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鞘和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20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鞘和心室辅助循环装置,所述导管鞘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导管本体上的可膨胀球囊,所述可膨胀球囊与导管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导管本体中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通入充盈可膨胀球囊的气体或液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形成血流通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设置于导管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与可膨胀球囊流体连通。所述导管鞘置入体内后,可通过球囊的膨胀,实现导管鞘在血管、左心房或右心房中的固定。所述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上述导管鞘,从而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由此保证了血液流向的稳定,提升了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可应用性。

Catheter sheath and ventricular accessory circul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theter sheath and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the catheter sheath comprises a catheter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expandable balloon catheter, the expandable balloon cathe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and the tub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for injection filling inflatable gas or liquid balloon, the second cavity for forming a flow channel; the first cavity is arranged on the catheter body through at least one of the through holes and balloon expandable fluid communication. After the catheter is placed in the body, the catheter sheath can be fixed in the vessel, the left atrium or the right atrium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balloon. The ventricular assist circula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catheter sheath, enabl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thereby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blood flow,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管鞘和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心脏血液循环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置入人体内并起到血液通道的导管鞘。
技术介绍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类似。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药物治疗、心脏移植和机械辅助循环。其中,药物治疗往往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但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却收效甚微,且1年、5年预计死亡率分别接近30%和60%。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最佳方法,但由于受供体的影响,尚不能广泛应用,例如在美国,每年在医院注册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超过50000人,但只有2000人能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为此,心室辅助循环已逐渐成为挽救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必要手段。心室辅助循环是指利用人工制造的机械装置,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ercutaneousLeftVentricularAssistDevice,PLVAD),因其创伤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在心室辅助循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通过置入人体内的导管,作为血液流通的通道,但由于导管在血管内无法固定,容易发生定位偏移,致使血液流向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出血、肢体缺血、动脉开叉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鞘及应用其的心室循环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心室循环辅助装置上使用的导管在血管、左心房或右心房中无法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鞘,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可膨胀球囊,所述可膨胀球囊与所述导管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导管本体中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通入充盈所述可膨胀球囊的气体或液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形成血流通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与所述可膨胀球囊。优选,所述可膨胀球囊套接在所述导管本体上,且所述可膨胀球囊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连接。优选,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优选,所述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可膨胀球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连接并与至少一个通孔相连通。优选,所述可膨胀球囊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抗凝血涂层。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设置有显影点或显影环。优选,所述导管本体由显影材料制成。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鞘以及连接所述导管鞘的血泵。优选,所述血泵包括壳体、桨叶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使得所述血泵与外部流体连通,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间流体隔离;所述桨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桨叶转动。优选,所述驱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通过磁力驱动所述桨叶转动。优选,所述驱动件还包括一个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电机转子连接所述桨叶或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于所述桨叶内。优选,所述桨叶由磁性材料制成。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或传动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桨叶,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优选,所述血泵还包括过渡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过渡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流体连通,所述过渡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流体隔离,所述电机轴或传动轴穿过所述过渡腔室伸入所述第一腔室中。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和驱动磁体;所述驱动磁体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电机,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通过磁力带动所述桨叶转动;所述电机和所述驱动磁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优选,所述驱动磁体包括主动磁体和被动磁体;所述主动磁体连接所述电机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被动磁体连接所述桨叶或设置于所述桨叶的内部,且所述被动磁体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优选,所述主动磁体和被动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并且所述主动磁体位于被动磁体的充磁方向上。优选,所述驱动磁体包括主动磁体,所述主动磁体连接所述电机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且所述桨叶由磁性材料制成。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管鞘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导管鞘在置入体内后,可通过球囊的膨胀,使球囊紧贴在血管壁、左心房或右心房的内部组织上,从而实现导管鞘在血管、左心房或右心房中的固定;2、本专利技术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上述导管鞘,由于导管鞘置入体内后位置可以固定,从而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由此保证了血液流向的稳定,避免了现有导管因位置不固定而造成的风险问题,这样确保了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也提升了心室辅助循环装置的临床应用性;3、本专利技术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通过将桨叶和驱动件进行流体隔离,这样,与血液接触的桨叶可以直接更换,而未与血液接触的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实现重复使用,由此提升了心室辅助循环装置的可反复使用性,降低了治疗成本;4、本专利技术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可拆卸的血泵,血泵包括桨叶、壳体和驱动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可拆卸地相连接,桨叶设置在第一壳体中,这样便于更换血泵的各部件,另一方面,部分驱动部件与血液无接触,可重复利用以降低治疗成本;5、本专利技术的血泵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或通过磁耦合或磁悬浮方式驱动,零件配置少,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装置质量和使用面积,同时简化了驱动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管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管鞘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管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磁耦合式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械密封式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之血泵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磁耦合式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之血泵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磁悬浮式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之血泵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入口导管鞘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入口导管鞘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出口导管鞘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出口导管鞘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入口扩张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出口扩张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说明如下:10-心室辅助循环装置;100-导管鞘;110-导管本体;120-球囊;130-通孔;111-主体段;112-弯折段;113-缩口段;114-导流孔;1010-入口导管鞘;1020-出口导管鞘;1030-入口扩张管;1031-第一部分;1032-第二部分;1033-缩口结构;1040-出口扩张管;1041-缩口部分;1050、1060-快速接头;200-血泵;2011-壳体;2011a-第一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管鞘和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鞘,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可膨胀球囊,所述可膨胀球囊与所述导管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导管本体中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通入充盈所述可膨胀球囊的气体或液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形成血流通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与所述可膨胀球囊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鞘,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可膨胀球囊,所述可膨胀球囊与所述导管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导管本体中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通入充盈所述可膨胀球囊的气体或液体,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形成血流通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与所述可膨胀球囊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球囊套接在所述导管本体上,且所述可膨胀球囊具有相对的两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球囊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可膨胀球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连接并与至少一个通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球囊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抗凝血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设置有显影点或显影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由显影材料制成。9.一种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鞘以及连接所述导管鞘的血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泵包括壳体、桨叶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具有入口和出口,用于使得所述血泵与外部流体连通,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间流体隔离;所述桨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桨叶转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至少包括一个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用于通过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扈聪卢飞易博罗七一袁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