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34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30
开关元件中,不依赖物理的机械要素的连动而谋求小型化并且迅速使电路工作。在开关元件中,具有:第1、第2电极11、12;搭载在第1电极11上的第1可熔导体13;以及经由绝缘体10而与第1电极11邻接且熔点比第1可熔导体13高的高熔点金属体15,第1可熔导体13的面积具有与第1电极11的连接面积以上的大小,利用高熔点金属体15的通电所伴随的发热来使第1可熔导体13熔化,经由该熔化导体13a使第1电极11及第2电极12连接、使之电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开关元件
本专利技术关于开关元件,特别关于谋求小型化且通过表面安装能够容易装入到要动作的元件的开关元件。本申请以在日本于2014年12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4-256735为基础主张优先权,该申请通过被参照,被引入至本申请。
技术介绍
作为使警报器工作的开关元件,一般使用警报用熔丝。若示出警报用熔丝的一个例子,则如图29所示,在熔丝座200内设置有:分别与使警报器工作的警报电路205连接并且平常时分离配置的一对警报接点201、202;使警报接点201、202接触的弹簧203;以及将弹簧203保持在向与警报接点202分离的位置施力的位置的熔丝线204。警报接点201、202通过接触来使警报电路205工作,通过板簧等的具有弹性的导通材料来形成,并靠近配置。警报电路205进行例如蜂鸣器或灯的工作、利用晶闸管或继电器电路的驱动等来进行的警报系统的工作等。弹簧203通过熔丝线204以向与警报接点202分离的位置施力的状态被保持。而且,弹簧203因熔丝线204熔断而弹性恢复,按压警报接点202而接触警报接点201。熔丝线204将弹簧203以弹性位移的状态保持,并且若根据各种传感器的检测进行通电,则利用自发热来熔断,释放弹簧203。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66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警报用熔丝使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熔丝线204将弹簧203以弹性位移的状态保持,并且使熔丝线204熔断而释放该弹簧203的应力,从而物理地按压警报接点202,由此使警报接点201、202间短路。这样的警报用熔丝中,由于使用利用机械要素的物理的连动来使警报电路工作的结构,所以确保警报接点201、202或弹簧203的可动范围等而警报用熔丝的结构变大,难以使用于窄小化的电路,另外制造成本也高。另外,为了警报接点201、202的短路必须熔断熔丝线204,因此继续通电超过额定的电流,只要熔丝线204不熔断就不能使警报电路工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依赖物理的机械要素的连动而谋求小型化并且迅速使电路工作的开关元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开关元件,具有:第1、第2电极;搭载在上述第1电极上的第1可熔导体;以及经由绝缘体而与上述第1电极邻接且熔点比上述第1可熔导体高的高熔点金属体,上述第1可熔导体的面积具有与上述第1电极的连接面积以上的大小,利用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的通电所伴随的发热使上述第1可熔导体熔化,经由该熔化导体连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使之电短路。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第1可熔导体的面积具有与第1电极重叠的连接面积以上的大小。由此,本专利技术中,为在第1、第2电极间跨接而凝聚,第1可熔导体具有足够的熔化导体的体积,能够可靠地使第1、第2电极间短路。附图说明[图1]图1是示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开关元件的工作前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C)是B-B’截面图,(D)是C-C’截面图。[图2]图2是示出开关元件的高熔点金属体发热,经由可熔导体的熔化导体而第1、第2电极短路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C)是B-B’截面图,(D)是C-C’截面图。[图3]图3是示出开关元件的高熔点金属体熔断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C)是B-B’截面图,(D)是C-C’截面图。[图4]图4是开关元件的电路图,(A)示出工作前,(B)示出开关导通的状态,(C)示出由高熔点金属体构成的熔丝被切断的状态。[图5]图5是示出警报电路的电路图。[图6]图6是示出连接高熔点金属体与第1电极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C)是电路图。[图7]图7是示出在盖部件形成盖部电极的开关元件的截面图。[图8]图8是示出在绝缘基板的表面上使高熔点金属体与第1、第2电极及第1可熔导体重叠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9]图9是示出将高熔点金属体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背面,并与形成在绝缘基板的表面的第1、第2电极及第1可熔导体重叠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10]图10是示出在第2电极上搭载第2可熔导体的开关元件的工作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图11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第2电极绝缘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省略盖部件而示出的俯视图,(B)是C-C’截面图,(C)是示出第1可熔导体熔化的状态的C-C’截面图。[图12]图12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第2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C-C’截面图。[图13]图13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将第2可熔导体以与第2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C-C’截面图。[图14]图14是示出具备第1可熔导体且第1、第2电极和高熔点金属体经由绝缘体而邻接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15]图15是示出高熔点金属体的俯视图。[图16]图16是示出第1、第2电极和高熔点金属体经由绝缘体而邻接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17]图17是示出第1、第2电极和高熔点金属体经由绝缘体而邻接的开关元件的图,(A)示出工作前,(B)示出第1可熔导体熔化,使第1、第2电极短路的状态,(C)示出高熔点金属体熔断的状态。[图18]图18是示出具备第1、第2可熔导体且第1、第2电极和高熔点金属体经由绝缘体而邻接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19]图19是示出具备第1、第2可熔导体,且第1、第2电极和高熔点金属体经由绝缘体而邻接的开关元件的图,(A)示出工作前,(B)示出第1、第2可熔导体熔化,第1、第2电极短路的状态,(C)示出高熔点金属体熔断的状态。[图20]图20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第2电极绝缘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省略盖部件而示出的俯视图,(B)是A-A’截面图,(C)是示出第1可熔导体熔化的状态的A-A’截面图。[图21]图21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第2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22]图22是示出将第1可熔导体以与第1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并将第2可熔导体以与第2电极绝缘并且通过粘接剂来固定的状态搭载的开关元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A’截面图。[图23]图23是示出具有高熔点金属层和低熔点金属层,并具备包覆构造的可熔导体的立体图,(A)示出以低熔点金属层为内层并以高熔点金属层包覆的构造,(B)示出以高熔点金属层为内层并以低熔点金属层包覆的构造。[图24]图24是示出具备高熔点金属层和低熔点金属层的层叠构造的可熔导体的立体图,(A)示出上下2层构造,(B)示出内层及外层的3层构造。[图25]图25是示出具备高熔点金属层和低熔点金属层的多层构造的可熔导体的截面图。[图26]图26是示出在高熔点金属层的表面形成线状的开口部并露出低熔点金属层的可熔导体的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关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元件,具有:第1、第2电极;搭载在上述第1电极上的第1可熔导体;以及经由绝缘体而与上述第1电极邻接且熔点比上述第1可熔导体高的高熔点金属体,上述第1可熔导体的面积具有与上述第1电极的连接面积以上的大小,利用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的通电所伴随的发热使上述第1可熔导体熔化,经由该熔化导体连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使之电短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8 JP 2014-2567351.一种开关元件,具有:第1、第2电极;搭载在上述第1电极上的第1可熔导体;以及经由绝缘体而与上述第1电极邻接且熔点比上述第1可熔导体高的高熔点金属体,上述第1可熔导体的面积具有与上述第1电极的连接面积以上的大小,利用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的通电所伴随的发热使上述第1可熔导体熔化,经由该熔化导体连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使之电短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第1可熔导体的面积为与上述第1电极的连接面积的2倍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在使上述第1可熔导体熔化、使上述第1、第2电极短路之后熔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利用自身的焦耳热来熔断。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是以银或铜为主成分的金属。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被第1绝缘层包覆。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第1绝缘层以玻璃为主成分。8.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第1可熔导体层叠在上述第2电极上。9.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在上述第2电极上搭载有第2可熔导体。10.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具有绝缘基板,在上述绝缘基板上层叠有上述第1、第2电极。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由层叠在上述绝缘基板的表面的电极图案构成。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的电极图案靠近上述可熔导体的位置相对较细,形成因电流集中而局部地发热至高温的发热部。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在上述高熔点金属体与上述绝缘基板之间形成有第2绝缘层。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的电极图案靠近上述可熔导体的位置相对较细,形成因电流集中而局部地发热至高温的发热部,上述第2绝缘层局部地形成在包含上述发热部的中心的区域。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第2绝缘层以玻璃为主成分。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绝缘基板为陶瓷基板。17.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高熔点金属体为以铜或银为主成分的箔或线。18.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连接搭载上述第1可熔导体的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高熔点金属体。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上述第1、第2电极和上述高熔点金属体并排地配置在上述绝缘基板的同一平面。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一个面,上述第1、第2电极经由绝缘层而层叠在上述高熔点金属体上。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元件,其中,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一个面配置有上述第1、第2电极,在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田吉弘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