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703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包括空压机、热交换筒和冷却油循环管道,空压机的冷却油输出端连接有油管,油管一端延伸至热交换筒内,热交换筒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热交换筒内还设有热交换组件,热交换组件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热交换组件由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导热管,导热管一端与第一盘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盘体连接,热交换筒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后端盖,前端盖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一盘体连接,后端盖上设有出气管,出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二盘体连接,冷却油循环管道一端与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筒连接。节能环保,热交换效果好,供暖稳定,供暖温度可调节。

An air compressor afterheat he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compressor waste heat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ir compressor,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cooling oil circulation pipeline, cooling oil output of the air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ubing, the tubing end extends 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 heat exchange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heat exchange tube is also arranged in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fixed,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from the first disc body, second disc body and a heat pipe, hea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plate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connection, the heat exchanging tube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ront cover,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cover, the front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he inlet pipe, the intake pipe extends 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late body, a rear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pipe outlet pipe extends 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isc body, cooling oil circulation One end of the r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n air compresso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heat exchange effect is good, the heating is stable,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can be adju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制冷企业多数都是使用空压机进行制冷,但是空压机在进行制冷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多数业都是将空压机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大量的排放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空压机在工作时,由于机械摩擦及空气压缩产生大量热量,必须进行散热。常见对空压机进行散热的方式是采用冷却油(又称冷却润滑油),空压机运行过程产生的热量由冷却油带出机头,冷却油离开机头时夹含有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和冷却油混合进入油气分离罐,经油气分离罐分离后得到高温高压的油、气,高温的冷却油经过冷却后返回空压机机头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果高温的冷却油在冷却过程中散出的热量白白排走,会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热交换效果好,供暖稳定,供暖温度可调节,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作用的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包括空压机、热交换筒和冷却油循环管道,所述空压机的冷却油输出端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一端延伸至热交换筒内,所述热交换筒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热交换筒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热交换筒内还设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所述热交换组件由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与第一盘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一盘体连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出气管还与车间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下部设有第一排油管和第二排油管,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一端与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筒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盘体上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盘体上设有第五空腔,所述导热管一端与第四空腔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第五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盘体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气管的第一内螺纹套,所述第二盘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出气管的第二内螺纹套,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部位置处均设有溢流槽,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热交换筒内壁配合,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与热交换筒内壁配合处设有密封垫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有便于导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引风机,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风机,所述第一排油管与第一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油管与第二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与第三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油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油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冷却油循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和油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至热交换筒内的油管端部设有喷洒头,所述前端盖与热交换筒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后端盖与热交换筒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垫。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焊接固定在第一盘体上,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焊接固定在第二盘体上,所述进气管与第四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与第五空腔连通设置。本技术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热交换效果好,供暖稳定,供暖温度可调节,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的第一隔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包括空压机1、热交换筒2和冷却油循环管道3,所述空压机1的冷却油输出端连接有油管4,所述油管4一端延伸至热交换筒2内,所述热交换筒2内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热交换筒2通过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分隔成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和第三空腔9,所述热交换筒2内还设有热交换组件10,所述热交换组件10通过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固定,所述热交换组件10由第一盘体11、第二盘体12和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一端与第一盘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盘体12连接,所述热交换筒2一端设有前端盖14,另一端设有后端盖15,所述前端盖14上设有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延伸至热交换筒2内,并与第一盘体11连接,所述后端盖15上设有出气管17,所述出气管17延伸至热交换筒2内,并与第二盘体12连接,所述出气管17还与车间连接,所述热交换筒2下部设有第一排油管18和第二排油管19,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3一端与空压机1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筒2连接。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盘体11上设有第四空腔20,所述第二盘体12上设有第五空腔21,所述导热管13一端与第四空腔20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第五空腔2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盘体11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气管16的第一内螺纹套22,所述第二盘体12上设有用于固定出气管17的第二内螺纹套23,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上部位置处均设有溢流槽24,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均与热交换筒2内壁配合,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在与热交换筒2内壁配合处设有密封垫片(未图示),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上均设有便于导热管13穿过的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壁上设有密封圈10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出气管17上设有引风机201,所述进气管16上设有风机202,所述第一排油管18与第一空腔7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油管19与第二空腔8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3与第三空腔9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油管18上设有第一阀门203,所述第二排油管19上设有第二阀门204,所述冷却油循环管3上设有第三阀门205和油泵206。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延伸至热交换筒2内的油管4端部设有喷洒头301,所述前端盖14与热交换筒2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垫111,所述后端盖15与热交换筒2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垫11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内螺纹套22焊接固定在第一盘体11上,所述第二内螺纹套23焊接固定在第二盘体12上,所述进气管16与第四空腔20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17与第五空腔21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油管与第一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油管与第二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油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油管上设有第二阀门,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将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内的冷却油排除干净,从而方便后期对热交换筒的维护。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与第三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油循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和油泵,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对第三空腔内的冷却油排除干净,且还能对热交换筒内的冷却油循环利用,避免冷却油的浪费。进一步的,所述延伸至热交换筒内的油管端部设有喷洒头,所述前端盖与热交换筒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后端盖与热交换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热交换筒和冷却油循环管道,所述空压机的冷却油输出端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一端延伸至热交换筒内,所述热交换筒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热交换筒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热交换筒内还设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所述热交换组件由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与第一盘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一盘体连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出气管还与车间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下部设有第一排油管和第二排油管,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一端与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热交换筒和冷却油循环管道,所述空压机的冷却油输出端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一端延伸至热交换筒内,所述热交换筒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热交换筒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热交换筒内还设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所述热交换组件由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与第一盘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一盘体连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延伸至热交换筒内,并与第二盘体连接,所述出气管还与车间连接,所述热交换筒下部设有第一排油管和第二排油管,所述冷却油循环管道一端与空压机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上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盘体上设有第五空腔,所述导热管一端与第四空腔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第五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盘体上设有用于固定进气管的第一内螺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天柱孙立
申请(专利权)人:嘉鸿上海信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