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84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中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的均流装置和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的扰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之间的上升烟道中,所述扰流装置设置在喷氨格栅上方的上升烟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阻力小,能够大大改善烟气流场状况,提高脱硝效果,减少了氨逃逸,不仅适合烟气脱硝提标改造,也适合新建的烟气脱硝系统。

Flue gas sharing system for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ystem for flue gas denitration flue flow spoiler, arranged for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iformity of spray ammonia flue gas flow equalizing device and used to improve the adequacy of the mixed rejection ammonia spraying ammonia and flue gas flow device in flue gas denitration system rise flue, the average flow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turning and ammonia injection grid rising flue, the disturbed flow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ammonia injection grid rising flu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mall resistance,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flow field of flue gas, improve the denitration effect and reduce ammonia escapi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retrofit of flue gas denitration and upgrading,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new flue gas denit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锅炉烟气脱硝处理
,特别是一种SCR烟气脱硝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对于氮氧化物的污染治理广泛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技术。对于传统的SCR脱硝系统,一般情况下,烟气从锅炉省煤器出来后,先经过导流装置,然后经过喷氨格栅使烟气与氨气得到混合,最后进入SCR反应器催化剂层,在催化剂表面进行还原反应脱除氮氧化物。目前,国家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提升,对于特殊地区甚至使用极严格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原来的脱硝系统脱硝效率不够,势必要调整喷氨格栅和催化剂使用量,原先设计的烟气流场(温度、速度、浓度等)都将偏离最佳值,需要对流场重新设计,设计过程较为复杂,且脱硝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以改善烟气流场状况,提高脱硝效果,减少氨逃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中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的均流装置和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的扰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之间的上升烟道中,所述扰流装置设置在喷氨格栅上方的上升烟道中。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均流装置包括若干设立在上升烟道中的均流板,均流板顺应烟气行走方向设置;所述均流板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侧翼,侧翼的另一端与上升烟道内壁固定连接。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夹角,且两侧翼相对于烟气行走方向倾斜设置,两侧翼之间相互垂直。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若干倒立的扰流锥体,扰流锥体通过固定设置在上升烟道内壁上的支撑装置固定;所述扰流锥体包括固定在支撑装置上锥顶板和锥角朝向上升烟道底部设置的锥角板。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锥顶板和锥角板之间的夹角为30°~45°,锥顶板的直径为400mm~800mm。上述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锥顶板的圆心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交点重合。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阻力小,设置在烟道转弯处与喷氨格栅之间的均流装置,可以对烟气起到均匀气流的作用;设置在喷氨格栅上方的扰流装置,起到增加紊流效果,改善了喷氨之后的氨与烟气扩散、混合的充分性,使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大大改善了烟气流场状况,提高了脱硝效果,减少了氨逃逸,不仅适合烟气脱硝提标改造,也适合新建的烟气脱硝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烟道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升烟道,2.均流装置,21.均流板,22.第一侧翼,23.第二侧翼,3.扰流装置,31.锥顶板,32.锥角板,33.第一支撑件,34.第二支撑件,4.喷氨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1中均流装置2和扰流装置3,其中均流装置2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4之间的上升烟道1中,扰流装置3设置在喷氨格栅4上方的上升烟道1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均流装置2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其结构如图2所示。均流装置2包括若干设立在上升烟道中的均流板21,均流板21顺应烟气行走方向设置;均流板2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侧翼,侧翼的另一端与上升烟道内壁固定连接。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夹角,该夹角优选45°;且两侧翼相对于烟气行走方向倾斜设置,第一侧翼22和第二侧翼23之间相互垂直。扰流装置3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其结构如图3所示。扰流装置3包括若干倒立的扰流锥体,扰流锥体通过固定设置在上升烟道内壁上的支撑装置固定;扰流锥体包括固定在支撑装置上锥顶板31和锥角朝向上升烟道底部设置的锥角板32,锥顶板31和锥角板32之间的夹角为30°~45°,锥顶板31的直径为400mm~800mm。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锥顶板31的圆心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交点重合,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均流装置2和扰流装置3均采用普通碳钢制作而成。本技术应用于烟气脱硝装置的上升烟道中,当烟气自上升烟道底部进入上升烟道时,首先经过均流装置对烟气进行均流处理,而后通过喷氨格栅,再在扰流装置的作用下,使喷氨格栅喷出的氨与烟气形成紊流,从而使两者充分混合,达到改善烟气流场状况的作用,提高脱硝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1)中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的均流装置(2)和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的扰流装置(3),所述均流装置(2)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4)之间的上升烟道(1)中,所述扰流装置(3)设置在喷氨格栅(4)上方的上升烟道(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烟气脱硝系统的上升烟道(1)中用于改善喷氨之前烟气均匀性的均流装置(2)和用于改善喷氨之后氨与烟气混合充分性的扰流装置(3),所述均流装置(2)设置在底部转弯与喷氨格栅(4)之间的上升烟道(1)中,所述扰流装置(3)设置在喷氨格栅(4)上方的上升烟道(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装置(2)包括若干设立在上升烟道中的均流板(21),均流板(21)顺应烟气行走方向设置;所述均流板(2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侧翼,侧翼的另一端与上升烟道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烟道均流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与均流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夹角,且两侧翼相对于烟气行走方向倾斜设置,两侧翼之间相互垂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翔尤毓敏王智霞季今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