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52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即使在由于基于开关部的接通动作的负载通电而使基准电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在开关部中也不易发生错误的切断动作。负载驱动装置具备:控制部,输出驱动信号和非驱动信号;第1开关部,构成为将配置于电源部与负载之间的电力路径在通电状态与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在第1输入线的电位与负载侧的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之差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将电力路径切换成通电状态;以及第2开关部,在控制部输出了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在控制部输出了非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切断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连接到电源而工作的半导体元件免受负电涌影响的电涌保护装置。该电涌保护装置具备阻止流向半导体元件的反向电流的反流阻止二极管以及将施加到半导体元件的反向电压限制到半导体元件的耐压以下的电压限制电路,并且该电涌保护装置构成为在当半导体元件接受来自电源的电源供给时负电涌侵入到电源的情况下,将反流阻止二极管的施加电压从正向切换成反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2007-295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不过,在通过开关元件的切换来控制对负载的电流供给的情况下,由于与负载的通电相伴的电位上升,开关元件有可能发生误切断。以下,参照图4的简略图等来说明该问题。在图4中,例示出具备通过开关部IP的切换来控制从电源部Ba向负载Pa的电流供给的负载驱动装置D的车载系统Sy。另外,在图5中示出该负载驱动装置D中的各部位的电位的变化。在该负载驱动装置D中,在根据外部开关的切换动作而将负载驱动请求信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M(也称为微机M)的情况下,微机M对信号线La输出高电平信号。从微机M输出的高电平信号通过由电阻R1和电阻R2构成的驱动电路Ca,作为预定电位的信号而输入到开关部IP。在通过驱动电路Ca输入到开关部IP的信号的电位(输入电位)比介于半导体开关元件SW与负载Pa之间的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大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设置于开关部IP的半导体开关元件SW进行接通动作。在图5的例子中,在“负载接通”的定时下,开关部IP的输入电位与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之差超过接通阈值,因此开关部IP进行接通动作。在图4所示的车载系统Sy中,当通过开关部IP的接通动作(即,半导体开关元件SW的接通动作)使来自电源部Ba的电流流入负载Pa时,如图5所示的“负载接通”之后那样,介于半导体开关元件SW与负载Pa之间的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上升。另一方面,从微机M施加到信号线La的输出电压是比电源部Ba的输出电压低的电压(例如5V左右),该输出电压将微机M的地电位(不取决于开关部IP的接通断开而保持在0V附近的S-GND的电位)作为基准。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如图5所示的“负载接通”之后那样,当通过与半导体开关元件SW的接通动作相应的通电而使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上升时,从驱动电路Ca提供给开关IP的输入电位与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之差有可能低于为了使开关部IP进行接通动作所需的值(接通阈值)。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态,则会发生虽然正从微机M对信号线La持续输出驱动信号但开关部IP却进行断开动作这样的误切断。在图5的例子中,在“非预期的负载断开”的定时,发生这样的误切断。而且,在发生该误切断之后,开关部IP的输入电位与导电路径(P-GND)的电位之差再次扩大,因此开关部IP再次进行接通动作,重复进行这样的非预期的接通断开动作。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即使在由于基于开关部的接通动作的负载通电而使基准电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在开关部中也不易发生错误的切断动作的负载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负载驱动装置,具有:控制部,输出驱动信号和非驱动信号;第1开关部,构成为连接到第1输入线,并且将配置于电源部与负载之间的电力路径在通电状态与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输入线的电位与所述电力路径中的所述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之差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力路径成为通电状态;以及第2开关部,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使电连接于所述电源部的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非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切断所述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本专利技术的负载驱动装置在控制部输出了驱动信号的情况下由第2开关部使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因此,此时能够基于从电源部供给的电源电压而将第1输入线的电位设定得较高。因此,即使当在第1开关部的接通动作后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1输入线的电位与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之差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在第1开关部中发生错误的切断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例示出具备实施例1的负载驱动装置的车载系统的电路图。图2是例示出图1的车载系统中的各部位的电位的变化的时序图。图3是概略地例示出具备实施例2的负载驱动装置的车载系统的电路图。图4是概略地例示出具备作为比较例的负载驱动装置的车载系统的电路图。图5是例示出图4的车载系统中的各部位的电位的变化的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第2开关部也可以具备第1半导体元件和第2半导体元件。并且,第1半导体元件也可以构成为连接到第2输入线,并且配置于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在第2输入线相对于电源路径的电位是预定的低电位状态的情况下使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在第2输入线相对于电源路径的电位不是预定的低电位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第2半导体元件也可以构成为连接到第3输入线,并且配置于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在对第3输入线提供了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使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导通,在对第3输入线提供了非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切断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的导通。根据该结构,在由控制部输出驱动信号时,能够使第2半导体元件进行接通动作而使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导通。在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导通的情况下,第2输入线的电位降低,因此能够将第2输入线相对于电源路径的电位切换成预定的低电位状态。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而使第1输入线的电位升高,使第1开关部成为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在由控制部输出非驱动信号时,能够使第2半导体元件进行断开动作而切断第2输入线与基准导电路径之间的导通。此时,第2输入线的电位相对地变高,被切换成脱离“预定的低电位状态”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切断电源路径与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而使第1输入线的电位降低,使第1开关部成为断开状态。作为设为驱动对象的负载,能够采用电动机。在这样将电动机设为驱动对象的情况下,在将第1开关部切换成通电状态而对电动机供给负载电流时,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上升,担心会产生上述问题(错误的切断动作的问题)。特别是,在负载电流的增减程度大的情况下,更加担心该问题。对此,如果应用上述结构,则能够有效地消除该问题。<实施例1>以下,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图1所示的车载系统100是搭载于车辆的负载驱动系统。该车载系统100构成为具备电源部91、负载93、负载驱动装置1等并通过负载驱动装置1控制从电源部91向负载93的电力供给的系统。电源部91由铅蓄电池等公知的车载用蓄电单元构成,构成为将预定的电源电压(例如12V的电压)施加到电源路径51。此外,从未图示的发电机对该电源部91供给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对电源部91连接配线部81,经由熔断器95将电源路径51电连接到该配线部81。另外,经由熔断器96将供电线71连接到配线部81,从电源部91输出的电源电压也能够供给到控制部3。负载93构成为公知的车载用负载,具体地说,电动机或其他致动器等各种电气部件能够作为对象。例如在应用电动机作为负载93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公知的直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负载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输出驱动信号和非驱动信号;第1开关部,构成为连接到第1输入线,并且将配置于电源部与负载之间的电力路径在通电状态与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输入线的电位与所述电力路径中的所述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之差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力路径成为通电状态;以及第2开关部,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使电连接于所述电源部的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非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切断所述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16 JP 2016-0976201.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输出驱动信号和非驱动信号;第1开关部,构成为连接到第1输入线,并且将配置于电源部与负载之间的电力路径在通电状态与非通电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输入线的电位与所述电力路径中的所述负载侧的导电路径的电位之差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力路径成为通电状态;以及第2开关部,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使电连接于所述电源部的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导通,在所述控制部输出了所述非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切断所述电源路径与所述第1输入线之间的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滨崇裕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