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22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台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和用来连接锚头的圈梁,桥台两侧的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每个预应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桥台两侧与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锚头;每个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实现对桥台的加固,使整个桥台形成自平衡系统,增加了桥台和台后填土的整体性,防止在载荷作用下桥台侧墙继续向外倾覆,提高桥台寿命,也避免事故发生。

A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frame device for abut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idge abutment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frame device for abutment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 beam is provided,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crete frame beams; the first concrete frame beam and second beam concrete fram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anchor head and anchor head is used to connect the beam, the sid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bridg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mounting hole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mounting holes, each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ounting h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ounting hole on the formation of each perforation; perforation are provided for the prestressed prestress mechanism, each node pre stress applying mechanism in the abutment on both sides and the first concrete beam and second concrete frame beams forming a bolt each head; cement mortar for perforation cavity perfusion, reinforcement of abutment, the abutment formed self balancing system It increases the integrity of abutment and rear fill, prevents the lateral wall of abutment from overturning under load, and improves the life of bridge abutment, and also avoids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台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公路运输的日趋繁荣,车流量日益增大,重型车辆也日益增加,过大的车辆荷载超出了桥台的实际承载力,导致桥台侧墙不同程度的外鼓、开裂、砌体表皮剥落,桥台侧墙的外鼓、开裂和表皮剥落导致桥台整体寿命降低,给过往车辆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对桥台外鼓、开裂、砌体表皮剥落等情况的处理一般采取的是向地基持力层灌浆和“壁可法”封闭裂缝,但是这些措施只能起到暂时性控制病害发展的作用,加固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以解决上述桥台侧墙的外鼓、开裂和表皮剥落导致桥台整体寿命降低,给过往车辆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所述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台两侧的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和用来连接锚头的圈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所述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每个所述预应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所述锚头;每个所述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圈梁包括浇筑在一起的构造钢筋和侧墙植筋;所述构造钢筋包括成方形并排设置的若干根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上设有若干个箍筋。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圈梁的断面尺寸为40cm*40cm,所述锚头断面尺寸为40cm*20cm。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锚头设有防腐防锈层。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预应力施加机构为螺纹钢筋或钢绞线。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螺纹钢筋或钢绞线上设有若干个隔离架。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张拉端和非张拉端;在非张拉端露出锚头的长度大于等于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在张拉端露出锚头的长度大于等于5倍螺距。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和用来连接锚头的圈梁,桥台两侧的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每个预应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锚头;每个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实现对桥台的加固,并且利用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为预应力施加机构提供反作用力,使整个桥台形成自平衡系统,增加了桥台和台后填土的整体性,防止在载荷作用下桥台侧墙继续向外倾覆,提高桥台寿命,也避免事故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桥台预应力加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中,1-第一混凝土框架梁,2-圈梁,3-锚头,4-预应力施加机构,5-隔离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图1所示,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台两侧的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3和用来连接锚头3的圈梁2,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的锚头3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3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所述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4,每个所述预应力施加机构4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所述锚头3,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其中,上述图1中给出的桥台一侧的结构示意图,以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此不再赘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圈梁2包括浇筑在一起的构造钢筋和侧墙植筋;所述构造钢筋包括成方形并排设置的若干根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上设有若干个箍筋;该钢筋的数量可以是16根,采用C16型,方形四边每边4根,在整个构造钢筋上每隔20cm设置一个该箍筋,箍筋的型号为A10,箍筋采用闭合的方式;上述侧墙植筋采用C12型号,该侧墙植筋入桥台侧墙料石深度为15cm,使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与侧墙连接为一个整体,桥台和台后填土的整体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采用水泥标号为C30的混凝土,该圈梁2的断面尺寸为40cm*40cm,所述锚头3断面尺寸为40cm*20cm。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预应力施加机构4为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该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涂抹有环氧树脂,起到防锈保护作用;一般意义上,该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具有张拉端和非张拉端,其具体可以根据桥台的操作便利进行定义,其中,在非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长度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在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长度不应小于5倍螺距。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螺纹钢筋或钢绞线采用单端张拉,正式张拉前先采用多次循环预紧张拉方式对每根螺纹钢筋或钢绞线进行张拉,在张拉设备与混凝土框架梁之间设置垫板,垫板与打磨平整的环氧砂浆面采用粘钢胶连接。在张拉完成后,用高压水将对穿孔的孔道冲刷干净,润湿预应力管道孔壁,然后用水泥砂浆对孔道进行灌浆,填充螺纹钢筋或钢绞线与孔道之间的空隙;封锚前用环氧树脂对锚头3进行防腐涂刷,最后用C25混凝土进行封锚处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保证螺纹钢筋或钢绞线在对穿孔的孔道内居中,在螺纹钢筋或钢绞线上设有若干个隔离架5,其设置间隔可以是2m。本技术提供的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造价低,工期短,工序简单;而且可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连续施工,对周边群众交通出行影响小;该加固技术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同时,实现对桥台的加固,并且利用第一混凝土框架梁1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为预应力施加机构4提供反作用力,使整个桥台形成自平衡系统,增加了桥台和台后填土的整体性,防止在载荷作用下桥台侧墙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台两侧的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和用来连接锚头的圈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所述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每个所述预应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所述锚头;每个所述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台两侧的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均包括若干个锚头和用来连接锚头的圈梁,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锚头对应的桥台侧墙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对穿孔;每个所述对穿孔内均设有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施加机构,每个所述预应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桥台两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框架梁和第二混凝土框架梁的节点处形成一个所述锚头;每个所述对穿孔内腔中灌注有水泥砂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台预应力加固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包括浇筑在一起的构造钢筋和侧墙植筋;所述构造钢筋包括成方形并排设置的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毅吴选涛伍建红沈金飞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正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