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651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生产方法,属于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冲片:定子片落料冲槽一步完成,转子冲片以内圆定位,采用单工序冲槽;(2)叠压铁芯:将步骤(1)中完成冲槽的转子冲片自动叠片形成转子铁芯;(3)压装转子主体: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步骤(2)中叠压成的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形成转子主体;(4)铁芯固定磁:在步骤(2)中叠压成的铁芯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制绝缘环;(5)转子压装:将转轴压装进入前后爪极后再进行打磨前后轴承位,安装风叶;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采用工艺单工序模方便操作,维护方便可靠,工艺能力系数高、生产率高,而且具有成本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转子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电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并作用于金属框上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一般是由定子、转子、轴承、机壳、端盖等组成,其中轴承与转子的连接大多是通过机械方法,将轴承压到转子铁芯上。现有的电机转子上用复合模一次冲成转子冲片,虽然表面看起来生产率高,制件精度易得到保证,但是存在以下三问题:(1)模具体积大,并且结构复杂,模具的加工成本较高,加工周期较长。(2)模具使用时,需要大吨位的冲床。装拆模具的工作量也较大。(3)模具工作零件凹模、凸模、凸凹模的刃口变钝或缺损后,拿去修磨或镶块的工作量较大,且需要大型平面磨床或线切割机,模具维修十分不便、不经济。冲裁时较容易损坏,往往导致修模次数多、修模时间长,甚至导致模具报废,影响生产。由此可见,采用复合模冲制中型电机整体转子冲片时,模具的加工、使用、维修往往需要大型平面磨床、大型冲床、大型线切割机等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对于一般中小型工厂来说,往往是很少购买的。因此,这种模具的加工、使用、维修往往需要外协。甚至整个电机整体转子冲片的冲制都需外协,非常不经济。外协加工还存在运输等环节,导致冲片的加工周期增长。总之,采用复合模冲制中型电机整体转子冲片,模具的加工技术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冲制整体转子冲片的成本较高。另外,转子叠压铁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叠压不紧密等情况进而造成电机的装配精度较低。且在注塑永磁体时,易出现因磁体分布不均匀,磁化不均匀,磁体与铁芯的接触面积较小等导致电机性能较差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专利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专利技术。例如申请号为:20121017097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的生产工艺,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及叠片总成,所述叠片总成由相同数量的左叠片及右叠片对称穿装在转轴上构成,其中最内端左叠片与最内端右叠片相贴接,所述左叠片中心设有转轴穿孔一,转轴穿孔一环向设有若干卡齿一,所述若干卡齿一沿转轴轴向向转轴外端倾斜形成圆锥台结构,所述右叠片中心设有转轴穿孔二,转轴穿孔二环向设有若干卡齿二,所述若干卡齿二沿转轴轴向向转轴外端倾斜形成圆锥台结构,其特征在于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冲制叠片,形成带卡齿的转轴穿孔;2)将叠片上的卡齿冲压形成轴向圆锥台结构;3)选取构成叠片总成二分之一数量的叠片作为左叠片,通过压机将转轴与左叠片卡接,同时左叠片间相互叠接,其中左叠片上的圆锥台结构卡齿朝向转轴外端;4)选取构成叠片总成二分之一数量的叠片作为右叠片,通过压机将转轴与右叠片卡接,同时右叠片间相互叠接,最内端左叠片与最内端右叠片相贴接,其中右叠片上的圆锥台结构卡齿朝向转轴外端;该申请公开的转子的生产工艺通过左右叠片与转轴连接牢固,提高转子的稳定性及平衡性,但是该技术方案的叠压过程中较为复杂,且精确度不能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方便操作,工艺能力系数高、生产率高,成本低的转子生产方法。(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冲片:定子片落料冲槽一步完成,转子冲片以内圆定位,采用单工序冲槽;(2)叠压铁芯:将步骤(1)中完成冲槽的转子冲片自动叠片形成转子铁芯;(3)压装转子主体: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步骤(2)中叠压成的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形成转子主体;(4)铁芯固定磁:在步骤(2)中叠压成的铁芯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制绝缘环;(5)转子压装:将转轴压装进入前后爪极后再进行打磨前后轴承位,安装风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单工序冲槽中的槽包括轴孔、轴孔的键槽、弧形阻尼孔、线圈定位孔、线圈槽口、通风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孔的键槽、所述弧形阻尼孔、所述线圈定位孔、所述线圈槽口和所述通风孔均采用单工序模进行冲孔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转子冲槽后,还包括切边工序,所述切边采用单工序模进行切边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边模的边上还设有冲铆点及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冲铆点的两侧,所述冲铆点包括凸起和与所述凸起相应的槽口,所述冲铆点采用单工序模进行冲孔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各转子冲片通过冲铆点形成榫卯结构,进一步叠压成铁芯,再通过固定孔紧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具体为同时将转轴冷制,转子铁芯热制,进行轴套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铁芯的两端设有若干磁槽,所述步骤(3)中的所述磁铁插入所述磁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磁槽与所述磁铁之间的缝隙内再喷入所述磁粉,并采用绝缘环进行加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的所述转轴通过冷压方式压装入前后爪极内,再打磨前后轴承位,并碰焊好前后风叶。(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采用的单工序模,结构简单,且体积较小,加工比较容易,成本低,适用范围广;(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单工序模冲孔,不仅使加工周期变短,拆装、维修较为方便,而且可加工大容量电机的整体转子冲片,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通过设置的冲铆点使转子冲片自动叠压形成铁芯,保证了电机的装配精度,实现了高精度高小生产;(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通过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转子铁芯的轴孔内,使压装更加牢固,且不易出现脱落等现象。(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通过在铁芯上形成的凹槽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实,不仅可以将磁体充满整个磁槽,使磁体与磁槽之间不存在缝隙,增加磁体与磁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采用磁粉和磁铁结合形成的固定磁,使磁场较强,且分布均匀,大大提高了电机性能。(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生产方法,工艺简单,采用工艺单工序模方便操作,维护方便可靠,工艺能力系数高、生产率高,而且具有成本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采用工艺单工序模方便操作,维护方便可靠,工艺能力系数高、生产率高,而且具有成本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等优点的转子生产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冲片:定子片落料冲槽一步完成,转子冲片以内圆定位,采用单工序冲槽;(2)叠压铁芯:将步骤(1)中完成冲槽的转子冲片自动叠片形成转子铁芯;(3)压装转子主体: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步骤(2)中叠压成的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形成转子主体;(4)铁芯固定磁:在步骤(2)中叠压成的铁芯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制绝缘环;(5)转子压装:将转轴压装进入前后爪极后再进行打磨前后轴承位,安装风叶。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此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单工序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冲片:定子片落料冲槽一步完成,转子冲片以内圆定位,采用单工序冲槽;(2)叠压铁芯:将步骤(1)中完成冲槽的转子冲片自动叠片形成转子铁芯;(3)压装转子主体: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步骤(2)中叠压成的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形成转子主体;(4)铁芯固定磁:在步骤(2)中叠压成的铁芯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制绝缘环;(5)转子压装:将转轴压装进入前后爪极后再进行打磨前后轴承位,安装风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冲片:定子片落料冲槽一步完成,转子冲片以内圆定位,采用单工序冲槽;(2)叠压铁芯:将步骤(1)中完成冲槽的转子冲片自动叠片形成转子铁芯;(3)压装转子主体:采用热压和冷压结合的方式将转轴压入步骤(2)中叠压成的转子铁芯的轴孔内,形成转子主体;(4)铁芯固定磁:在步骤(2)中叠压成的铁芯内插入磁铁并喷入磁粉,压制绝缘环;(5)转子压装:将转轴压装进入前后爪极后再进行打磨前后轴承位,安装风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单工序冲槽中的槽包括轴孔、轴孔的键槽、弧形阻尼孔、线圈定位孔、线圈槽口、通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的键槽、所述弧形阻尼孔、所述线圈定位孔、所述线圈槽口和所述通风孔均采用单工序模进行冲孔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子冲槽后,还包括切边工序,所述切边采用单工序模进行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洲宫建军汪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微特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