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32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包括蓄电池、基座、塔架、温度检测仪、探测模块、发声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太阳能板、支撑体、微处理器、太阳能板支撑架、风力发电机横轴、叶轮、尾舵、轮毂、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机箱、风光互补控制器、报警模块、监控中心,探测模块、发声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微处理器、监控中心构成驱鸟系统,探测模块、温度检测仪、微处理器、监控中心构成监测系统,上述驱鸟系统可以发出高频声音对鸟类和其他生物进行驱逐,使其远离发电装置,保护动物的同时确保装置的安全性,上述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周围环境温度,实时监控周边动态并可以摄录视频,方便监控中心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风光互补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能源,具备清洁无污染、取用不尽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世界对风能的利用愈发重视。我国区域地理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大面积的缺水、缺燃料或者交通不便的岛屿、山区和高原地区。可以说,因地制宜的发展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但实际上,风力发电也存在缺点,比如稳定性不够,影响鸟类等。基于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在风力发电过程中要减少对鸟类等生物的伤命;同时考虑风光发电装置一般在远离城市,相关相应不能及时到位,所以要加强对发电周边环境的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包括蓄电池(1)、基座(2)、塔架(3)、温度测量仪(4)、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太阳能板(8)、支撑体(9)、微处理器(10)、太阳能板支撑架(11)、风力发电机横轴(12)、叶轮(13)、尾舵(14)、轮毂(15)、风力发电机(16)、回转体(17)、风光互补控制器(18)、报警模块(19)、监控中心(20),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驱鸟系统,探测模块(5)、温度测量仪(4)、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的主体为塔架(3),太阳能板(8)由太阳能板支撑架(11)支撑位于塔架(3)中部,回转体(17)由支撑体(9)支撑位于塔架(3)顶端,回转体(17)内安装有风力发电机(16)。优选的,所述的探测模块采用红外探测装置、红外测距装置、红外线摄像头,当红外探测装置探测到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信号,触发红外测距装置测量信号源的距离及移动的速度,摄录功能由红外线摄像头24小时摄录。优选的,所述的微处理器前端与探测模块连接,后端连接功率放大模块、风力发电机和报警模块,定时上传探测模块的摄录视频。优选的,所述发声模块存储有不同附近生物的悲鸣声、天敌声,同时还能发出电子爆竹音效声波,其声波的频率在2000赫兹以上。优选的,所述的报警模块为单向简单信号发射源,时刻连接工作人员,当出现特殊情况如大规模的鸟类等动物迁移、高速飞行物体时,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优选的,所述功率放大模块前端连接微处理模块,后端连接发声模块,且能将频率放大到2000赫兹以上。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前端连接微处理器,具有紧急制动装置。优选的,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充放电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采用风力发电和光能发电结合,发电稳定且维护成本低;驱鸟系统可以发出高频声音对鸟类和其他生物进行驱逐,使其远离发电装置,保护动物的同时确保装置的安全性,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周围环境温度,实时监控周边动态并可以摄录视频,方便监控中心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功能流程示意图。图中:1.蓄电池,2.基座,3.塔架,4.温度测量仪,5.探测模块,6.发声模块,7.功率放大模块,8.太阳能板,9.支撑体,10.微处理器,11.太阳能板支撑架,12.风力发电机横轴,13.叶轮,14.尾舵,15.轮毂,16.风力发电机,17.回转体,18.风光互补控制器,19.报警模块,20.监控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包括蓄电池(1)、基座(2)、塔架(3)、温度测量仪(4)、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太阳能板(8)、支撑体(9)、微处理器(10)、太阳能板支撑架(11)、风力发电机横轴(12)、叶轮(13)、尾舵(14)、轮毂(15)、风力发电机(16)、回转体(17)、风光互补控制器(18)、报警模块(19)、监控中心(20),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驱鸟系统,探测模块(5)、温度测量仪(4)、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的主体为塔架(3),太阳能板(8)由太阳能板支撑架(11)支撑位于塔架(3)中部,回转体(17)由支撑体(9)支撑位于塔架(3)顶端,回转体(17)内安装有风力发电机(16)。工作原理:使用时,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将风能、光能转化成电能,由风光互补控制器储存在蓄电池内;驱鸟系统由探测模块将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再由微处理器控制功率放大模块、发声模块发出高频声波对鸟类等动物进行驱逐;检测系统同样由探测模块感知周围动态,触发微处理器预先设定的阈值时,由微处理器控制报警信号发出报警声,同时实时监控现场情况,以便工作人员做出放应。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包括蓄电池(1)、基座(2)、塔架(3)、温度测量仪(4)、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太阳能板(8)、支撑体(9)、微处理器(10)、太阳能板支撑架(11)、风力发电机横轴(12)、叶轮(13)、尾舵(14)、轮毂(15)、风力发电机(16)、回转体(17)、风光互补控制器(18)、报警模块(19)、监控中心(20),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驱鸟系统,探测模块(5)、温度测量仪(4)、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的主体为塔架(3),太阳能板(8)由太阳能板支撑架(11)支撑位于塔架(3)中部,回转体(17)由支撑体(9)支撑位于塔架(3)顶端,回转体(17)内安装有风力发电机(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包括蓄电池(1)、基座(2)、塔架(3)、温度测量仪(4)、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太阳能板(8)、支撑体(9)、微处理器(10)、太阳能板支撑架(11)、风力发电机横轴(12)、叶轮(13)、尾舵(14)、轮毂(15)、风力发电机(16)、回转体(17)、风光互补控制器(18)、报警模块(19)、监控中心(20),探测模块(5)、发声模块(6)、功率放大模块(7)、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驱鸟系统,探测模块(5)、温度测量仪(4)、微处理器(10)、监控中心(20)构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的主体为塔架(3),太阳能板(8)由太阳能板支撑架(11)支撑位于塔架(3)中部,回转体(17)由支撑体(9)支撑位于塔架(3)顶端,回转体(17)内安装有风力发电机(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模块(5)采用红外探测装置、红外测距装置、红外线摄像头,当红外探测装置探测到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信号,触发红外测距装置测量信号源的距离及移动的速度,摄录功能由红外线摄像头24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