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可穿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454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装置,其一部分与活体的皮肤直接接触,所述可穿戴装置包括硅酮泡沫并且在耐久性和舒适性方面很优秀。听筒150包括附接到声音导管140的核心152,以及耳道附接部156,所述耳道附接部附接到所述核心152的外侧并且与佩戴者的耳道内壁接触。所述耳道附接部156的整个外部上设置有软硅酮泡沫,所述软硅酮泡沫是泡沫材料,所述耳道附接部156可以与耳道保持紧密接触并且保持舒适的佩戴性,而由硅橡胶制成的所述核心152允许所述声音导管140的末端部分具有容易卷绕的形状,从而防止声音路径被阻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穿戴装置
本文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与活体的皮肤直接接触使用的可穿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人体或其他活体穿戴并使用的装置(也将被称为“可穿戴装置”)已经因为更小更轻的电子部件而得到广泛使用。很多可穿戴装置在使用时直接附接到活体或者与活体的皮肤或身体部分直接接触。例如,已经广泛使用的耳机是小型音频再现装置,它们在使用时附接到人的耳孔附近的区域并且通过置于耳朵或鼓膜附近的扬声器将从再现装置和接收器输出的电信号输出转换成音频信号。这种类型的音频再现装置各自发出声音以只允许佩戴音频再现装置的听众听到声音,以便音频再现装置用于多种环境中。很多当前流行的耳机成形为塞到听众的耳朵中。例如,入耳式耳机属于“耳塞型”,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包括听筒的声音导管的末端(或耳机末端)塞到听众的耳道入口中。包括由硅橡胶制成的遮罩(shade)形薄膜的听筒是主流(例如,见专利文献1)。此外,存在下列听筒:每个听筒包括遮罩形外护套与声波路径之间的空间中的泡沫材料(例如,见专利文献2),以及整个听筒由泡沫材料形成并且使用缓冲特性来封闭耳道。在提交本申请时,诸如聚氨酯等基于尿烷的泡沫材料是主流。然而,基于尿烷的泡沫材料容易水解。因此,从耐久性角度来看,基于尿烷的泡沫材料不足以用于可穿戴装置。例如,在整个外部由聚氨酯形成的听筒与活体的皮肤(诸如,耳道的内壁)直接接触使用的情况下,听筒的表面会因为汗而水解并变坏。舒适性便逐渐丢失。此外,在通过模内发泡制造整个由聚氨酯制成的听筒的情况下,与耳孔(耳道的内壁)直接接触的听筒的外围会因为涂层而变硬或变粘,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此外,在通过切片或切割来加工整个由聚氨酯制成的听筒的情况下,听筒可以具有的所有形状都是一个简单的形状,诸如,回转体,从而导致舒适性降低。或者,通过切片或切割来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听筒会增加成本。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09-55249A专利文献1:JP2014-87054A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装置,所述可穿戴装置与活体的皮肤直接接触使用并且在耐久性和舒适性方面很优秀。问题的解决方案鉴于上述问题来设计本文中公开的技术,并且所述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可穿戴装置,其包括:接触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整个外部上的硅酮泡沫,并且与活体的皮肤接触;以及接触部的支撑部。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可穿戴装置被配置成塞到人类或另一活体的耳道中的耳机的听筒。支撑部是附接到耳机的声音导管的空心轴杆,并且接触部是附接到轴杆的外侧并与耳道内壁接触的耳道附接部。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轴杆包括比耳道附接部的材料更具刚性的材料。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轴杆包括硅橡胶。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五方面,通过对轴杆和耳道附接部施加嵌入成型来制造根据第四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听筒。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二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轴杆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根据经由耳道附接部施加的外力而容易变形。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七方面,通过使所述轴杆朝向轴杆端部更薄来形成根据第六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变形部。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八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变形部由比轴杆的另一部分的材料更具弹性的材料形成。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到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轴杆还包括厚部,所述厚部使得轴杆的端部的开口难以压碎。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可穿戴装置的厚部设于轴杆的端部上。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到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可穿戴装置还包括:遮罩部,其包括薄膜并且在遮罩部与轴杆之间形成空间。耳道附接部经由遮罩部附接到轴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文中公开的技术,有可能提供一种可穿戴装置,其一部分与活体的皮肤直接接触,所述可穿戴装置包括硅酮泡沫并且在耐久性和舒适性方面很优秀。应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有利效果仅仅是为了实例起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此外,在一些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呈现除了上文给出的有益效果之外的额外有益效果。基于下文论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将由更详细的描述阐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图1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2]图2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3]图3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4]图4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5]图5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6]图6是示出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耳机100的外部配置的图解。[图7]图7是图1到图6中示出的耳机100的分解透视图。[图8]图8是图1到图6中示出的耳机100的截面图。[图9]图9是示出戴在佩戴者的左耳中的耳机100的图解。[图10]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耳道附接部156在外来物体1101推向听筒150时发生变形的图解。[图12]图12是示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遮罩形耳道附接部1202在外来物体1201推向耳道附接部1202时发生变形的图解。[图13]图13是示出听筒150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耳机100塞到耳道入口中时发生变形的图解。[图14]图14是示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遮罩形听筒在包括听筒的耳机塞到耳道入口中时发生变形的图解。[图15]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图16]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图17]图1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图18]图1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图19]图1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听筒150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1到图6示出耳机100的外部配置,应用本文中公开的技术的听筒150附接到所述耳机。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耳机100属于“耳塞型”并且具有听筒150,所述听筒附接到声音导管140的末端并且塞到人(将被称为“佩戴者”)的耳道入口中。听筒150由柔性材料制成。图1到图6示出戴在佩戴者的左耳中的耳机100的配置。图1示出戴在佩戴者的左耳中的耳机100的外观。图2是倾斜地示出耳机100的背部的透视图。图3是从佩戴者的正面方向看到的戴在佩戴者的左耳中的耳机100的正视图。图4是从佩戴者的背部方向看到的戴在佩戴者的左耳中的耳机100的后视图。图5是耳机100的正面图。图6是耳机100的后视图(对应于从侧面示出佩戴者戴着耳机100的视图)。如图1到图6所示,耳机100包括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圆盘的外壳110、从外壳110中突出并且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圆柱体的声音导管140,以及附接到声音导管140的末端的听筒150。此外,耳机100包括背侧上的衬套160以及由衬套160保持的耳机线170。衬套160从外壳110中突出。外壳110部分被前盖180和后盖185覆盖,所述前盖弯曲并且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字母L,所述后盖的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半圆柱体。外壳110由轻质固体材料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穿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穿戴装置,其包括:接触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整个外部上的硅酮泡沫,并且与活体的皮肤接触;以及所述接触部的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23 JP 2015-0594651.一种可穿戴装置,其包括:接触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整个外部上的硅酮泡沫,并且与活体的皮肤接触;以及所述接触部的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可穿戴装置被配置成塞到人类或另一活体的耳道中的耳机的听筒,所述支撑部是附接到所述耳机的声音导管的空心轴杆,以及所述接触部是附接到所述轴杆的外侧并且与耳道内壁接触的耳道附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轴杆由比所述耳道附接部的材料更具刚性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轴杆由硅橡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通过对所述轴杆和所述耳道附接部施加嵌入成型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室崎勝功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