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04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伸缩支腿固定在支座的底端,支撑杆、外壳、套筒Ⅰ与套筒Ⅱ均固定在支座的顶端,滚轮Ⅰ设置在伸缩杆Ⅰ上,滚轮Ⅱ设置在伸缩杆Ⅱ上,履带Ⅰ将滚轮Ⅰ与滚轮Ⅱ之间连接,覆膜辊设置在支撑杆上,振动电机固定在外壳与支撑台上,张紧辊、滚轮Ⅲ与转轴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履带Ⅱ将滚轮Ⅲ与滚轮Ⅳ之间连接,电机固定在外壳的顶端,皮带将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之间连接,橡胶刮板固定在履带Ⅱ上。该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能够使膜不出现折痕,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Paper sharing device for full automatic film mulc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int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all paper device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fully automatic laminating machine, telescopic supporting legs are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eat, a supporting rod, a housing and a sleeve type and sleeve are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mount of roller, I arranged on the extension rod I, II roller set in the telescopic rod II, I will track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oller and roller I II, laminating roller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bar, the vibration motor is fixed on the casing and the support table, tensioning roller, roller and shaft are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shell, the Track II will be connected between the roller and the roller III IV, the motor is fixed on top shell, belt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driven pulley and the pulley, the rubber scraper is fixed on the track of. The paper mulching device of the fully automatic laminator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easy to us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but also make the membrane no creases,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特指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属于印刷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覆膜机可分为即涂型覆膜机和预涂型覆膜机两大类。是一种用于纸类、板材、裱膜专用设备,经橡皮滚筒和加热滚筒加压后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但是,现有覆膜机的均纸装置需要大量工人来操作,从而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不易将膜铺平,从而出现折痕,降低覆膜机的工作效率,因此设计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该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能够使膜不出现折痕,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包括伸缩支腿、支座、支撑杆、外壳、套筒Ⅰ、套筒Ⅱ、覆膜辊、弹簧Ⅰ、伸缩杆Ⅰ、弹簧Ⅱ、伸缩杆Ⅱ、滚轮Ⅰ、滚轮Ⅱ、履带Ⅰ、左辅助台、右辅助台、振动电机、支撑台、进料口、出料口、张紧辊、滚轮Ⅲ、滚轮Ⅳ、转轴、从动皮带轮、电机、主动皮带轮、皮带、履带Ⅱ和橡胶刮板。伸缩支腿固定在支座的底端,支撑杆、外壳、套筒Ⅰ与套筒Ⅱ均固定在支座的顶端,并且支撑杆位于外壳的左侧,套筒Ⅰ与套筒Ⅱ均位于外壳的内部,套筒Ⅰ位于套筒Ⅱ的左侧,弹簧Ⅰ设置在套筒Ⅰ的内部,伸缩杆Ⅰ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Ⅰ的内部,滚轮Ⅰ设置在伸缩杆Ⅰ上,弹簧Ⅱ设置在套筒Ⅱ的内部,伸缩杆Ⅱ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Ⅱ的内部,滚轮Ⅱ设置在伸缩杆Ⅱ上,履带Ⅰ将滚轮Ⅰ与滚轮Ⅱ之间连接,覆膜辊设置在支撑杆上,左辅助台固定在外壳的左侧内壁上,右辅助台固定在外壳的右侧内壁上,支撑台固定在外壳的右端,振动电机固定在外壳与支撑台上,进料口设置在外壳的左侧面上,出料口设置在外壳的右侧面上,张紧辊、滚轮Ⅲ与转轴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且张紧辊位于滚轮Ⅲ的左侧,转轴位于滚轮Ⅲ的右侧,滚轮Ⅳ固定在转轴上,履带Ⅱ将滚轮Ⅲ与滚轮Ⅳ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固定在转轴的端部,电机固定在外壳的顶端,主动皮带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端上,皮带将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之间连接,橡胶刮板固定在履带Ⅱ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所述的伸缩支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所述的弹簧Ⅰ与弹簧Ⅱ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所述的左辅助台、右辅助台与支撑台上均设置有光滑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所述的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之间是过盈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该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能够使膜不出现折痕,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的A-A剖视图。其中:伸缩支腿1;支座2;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套筒Ⅱ6;覆膜辊7;弹簧Ⅰ8;伸缩杆Ⅰ9;弹簧Ⅱ10;伸缩杆Ⅱ11;滚轮Ⅰ12;滚轮Ⅱ13;履带Ⅰ14;左辅助台15;右辅助台16;振动电机17;支撑台18;进料口19;出料口20;张紧辊21;滚轮Ⅲ22;滚轮Ⅳ23;转轴24;从动皮带轮25;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皮带28;履带Ⅱ29;橡胶刮板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包括:伸缩支腿1、支座2、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套筒Ⅱ6、覆膜辊7、弹簧Ⅰ8、伸缩杆Ⅰ9、弹簧Ⅱ10、伸缩杆Ⅱ11、滚轮Ⅰ12、滚轮Ⅱ13、履带Ⅰ14、左辅助台15、右辅助台16、振动电机17、支撑台18、进料口19、出料口20、张紧辊21、滚轮Ⅲ22、滚轮Ⅳ23、转轴24、从动皮带轮25、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皮带28、履带Ⅱ29和橡胶刮板30。伸缩支腿1固定在支座2的底端,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固定在支座2的顶端,并且支撑杆3位于外壳4的左侧,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位于外壳4的内部,套筒Ⅰ5位于套筒Ⅱ6的左侧,弹簧Ⅰ8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伸缩杆Ⅰ9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滚轮Ⅰ12设置在伸缩杆Ⅰ9上,弹簧Ⅱ10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伸缩杆Ⅱ11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滚轮Ⅱ13设置在伸缩杆Ⅱ11上,履带Ⅰ14将滚轮Ⅰ12与滚轮Ⅱ13之间连接,覆膜辊7设置在支撑杆3上,左辅助台15固定在外壳4的左侧内壁上,右辅助台16固定在外壳4的右侧内壁上,支撑台18固定在外壳4的右端,振动电机17固定在外壳4与支撑台18上,进料口19设置在外壳4的左侧面上,出料口20设置在外壳4的右侧面上,张紧辊21、滚轮Ⅲ22与转轴24均设置在外壳4的内部,并且张紧辊21位于滚轮Ⅲ22的左侧,转轴24位于滚轮Ⅲ22的右侧,滚轮Ⅳ23固定在转轴24上,履带Ⅱ29将滚轮Ⅲ22与滚轮Ⅳ23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25固定在转轴24的端部,电机26固定在外壳4的顶端,主动皮带轮27固定在电机26的输出端上,皮带28将从动皮带轮25与主动皮带轮27之间连接,橡胶刮板30固定在履带Ⅱ29上。所述的伸缩支腿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的弹簧Ⅰ8与弹簧Ⅱ10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所述的左辅助台15、右辅助台16与支撑台18上均设置有光滑膜。所述的从动皮带轮25与主动皮带轮27之间是过盈配合。在使用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时,将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放置在全自动覆膜机的进料口旁,调节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的伸缩支腿1的高度,使支撑台18对准全自动覆膜机的进料口,接通所有电源,将覆膜辊7上的膜从进料口19放入到外壳4中的履带Ⅰ14上,打开所有电源开关,在电机26的作用下,将带动主动皮带轮27转动,其次带动从动皮带轮25转动,进而带动滚轮Ⅳ23转动,最后带动橡胶刮板30跟随履带Ⅱ29转动,在橡胶刮板30的作用下,将带动履带Ⅰ14上的膜进行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将膜铺平在履带Ⅰ14上,将其移动到右辅助台16上,在振动电机17的作用下,将膜从出料口20排出,通过支撑台18进入到全自动覆膜机中,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包括伸缩支腿(1)、支座(2)、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套筒Ⅱ(6)、覆膜辊(7)、弹簧Ⅰ(8)、伸缩杆Ⅰ(9)、弹簧Ⅱ(10)、伸缩杆Ⅱ(11)、滚轮Ⅰ(12)、滚轮Ⅱ(13)、履带Ⅰ(14)、左辅助台(15)、右辅助台(16)、振动电机(17)、支撑台(18)、进料口(19)、出料口(20)、张紧辊(21)、滚轮Ⅲ(22)、滚轮Ⅳ(23)、转轴(24)、从动皮带轮(25)、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皮带(28)、履带Ⅱ(29)和橡胶刮板(30),其特征在于:伸缩支腿(1)固定在支座(2)的底端,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固定在支座(2)的顶端,并且支撑杆(3)位于外壳(4)的左侧,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位于外壳(4)的内部,套筒Ⅰ(5)位于套筒Ⅱ(6)的左侧,弹簧Ⅰ(8)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伸缩杆Ⅰ(9)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滚轮Ⅰ(12)设置在伸缩杆Ⅰ(9)上,弹簧Ⅱ(10)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伸缩杆Ⅱ(11)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滚轮Ⅱ(13)设置在伸缩杆Ⅱ(11)上,履带Ⅰ(14)将滚轮Ⅰ(12)与滚轮Ⅱ(13)之间连接,覆膜辊(7)设置在支撑杆(3)上,左辅助台(15)固定在外壳(4)的左侧内壁上,右辅助台(16)固定在外壳(4)的右侧内壁上,支撑台(18)固定在外壳(4)的右端,振动电机(17)固定在外壳(4)与支撑台(18)上,进料口(19)设置在外壳(4)的左侧面上,出料口(20)设置在外壳(4)的右侧面上,张紧辊(21)、滚轮Ⅲ(22)与转轴(24)均设置在外壳(4)的内部,并且张紧辊(21)位于滚轮Ⅲ(22)的左侧,转轴(24)位于滚轮Ⅲ(22)的右侧,滚轮Ⅳ(23)固定在转轴(24)上,履带Ⅱ(29)将滚轮Ⅲ(22)与滚轮Ⅳ(23)之间连接,从动皮带轮(25)固定在转轴(24)的端部,电机(26)固定在外壳(4)的顶端,主动皮带轮(27)固定在电机(26)的输出端上,皮带(28)将从动皮带轮(25)与主动皮带轮(27)之间连接,橡胶刮板(30)固定在履带Ⅱ(2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覆膜机的均纸装置,包括伸缩支腿(1)、支座(2)、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套筒Ⅱ(6)、覆膜辊(7)、弹簧Ⅰ(8)、伸缩杆Ⅰ(9)、弹簧Ⅱ(10)、伸缩杆Ⅱ(11)、滚轮Ⅰ(12)、滚轮Ⅱ(13)、履带Ⅰ(14)、左辅助台(15)、右辅助台(16)、振动电机(17)、支撑台(18)、进料口(19)、出料口(20)、张紧辊(21)、滚轮Ⅲ(22)、滚轮Ⅳ(23)、转轴(24)、从动皮带轮(25)、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皮带(28)、履带Ⅱ(29)和橡胶刮板(30),其特征在于:伸缩支腿(1)固定在支座(2)的底端,支撑杆(3)、外壳(4)、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固定在支座(2)的顶端,并且支撑杆(3)位于外壳(4)的左侧,套筒Ⅰ(5)与套筒Ⅱ(6)均位于外壳(4)的内部,套筒Ⅰ(5)位于套筒Ⅱ(6)的左侧,弹簧Ⅰ(8)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伸缩杆Ⅰ(9)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Ⅰ(5)的内部,滚轮Ⅰ(12)设置在伸缩杆Ⅰ(9)上,弹簧Ⅱ(10)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伸缩杆Ⅱ(11)的底端设置在套筒Ⅱ(6)的内部,滚轮Ⅱ(13)设置在伸缩杆Ⅱ(11)上,履带Ⅰ(14)将滚轮Ⅰ(12)与滚轮Ⅱ(13)之间连接,覆膜辊(7)设置在支撑杆(3)上,左辅助台(15)固定在外壳(4)的左侧内壁上,右辅助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立雅彩印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