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插轨组件和具有接插轨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58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2:56
本公开提供接插轨组件和具有接插轨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接插轨组件包括:端部引导侧板;下部张紧侧板;和二者之间的插入配合组件,插入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上的端轨以及插入轨部件,插入轨部件包括插入轨并且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上;所述两轨被布置成能够在它们相应的内侧表面处彼此相反地相对滑动;所述两轨的上表面被布置成对彼此对齐并且形状上协同配合以共同地支撑和引导在其上沿着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滑动的至少一个滚轮;所述两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纵向倾斜。还提供一种具有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防止至少一个滚轮在两端处落入两轨间的间隙内、而无需额外阻挡或限位件。

An escalator or automatic footpath with a plug - in rail component and a plug - in rail component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plug - in rail component and an escalator or an automatic footpath with a plug - in rail assembly. Plug rail assembly includes: end of the guide plate; lower tensioning plate; and two between the insertion and assembly, insertion and assembly include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guide rail on the side plate and end is inserted into the rail member, including rail and rail parts insert inser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tensioning plates the two; rail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ir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at the opposite relative sliding; the two track on the surface are arranged in pairs and align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jointly shape 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nd guidance on the ground sliding along the longitudinal rail inserting component of at least one roller;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rack two is configured with respect to the longitudinal tilt in them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rojection line. It also provides an escalator or an automatic trail with its own. At least one roller is prevented from falling into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rails at both ends, withou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blocking or limi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插轨组件和具有接插轨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
本申请大致涉及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移动走道)的
,并且特别是涉及到设置于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内的导轨与反向模块之间的接插轨组件、以及具有所述接插轨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大致包括由多个台阶或托板组成的台阶带或托板带,所述多个台阶或托板连续地布置并且通常被链轮和梯级滚轮(或空转滚轮)二者环行地引导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台阶链或托板链(下文简称“链”)上,所述链轮和所述梯级滚轮运行于各自配设的轨道上。在返回行程中,台阶或托板必需被上下颠倒地输送,并且在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两端处(例如,在自动扶梯的轨迹块底部处)发生反向;换言之,存在着位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任一端部处的转向区域和对应的反向模块。这需要所述反向模块包括一种合并到所述两端处的两个转向区域的任一侧内的链张紧装置以便即使在链条出现不希望的延长时候也将所述链保持在张紧状态,这是为了防止链条过度松弛或甚至脱落,并且相应地防止了台阶或托板或其入口部件彼此碰撞。张紧装置设置于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末端的合拢处,因而要求张紧装置上的导轨是接插形式的接插轨组件,以保证导轨能够适应于台阶链的变化,在向前或向后拉动张紧装置后,链轮和梯级滚轮(或空转滚轮)还能在导轨上顺畅运行。因此,在一个转向区域的每一侧(即,相对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而言的左侧或右侧)处存在着两个接插轨组件,因为台阶或托板不仅由链轮引导,而且也由相邻且并行的梯级滚轮(或空转滚轮)引导。换言之,在一个转向区域处总共存在着四个接插轨组件。为简略起见,仅在下文中详细阐述用于梯级滚轮的接插轨组件作为示例。作为示例,现有技术的常规接插轨组件例如如图1(a)至图1(d)所示,包括:末端引导侧板3、下部张紧侧板1、和设置于其间的插接式配合组件,所示插接式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末端引导侧板3上的端轨4,设置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1上的插入轨部件2,所述插入轨部件2包括插入轨2a和角钢支撑件2b二者。并且在所述端轨4与所述插入轨2a之间具有一端接合距离,以便如图1(e)所示当梯级滚轮7在所述接插轨组件上滚动时,确保所述梯级滚轮7与所述端轨4与所述插入轨2a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而且,所述角钢支撑件2b的上表面与所述端轨4彼此接触以实现高度方向上的引导功能。因此,所述梯级滚轮通过所述接插轨组件经由所述端轨4与所述插入轨2a二者的结合从所述端轨4的上表面平滑运行至所述插入轨2a的上表面。在上述现有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发展中,在图1(f)中图示了另一种常规接插轨组件,其还包括紧邻地布置于所述端轨4上方的上压板5和用于将所述上压板5固定至所述下部张紧侧板1的螺钉6。所述上压板5具有一定弹性,从而使得所述端轨4可以从该处被抵压并且弹性地引导以确保所述端轨4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所述张紧装置通常运行于稳定状态;然而,有时其也可受到由于施加于其上的侧向力所致的不利影响,例如,横向冲击。具体而言,作为示例,在张紧所述自动扶梯或所述自动步道的机架和链时,在所述自动扶梯的轨道块底部处或输送自动步道的轨道块末端处的接插轨组件受到相对滑动。然而,当所述接插轨组件内的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相对于彼此滑动时,会在二者之间出现间隙,如图1(e)所示。如果存在着额外的横向运动,则梯级滚轮将会易于落入所述间隙内。然而,考虑到自动扶梯或步道内的众多部件和复杂组装结构,添加用于梯级滚轮的任何额外的阻挡或限位部件不利的,甚至会导致重新设计结构布局。总而言之,为了改善对于施加到梯级滚轮上的任何侧向作用(例如,侧向力和/或横向运动)的阻挡特性,需要开发一种新颖的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接插轨组件,而不添加任何辅助的侧向阻挡或限位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因此,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接插轨组件,其可以确保至少一个滚轮例如梯级滚轮连贯且平滑的运行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轨上,而不需添加任何辅助的侧向阻挡或限位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接插轨组件,所述接插轨组件包括:端部引导侧板,所述下部张紧侧板被牢固固定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处的转向区域处;下部张紧侧板,所述下部张紧侧板直接在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下方或紧邻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而定位,但是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间隔开;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之间的插入配合组件,所述插入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上的端轨以及插入轨部件,所述插入轨部件包括插入轨并且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上;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被布置成能够在它们相应的内侧表面处彼此相反地相对滑动;并且,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上表面被布置成对彼此对齐并且形状上协同配合以共同地支撑和引导在其上沿着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滑动的至少一个滚轮;并且,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纵向倾斜的。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在各自相对的内侧表面处彼此以部分或完全形状配合的方式协同工作以在二者之间限定一段接合距离。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端轨包括上游延长凹部,所述上游延长凹部实质上是在所述端轨上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并且从内向外的切口部分;以及所述插入轨被配置成在其内侧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端轨的上游延长凹部滑动并且与之协同工作,与所述端轨的上游延长凹部成连贯的并且舒畅的接触。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上游延长凹部被配置成在截面上是锥形的。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上游延长凹部被配置成在截面上是梯形的。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插入轨还包括下游延长凹部,所述下游延长凹部实质上是在是在所述插入轨上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并且从内向外的切口部分,并且被配置成在其内侧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端轨滑动并且与之协同工作,与所述端轨的内侧表面成连贯的并且舒畅的接触。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都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从各自基部朝向各自自由端倾斜,并且连贯地且顺畅地彼此交界。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轨的上表面被配置成呈梯形形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所述两轨的上表面都被配置成仅在各自的中部处以倾斜角α而倾斜,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基部和自由端处则是平行的。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所述两轨的上表面都被配置成仅在各自的中部处呈具有曲率半径R的弧段而倾斜,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基部和自由端处则是平行的。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所述两轨的上表面都被配置成至少在各自的中部处呈一对形状配合的连续曲线而倾斜。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续曲线具备单调性,一个凹入且另一个凸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插入轨还包括角钢支撑件,所述角钢支撑件牢固固定到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上并且配置成从下方支撑所述插入轨。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端轨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插轨组件和具有接插轨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轨组件包括:端部引导侧板,所述端部引导侧板被牢固固定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处的转向区域处;下部张紧侧板,所述下部张紧侧板直接在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下方或紧邻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而定位,但是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间隔开;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之间的插入配合组件,所述插入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上的端轨,以及插入轨部件,所述插入轨部件包括插入轨并且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上,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被布置成能够在它们相应的内侧表面处彼此相反地相对滑动,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上表面被布置成对彼此对齐并且形状上协同配合以共同地支撑和引导在其上沿着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滑动的至少一个滚轮;并且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纵向倾斜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轨组件包括:端部引导侧板,所述端部引导侧板被牢固固定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处的转向区域处;下部张紧侧板,所述下部张紧侧板直接在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下方或紧邻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而定位,但是与所述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端部间隔开;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之间的插入配合组件,所述插入配合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端部引导侧板上的端轨,以及插入轨部件,所述插入轨部件包括插入轨并且被设置于所述下部张紧侧板上,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被布置成能够在它们相应的内侧表面处彼此相反地相对滑动,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上表面被布置成对彼此对齐并且形状上协同配合以共同地支撑和引导在其上沿着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滑动的至少一个滚轮;并且其中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纵向倾斜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轨和所述插入轨在各自相对的内侧表面处彼此以部分或完全形状配合的方式协同工作以在二者之间限定一段接合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轨包括上游延长凹部,所述上游延长凹部实质上是在所述端轨上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并且从内向外的切口部分;以及所述插入轨被配置成在其内侧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端轨的上游延长凹部滑动并且与之协同工作,与所述端轨的上游延长凹部成连贯的并且舒畅的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延长凹部被配置成在截面上是锥形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延长凹部被配置成在截面上是梯形的。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轨还包括下游延长凹部,所述下游延长凹部实质上是在是在所述插入轨上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并且从内向外的切口部分,并且被配置成在其内侧表面处相对于所述端轨滑动并且与之协同工作,与所述端轨的内侧表面成连贯的并且舒畅的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轨的内侧表面在它们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线都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接插轨组件的纵向方向从各自基部朝向各自自由端倾斜,并且连贯地且顺畅地彼此交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轨的上表面被配置成呈梯形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插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磊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