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原位形成的流体通道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关于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诸如用于电动装置(诸如车辆及消费性电子器件)中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及用于这些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的热失控减轻系统。
技术介绍
诸如锂离子电池组的电池组因将更多能量装填至更小、更轻单元中而为人所知。锂离子电池组已广泛应用于对可携带式电子装置(诸如蜂巢式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电动工具及其他高电流设备)供电。低重量及高能量密度亦使锂离子电池组对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及全电动车辆中具有吸引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一潜在缺点是其电解质溶液。不同于其中电解质是由酸或碱的水溶液组成的其他类型的电池组,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通常是由诸如碳酸伸乙酯及碳酸甲酯乙酯(其可为易燃的)的有机溶剂中的锂盐组成。在正常操作下,给一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引起电解质溶液中的锂离子从阴极迁移穿过一薄多孔聚合物分隔物且使其自身插入于阳极中。电荷平衡电子亦移动至该阳极但行进穿过充电器中的一外部电路。在放电之后,发生反向程序且电子流动通过经供电的装置。在非常罕见的境况下,可发生一锂离子电池组的内部或外部短路。例如,含有锂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一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壳体内提供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的一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在该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壳体内且邻近该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提供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的一第二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在该壳体中提供一热能吸收材料;及在该壳体内且在该热能吸收材料内提供一牺牲部件,该牺牲部件由在曝露至低于一第一温度的一环境时并不热分解且在曝露至大于该第一温度的一第二温度下的一环境时热分解的一材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7 US 62/126,2231.一种制造一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壳体内提供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的一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在该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壳体内且邻近该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提供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的一第二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在该壳体中提供一热能吸收材料;及在该壳体内且在该热能吸收材料内提供一牺牲部件,该牺牲部件由在曝露至低于一第一温度的一环境时并不热分解且在曝露至大于该第一温度的一第二温度下的一环境时热分解的一材料形成。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该牺牲部件定位在该第一电能储存模块与该第二电能储存模块之间。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约50℃。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约60℃。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经分解材料具有比热分解之前的该材料的体积小至少100%的一体积。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热能吸收材料是一相变材料。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提供另一牺牲部件,其由在曝露至低于一第一温度的一环境时并不热分解且在曝露至大于该第一温度的一第二温度下的一环境时热分解的一材料形成,该另一牺牲部件定位于该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壳体与该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及该第二电能储存电池模块两者之间。8.一种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其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一第二电能储存电池模块,其包含多个电能储存电池,该第二电能储存电池模块经定位邻近该第一电能储存电池模块;一热能吸收材料;及一牺牲部件,其由在曝露至低于一第一温度的一环境时并不热分解且在曝露至大于该第一温度的一第二温度下的一环境时热分解的一材料形成,该牺牲部件定位于该热能吸收材料内。9.如权利要求8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其中该牺牲部件定位于该第一电能储存模块与该第二电能储存模块之间。10.如权利要求8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其中该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约50℃。11.如权利要求8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其中该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约60℃。12.如权利要求8的可携带式电能储存装置,其中该经分解材料具有比热分解之前的该材料的体积小至少100%的一体积。13.如权利要求8的可携带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泰村,杨千朋,林逸祥,陆学森,
申请(专利权)人:睿能创意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