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萍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35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创新点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0‑30%;稳定剂2‑8%;催化剂20‑30%;分散剂2‑3%;乳化剂10‑20%;渗透剂10‑20%;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或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煤中添加稳定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氧化剂在受热后能够延缓分解速率、增加对燃烧体系的作用时间,扩大实际的燃烧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燃剂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
技术介绍
煤用催化助燃剂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以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为主,或辅以工业盐、MnO2、Fe2O3、糖、尿素、磷及硫化锑等,或辅以CaO、MgO、Na2O的固硫剂;第二类以各种金属氧化物及尾矿为主;第三类以低分子醇类为主;第四类以金属羧酸盐类为主,包括醋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脂肪酸盐等有机酸盐。第一类以强氧化剂为主原料的助燃剂,虽对降低了材料的燃点,对促进燃烧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所述速燃性强氧化剂稳定性差,受热后迅速分解、对燃烧体系作用间短,实际功效有限。同时,上述速然性强氧化剂属于易燃易爆材料,在加工、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105802694A公开了一种用于促进燃煤完全燃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配方为:氯化镁20-25份重;硝酸25-35份重、硝酸钠25-35份重、氯酸钾8-12份重、氯酸钠10-15份重。该技术方案的助燃剂的燃煤在炉内燃烧时,氯酸钠、氯酸钾、硝酸钠和硝酸钾可在不同的温度下(200-600℃)陆续被分解并放出氧气,从而使燃煤在整个燃烧过程中不断获得氧气补充,有效地改善燃煤局部缺氧的状况,使燃煤得以完全燃烧。理论上有实施的可能性,但是配方中的氯酸钠、氯酸钾、硝酸钠和硝酸钾能分解出氧气的同时,还会有有害气体放出,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属于舍本逐末的典型。再例如中国专利CN103965986A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基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新型水基燃煤助燃剂由5~10份高锰酸钾、3~8份氯酸钾、8~12份的硼砂、5~10份二氧化锰、5~10份三氧化二铁、45~55份悬浮剂和10~30份水组成;所述悬浮剂由水、可溶性纤维素、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玻璃反应制得。该技术方案主要从降低煤粉的着火点和提高燃烧效率两方面着手考虑,但是选用高锰酸钾作为理想的氧化剂的同时,其还具有强氧化剂稳定性差,受热后迅速分解、对燃烧体系作用间短,实际功效有限的缺点,因此需要进一步的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强氧化剂稳定性差,受热后迅速分解、对燃烧体系作用间短,实际功效有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创新点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0-30%;稳定剂2-8%;催化剂20-30%;分散剂2-3%;乳化剂10-20%;渗透剂10-20%;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或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8%;稳定剂8%;催化剂26%;分散剂3%;乳化剂16%;渗透剂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剂为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剂为KClO,Ca(ClO)2和KMnO4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比例为1:3: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按照质量比为:(1~2):(2~4):5:(2~4):(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按照质量比为:(2~3):(2~4):5:(2~4):(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为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所述纳米级金属氧化物为纳米二氧化铜或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二氧化铈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或烷基磷酸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为复合型乳化剂,包括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硬脂酸盐、磺酸盐和耐热剂;所述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硬脂酸盐、磺酸盐和耐热剂的复配比例为:(1~25):(1~20):(1~15):(1~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氧化剂选用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3)。所述硝基苯酚优选为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中的一种,更优选邻硝基苯酚,因为其结构的特点,硝基稳定,能量特性优良,硝基和酚羟基中的氧可作为助燃剂,在炉膛内高温作用下可发生局部微爆,即二次雾化现象,使物料混合更均匀,并产生易燃气体一氧化碳有助于燃烧。(2)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或着稳定剂包括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两者之一。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煤中添加稳定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氧化剂在受热后能够延缓分解速率、增加对燃烧体系的作用时间,扩大实际的燃烧功效。(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稳定剂中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少量的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能够起到延缓氧化剂分解速率的作用,保持氧化剂的稳定性;因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的熔点在150-160度之间,当低于150度时,能够延缓氧化剂分解速率,延长氧化时间,获得更好的氧化效果。(4)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稳定剂中对氨基苯磺酸钠可以作为助燃剂,里面的钠具有一定的助燃作用,木质素和硬脂酸锌的加入,通过硬脂酸锌将木质纤维素改性,使燃煤膨松、防止结焦,燃煤膨松有利于氧气的储存,提高燃烧效率;另外,硅微粉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效分散氧化剂,例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硼砂、二氧化锰等。因此,在获得较佳的稳定性同时,还能起到助燃、催化的功能。(5)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乳化剂为复合型乳化剂,包括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硬脂酸盐、磺酸盐和耐热剂,为了保证其能够有效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乳化剂经过复配,添加耐热剂后能够获得抗高温的性能,也就是说,乳化剂在燃煤的高温下,例如250-280度温度下,能够正常发挥其乳化作用。(6)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耐热剂可以选择一种负载氧化铁或氧化铈的球形聚硅氧烷粉体,采用负载金属氧化物的方法,耐热剂可以在乳化的同时,对氧化剂、催化剂起到协同的作用,主要是其中的金属离子,还能起到催化反应的作用,加速碳与氧的反应过程,使碳的着火点提前,燃烧速率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0-30%;稳定剂2-8%;催化剂20-30%;分散剂2-3%;乳化剂10-20%;渗透剂10-20%;在本实施方式中,氧化剂可以选择为KClO,Ca(ClO)2和KMnO4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比例为1:3:5~7。KMnO4是燃煤最理想的氧化剂,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出O2,促进燃煤氧化反应速度,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0‑30%;稳定剂2‑8%;催化剂20‑30%;分散剂2‑3%;乳化剂10‑20%;渗透剂10‑20%;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或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0-30%;稳定剂2-8%;催化剂20-30%;分散剂2-3%;乳化剂10-20%;渗透剂10-20%;其中,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或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脂酸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氧化剂28%;稳定剂8%;催化剂26%;分散剂3%;乳化剂16%;渗透剂1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KClO,Ca(ClO)2和KMnO4的混合物,所述混合比例为1:3:5~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高稳定性的燃煤助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包括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肼、木质素、硅微粉、对氨基苯磺酸钠和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