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55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路桥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将带肋钢筋通过锚固胶植入桥梁主梁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桥梁防撞墙型护栏,可应用于原有桥梁改扩建后增加中央隔离设施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桥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化学植筋的方式在已建成桥梁上增加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
技术介绍
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行驶车辆的剧增,很多低等级公路在改扩建的时候多将原来的旧桥进行拆除,这就对工程产生很大的浪费,特别是一些建成只有几年多者十几年的桥梁,经过桥梁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评价情况良好的,更多的应该是对原有桥梁的加宽而不是拆除重建。加宽后的公路因为等级的提高和行车安全的保障,往往需要增加上下行车辆的隔离设施,在已有桥梁中间增加既安全又可行的隔离护栏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常的桥梁防撞墙多在主梁预制阶段进行钢筋预埋,然后将防撞墙钢筋焊接到预埋钢筋后浇筑混凝土,但是在已通车桥梁上路中增加防撞墙因为主梁已经施工完成无法再进行钢筋预埋。护栏钢筋不深入主梁就难以达到防撞墙的碰撞要求,也就无法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将钢筋锚入桥梁结构一定深度以达到防撞墙碰撞要求,在已建成的桥梁结构上增加既安全又可行的防撞护栏。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将带肋钢筋通过锚固胶植入桥梁主梁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桥梁防撞墙型护栏。进一步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竖向尺寸高出桥面铺装层100cm,其中上部74.5cm高度与水平方向成夹角84°,中部18cm高度与水平方向成夹角55°,下部7.5cm高度与水平方向垂直;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的顶部水平宽度为11.4cm宽,顶部向侧面过渡采用2.5cm的倒角,底部水平宽度为52cm。进一步的,在存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时,先将桥面铺装层沥青铣刨后开始植入钢筋,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开始算起;不存在沥青铺装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铺装层顶面算起;不存在混凝土现浇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主梁顶面算起。进一步的,锚固胶采用A级胶,成分为改性环氧树脂类或改性乙烯基脂类材料;混凝土标号采用C35;植入钢筋选择直径16mm的HRB400的螺纹钢。进一步的,植入钢筋的深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包括两种植入钢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植入钢筋错落布置并且水平间距为10cm,相邻第一部分植入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0cm,相邻第二部分植入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0cm。进一步的,第一部分植入钢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84°且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在顶部形成168°弯钩,底部植入混凝土深度16cm;第二部分植入钢筋的上半部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5°且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下半部分与水平方向垂直且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过渡位置选择在高出铺装层顶面7.5cm处,底部植入混凝土深度16cm。进一步的,直径8cm的HRB400的光圆钢筋进行纵向连接,从第一部分植入钢筋弯钩处向下按间距15cm设置7排,最顶部采用单根,往下全采用双根一排。进一步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每3-5m设置一道假缝,假缝宽3mm,深20mm;桥墩顶部中心处设10cm宽断缝。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便于实施的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设置的桥梁防撞墙,可应用于原有桥梁改扩建后增加中央隔离设施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外部结构和尺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内部钢筋布置结构和尺寸图。图3是N1钢筋结构和尺寸图。图4是N2钢筋结构和尺寸图。附图中的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记。附图标记说明:1-主梁、2-混凝土现浇层、3-沥青混凝土铺装层、L1-N1植入钢筋的植入深度、L2-N2植入钢筋的植入深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绝不限制于下述实例。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选用的带肋钢筋通过成分为改性环氧树脂类或改性乙烯基脂类材料的锚固胶植入桥梁主梁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竖向尺寸高出桥面铺装100cm,其中上部74.5cm高度采用与水平方向夹角84°,中部18cm高度内采用与水平方向夹角55°,下部7.5cm高度内与水平方向垂直;防撞墙顶部水平尺寸为11.4cm宽,顶部向侧面过渡采用2.5cm的倒角,底部水平尺寸为52cm。详见图1中的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外部结构和尺寸图。在存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时是需要先将桥面铺装层沥青铣刨后开始植入钢筋,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开始算起;不存在沥青铺装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铺装层顶面算起;不存在混凝土现浇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主梁顶面算起。混凝土标号采用C35,植入钢筋的锚固胶采用A级胶,植入钢筋选择直径16mm的HRB400的螺纹钢,植入钢筋分为两部分N1和N2,植入钢筋深度不得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160mm,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净-3.2cm。植入钢筋N1和N2间距分别为20cm错落布置,N1钢筋之间间距为20cm,N2钢筋间距为20cm,N1、N2钢筋在纵向的水平间距为10cm。植入钢筋N1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84°且保证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在顶部形成168°弯钩,底部植入混凝土深度16cm。植入钢筋N2为上半部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5°且保证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下半部分与水平方向垂直且保证保护层厚度为净-3.2cm,过渡位置选择在高出铺装层顶面7.5cm处,底部植入混凝土深度16cm。除植入钢筋外设置直径8cm的HRB400的光圆钢筋进行纵向连接。从N1钢筋弯钩处向下按间距15cm布置7排,最顶部采用单根,往下全采用双根一排。桥梁防撞墙型护栏每3-5m设置一道假缝,假缝宽3mm,深20mm;桥墩顶部中心处设10cm宽断缝。具体建造步骤如下:已有通车高速互通双向匝道桥面铺装上层厚度10cm的沥青混凝土+下层10cm防水混凝土现浇层,为保证行车安全增加防撞墙。第一步:将原有10cm的沥青混凝土进行铣刨去除,对下层10cm防水混凝土现浇层顶部进行凿毛处理。第二步:制作与水平夹角84度,下开口29.4cm,单边长度120.5cm,顶部半径2.3厘米弯钩的N1钢筋,并植入从防水混凝土现浇层顶部往下深度16cm。钢筋间距20cm,如图3所示。第三步:制作上半部分与水平夹角55度长度50.7cm,下部与水平垂直长度32.2cm,左右两根水平间距44cm的N2钢筋,并植入从防水混凝土现浇层顶部往下深度16cm。钢筋间距20cm,并与N1钢筋在纵向间距10cm,成错落布置。如图4所示。第四步:将N3钢筋从顶部往下按间距15cm分成7排分别绑扎到N1、N2钢筋上,具体布置如下图2所示。第五步:按如下尺寸支模浇筑C35混凝土,每3-5m设置一道假缝,假缝宽3mm,深20mm;桥墩顶部中心处设10cm宽断缝。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是为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可实施性的示例,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其特征在于,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将带肋钢筋通过锚固胶植入桥梁主梁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桥梁防撞墙型护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其特征在于,通过后锚固技术化学植筋的方式将带肋钢筋通过锚固胶植入桥梁主梁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桥梁防撞墙型护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其特征在于,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竖向尺寸高出桥面铺装层100cm,其中上部74.5cm高度与水平方向成夹角84°,中部18cm高度与水平方向成夹角55°,下部7.5cm高度与水平方向垂直;桥梁防撞墙型护栏的的顶部水平宽度为11.4cm宽,顶部向侧面过渡采用2.5cm的倒角,底部水平宽度为52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其特征在于,在存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时,先将桥面铺装层沥青铣刨后开始植入钢筋,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开始算起;不存在沥青铺装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混凝土铺装层顶面算起;不存在混凝土现浇层时,钢筋的植入深度从主梁顶面算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现有桥梁隔离上下行车辆的防撞墙型护栏,其特征在于,锚固胶采用A级胶,成分为改性环氧树脂类或改性乙烯基脂类材料;混凝土标号采用C35;植入钢筋选择直径16mm的HRB400的螺纹钢。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陈俊彦张彦飞周志强刘军黄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