3的一端,所述空气隔板3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井筒7的大小相对应,所述井筒7的底部连通有埋地横管6,所述埋地横管6连通有埋地立管9,所述埋地立管9连通雨水排水井10,所述埋地横管6、埋地立管9通过与雨水篦子之间的高度差共同形成负压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井筒7的外侧设置有井壁8,所述井壁8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框1相配合的开口,所述井壁8的顶部设置有井圈4和井盖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埋地立管9与所述雨水排水井10连通的部位为正压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1位于道路路面11顶部的路牙石12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排水井10与大气连通。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连接方式可用螺栓连接、卡接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本系统是利用路面与市政雨水管道的高差所产生的能量,经过准确计算来调节管道的配置,平衡系统管网的水头损失、水压及流速。在设计状态下管道中达到满管流状态,从而实现对路面雨水快速抽吸和排放的道系统。本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大致分以下几步:在降雨初期,道路路面11处的雨水高度未超过空气隔板3的集水深度时,整个排水系统工作状况与重力排水系统相同。随着降雨的持续,当道路路面11处的雨水高度达到空气隔板3集水深度时,由于采用了防涡流导流板2,通过防涡流导流板2可控制进入雨水篦子的雨水流量和调整流态避免漩涡,同时通过空气隔板3可防止雨水进入系统时所夹带的空气,使得系统中各管道呈满流状态,当水流量增大水位增高并漫过空气隔板3的高度时,空气隔板3的下方呈满流状态,同时流水不会形成涡流,通过平稳水流可防止带空气,从而阻隔了空气进入本系统中。利用道路路面11的高度和雨水篦子的高度所具有的势能,在雨水连续流经埋地横管6转入埋地立管9跌落时形成虹吸作用,形成负压区,并在埋地横管6转入埋地立管9位置处的管内呈最大负压,道路路面11处的雨水在管道内负压的抽吸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被排至与大气连通的雨水排水井10。在排水过程中固定框1和防涡流导流板2可防止路面垃圾、落叶等进入排水系统,避免了排水系统被垃圾堵塞。在一定时间后,可打开井盖5清理雨水篦子内的垃圾,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综上,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虹吸效应实现对路面雨水快速抽吸和排放的功能。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井筒(7)上部的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涡流导流板(2)的首端,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尾端向后方延伸,且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面从其尾端至首端逐渐向上抬升,若干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部在其尾端与首端之间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空气隔板(3)的一端,所述空气隔板(3)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井筒(7)的大小相对应,所述井筒(7)的底部连通有埋地横管(6),所述埋地横管(6)连通有埋地立管(9),所述埋地立管(9)连通雨水排水井(10),所述埋地横管(6)、埋地立管(9)通过与雨水篦子之间的高度差共同形成负压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雨水篦子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井筒(7)上部的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上固定连接若干防涡流导流板(2)的首端,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尾端向后方延伸,且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面从其尾端至首端逐渐向上抬升,若干所述防涡流导流板(2)的顶部在其尾端与首端之间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空气隔板(3)的一端,所述空气隔板(3)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井筒(7)的大小相对应,所述井筒(7)的底部连通有埋地横管(6),所述埋地横管(6)连通有埋地立管(9),所述埋地立管(9)连通雨水排水井(10),所述埋地横管(6)、埋地立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彤马锦赵国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