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699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由油茶籽粕、八角茴香、补骨脂、虎杖、芦苇、侧柏经过发酵、萃取、混合、调配而成,所制备的生物农药中茶皂素、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生物碱等抑菌物质含量丰富,活性高,抑菌效果优异,对油茶叶枯病、油茶炭疽病、油茶根腐病、油茶软腐病等多种油茶病害均有很好的拮抗效果,抗菌谱较为广泛,可有效降低防治成本。

An effective biological pesticid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mellia oleifera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Camellia anthrax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ological pharmacy, from camellia seed meal, anise, psoralen, Polygonum cuspidatum, reed, after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Platycladus orientalis mixed, the deployment, the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tea saponin and flavonoids, organic acids, alkaloids and other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content rich, high activity, excellent bacteriostasis effect, antagonistic effect is very good for oil tea camellia anthracnose, blight, root rot, soft rot and other diseases of Camellia oleifera, wider antibacterial spectru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特别是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
技术介绍
油茶作为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但由于我国对油茶病害的研究起步较晚,故油茶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油茶叶枯病为油茶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主要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可引起油茶大量落叶落果,对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均造成极大影响。该病主要为害油茶叶、芽及果实,一旦发病,病株率即可达到15%-25%,严重的甚至可达到90%以上;果实的发病率也可达到25%,严重的可达到40%以上。油茶叶枯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染病2-3天后病叶就会脱落,而果实或叶芽染病后一个月左右会出现枯黄或裂果、落果现象,直至腐败软化。目前国内针对油茶炭蛆病的防治基本都是使用化学农药,在化学农药弊端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一些微生物源农药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微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及应用已逐渐成为农药行业的新趋势,其主要优势在于:1)种类繁多,研发的选择余地大;2)专一性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3)活性高,生产成本低,发酵工艺简单;4)对环境安全,无公害,无残留。从生物防治的角度来看,从植物提取物中研究开发安全、有效、低毒的生物源农药,对推进油茶无公害防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油茶炭蛆病的防治效果一般、化学残留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油茶籽粕30-50、八角茴香10-15、补骨脂5-8、虎杖3-6、芦苇4-9、侧柏3-5。所述的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粕提取物的制备:a、在油茶籽粕中加入磷酸钾、尿素,调节含水量为55%-60%,接种黑曲霉、木霉,混合均匀后,保持温度30℃以上,密封发酵15-20天,得到发酵物;其中,所述磷酸钾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1%-3%;尿素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2%-4%;所述黑曲霉的接种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0.4%-0.8%;所述木霉的接种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0.4%-0.8%;b、在发酵物中,加入油茶籽粕质量8-10倍的水,浸泡20-30min,煮沸10-20min,过滤得到油茶籽粕浸提液;(2)中药提取物的制备:将八角茴香、补骨脂、虎杖、芦苇、侧柏在10-15℃的温度下减压干燥,使其水分为8%以下,粉碎为粒度2mm的粉末,再进行超临界萃取,萃取温度50-60℃,萃取压力20-30MPa,萃取时间2-4h,分离出中药提取物;(3)将步骤(1)得到的油茶籽粕浸提液和步骤(2)所得中药提取物混合为溶液A,将溶液A与水按质量比1:(200-300)混合即得所述生物农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生物农药制备简单,富含多种药效成分和微生物活性成分,其抑菌效果良好,对油茶炭蛆病的防治效果突出,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有无公害和无残毒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化学农药的危害,并且在对于油茶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油茶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油茶籽粕50kg、八角茴香15kg、补骨脂8kg、虎杖6kg、芦苇9kg、侧柏k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粕提取物的制备:a、在油茶籽粕中加入1.5kg磷酸钾、2kg尿素,调节含水量为60%,接种0.4kg黑曲霉、0.4kg木霉,混合均匀后,保持温度30℃以上,密封发酵20天,得到发酵物;b、在发酵物中,加入油茶籽粕500kg水,浸泡30min,煮沸20min,过滤得到油茶籽粕浸提液;(2)中药提取物的制备:将八角茴香、补骨脂、虎杖、芦苇、侧柏在15℃的温度下减压干燥,使其水分为8%以下,粉碎为粒度2mm的粉末,再进行超临界萃取,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4h,分离出中药提取物;(3)将步骤(1)得到的油茶籽粕浸提液和步骤(2)所得中药提取物混合为溶液A,将溶液A与水按质量比1:(200-300)混合即得所述生物农药。试验例2本专利技术的防治试验在铜仁油茶种植基地,选择油茶炭蛆病严重的栽培园,并且地形、油茶林分树高、冠幅等条件无明显差异的油茶林进行试验。试验油茶林非优良品种,易感油茶炭蛆病,造林后采用正常的抚育管理措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区组,对照组使用市售50%可湿性托布津500-800倍液;试验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生物农药喷施。每个施肥处理18棵油茶幼苗。在4月下旬喷施,然后每隔两个月喷施一次,其它管理按常规方式进行。在喷施前(2012年4月15日)和树木停止生长时(2012年10月25日),在每个试验处理小区检查情况、计算防效,并测鲜果产量。试验结果试验组对照组防治效果96.58%87.32%鲜果产量(kg/hm2)17945.614308.3可以看出,相较于使用市售农药的对照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生物农药后油茶炭蛆病的防治效果多出了9.26个百分点,鲜果产量提高了25.42%,其效果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油茶籽粕30‑50、八角茴香10‑15、补骨脂5‑8、虎杖3‑6、芦苇4‑9、侧柏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油茶籽粕30-50、八角茴香10-15、补骨脂5-8、虎杖3-6、芦苇4-9、侧柏3-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治油茶炭蛆病的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油茶籽粕提取物的制备:a、在油茶籽粕中加入磷酸钾、尿素,调节含水量为55%-60%,接种黑曲霉、木霉,混合均匀后,保持温度30℃以上,密封发酵15-20天,得到发酵物;其中,所述磷酸钾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1%-3%;尿素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2%-4%;所述黑曲霉的接种量为油茶籽粕质量的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益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