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581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微波法结合超声波法、溶胶凝胶法综合应用于制备、生产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优化制备生产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溶胶向凝胶转化,凝胶的干燥,晶化等工艺过程中,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并紧密地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在工艺过程中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尺度范围内的中间体,使稀土离子在系统中均匀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工艺即保持了溶胶-凝胶法所得产品粒径小、分布均匀的优点,又利用微波法的快速、高效特点,大大缩短了整个制备过程时间,同时有效防止制备过程中稀土离子形成团簇;有效防止产物粒子形成团聚,使产物颗粒保持细小均匀,显著地提高了发光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包括铝酸锶、铝酸钡、铝酸钙等长余辉发光粉和纳米铝酸盐发光粉,特别是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
技术介绍
新型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与塑料复合可制得成型材料供实用,其余辉亮度特性取出塑料种类而异,目前可开发用于成型品种如丙烯酸树脂类、聚乙烯类、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聚碳酸酯类、ABS树脂类、聚甲醛类及聚氨酯等发光塑料。将新型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与树脂、助剂及溶剂等混合反应,可以制成发光涂料,如丙烯酸类发光涂料及聚氨酯夜光公路行车道漆,这些涂料在安全标识、防伪、室内装满、广告招牌及工艺美术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此外,还可制成发光玻璃、发光搪瓷、发光釉面砖及发光玉石等产品,这些将是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应用的新领域。目前制备现状是高温固相法制备方法虽然简单,但生产制备的产物粒子较粗,发光效率不高;燃烧法生产制备的产物纯度、发光性能还有待提高;水热合成法必须在高压釜中的高压环境中才能进行,工业生产成本偏高,并对制备材料有所选择,所以工业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溶胶-凝胶法制得的产品颗粒细小、均匀;但由于溶胶转化为凝胶时间需要50-75小时,生产周期过长、不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方法的生产周期短,烧结温度比高温固相法制备温度低,并且制得的产品化学均匀性好、颗粒细小、亮度高、纯度高、发光性能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方法步骤为(1)将稀土氧化物原料混和、溶解,加入柠檬酸,置于超声波系统,配制成胶液;(2)将胶液置于微波合成系统,制得溶胶;(3)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开口容器中,再放入微波合成系统,制得干凝胶;(4)干燥;(5)将步骤(4)所得产物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在低温条件除去有机质,制备出纳米尺度范围内的中间体; (6)将步骤(5)所得产物置于氮氢高温炉中,通入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灼烧;(7)将步骤(6)所得产物进行超声波浸洗(8)将制备产物分离干燥;(9)粉碎,成品。本专利技术将微波法结合超声波法、溶胶凝胶法综合应用于制备、生产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优化制备生产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溶胶向凝胶转化,凝胶的干燥,晶化等工艺过程中,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并紧密地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在工艺过程中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尺度范围内的中间体,使稀土离子在系统中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新工艺即保持了溶胶-凝胶法所得产品粒径小、分布均匀的优点,又利用微波法的快速、高效特点,大大缩短了整个制备过程时间,同时有效防止制备过程中稀土离子形成团簇;有效防止产物粒子形成团聚,使产物颗粒保持细小均匀,显著地提高了发光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程2为不同温度烧结后,所得发光体的粉晶衍射3确定Eu/Sr最佳配比4为确定微波最佳加热时间5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尺度范围内的中间体的10万倍TEM明场像图6为本专利技术制备产物为纳米铝酸盐发光粉的1万倍TEM明场像图7为本专利技术制备产物的X射线粉晶衍射8产物发光性能的三维扫描平面9产物发光性能的三维扫描立体10产物的发射波长扫描11产物的激发波长扫描图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步骤为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称取碳酸锶SrCO3(A·R)为1.058公斤,硝酸铝Al(NO3)3·9H2O(A·R)为3.751公斤,三氧化二铕Eu2O3(99.99%)为0.008公斤,三氧化二镝Dy2O3(99.99%)为0.028公斤,添加蒸馏水18.75升。将SrCO3,Al(NO3)3·9H2O(A·R),Eu2O3,Dy2O3混和,加4.3升1∶1硝酸。在常压条件下,调控温度为50℃-95℃,然后再加入柠檬酸7.932公斤,制备成胶液并置于超声波设备中。将预制的胶液置于微波合成系统(MMR-12MicroSYNTH),设计工作条件与工作程序,在冷凝回流的条件下,使之在60℃-95℃下反应,制得溶胶。在微波合成系统中反应完毕后,在常压条件下将反应的溶胶置于开口容器中,然后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控制为低火小功率,制得干凝胶。将制得的干凝胶置于远红外干燥箱中,调控合适温度,除去水份,将干燥后的产物球磨粉碎后放入箱式电阻炉中,使其在较低温度200℃-900℃恒温,除去有机质,制备纳米中间体(平均颗粒尺度为20nm,见图5)。将低温热处理后的纳米中间体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1.2公斤硼酸(HBO3)并使之混合均匀后,放入氮氢高温炉。调节H2(气)流量,启动工作程序,控制在1%-9%范围,在高温条件600℃-1300℃下灼烧样品。将高温灼烧后的产物置于超声波系统2min-20min并加入乙醇等分散剂,达到分散颗粒,修饰表面的目的。将浸洗的制备产物分离出来,放入干燥箱中干燥,除去多余的分散剂。对产物进行气流粉碎,利用弹性气流消除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产品软团聚。便得到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粉(平均颗粒尺度为100nm,见图6)。根据不同的化学计量配比,运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制备生产工序及其方法,同样可以分别获得铝酸钙、铝酸钡长余辉发光粉。1、高温固相法制备产物的灼烧温度根据材料学以及SrO-Al2O3体系相图,可以得知,如果采用高温固相法直接进行烧结,要想得到单相组分SrO·Al2O3必须按化学计算比配料,加热到1790℃以上成为液相,然后逐渐冷却成单相SrO·Al2O3晶体。而以前的研究也表明,由于单相SrO·Al2O3的高熔点,制备SrO·Al2O3∶Eu2+,(Dy3+)长余辉体时,需要解决高温的问题,这就对设备提出很高的要求。2、灼烧过程简述将微波合成系统制得的SrO·Al2O3∶Eu2+和SrO·Al2O3∶Eu2+,(Dy3+)的干凝胶放入坩埚并置入炉中,从室温升温到600℃,然后保温4h,炉内自然冷却,待冷却后,干凝胶成为白色粉末,然后称取一定量的粉末,加入一定量的H3BO3作为助熔剂,研磨混和均匀,放在刚玉容器中。为防止在高温下稀土离子被氧化成高价态,氨分解氢气主要作为还原气氛用。将样品置于不同温度下烧结,最后确定出最佳烧结温度。图2为不同煅烧温度下(保温2h)的发光体XRD粉末衍射图。从图2可以看出,600℃和800℃灼烧后样品主要是SrCO3相;而960℃下灼烧2h后才开始出现发光体Sr5Al8O17和Sr3Al2O6两相的混合;灼烧6h后发光体中基本为Sr3Al2O6和SrAl2O4相。这说明在960℃即开始形成SrAl2O4,1050℃已基本上为SrAl2O4相,1150-1400℃上基本没有改变,仍是SrAl2O4。从图2分析说明随着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增高和增长,SrO-Al2O3体系,由富锶相向富铝相转变,在1050℃已完全转变为SrAl2O4相。从余辉时间和余辉强度综合因素考虑,确定微波-溶胶凝胶法制得干凝胶后的最佳灼烧结温度在1200-1250℃范围内,与高温固相法灼烧温度1790℃相比,灼烧温度下降了500℃。3、在微波-溶胶凝胶法制备中,Eu/Sr最佳配比的确定在微波-溶胶凝胶法制备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按照物质量的比Eu/Sr=0.3%投料时,得到的长余辉粉体发光最强。(见图3) 4、微波加热时间的确定在微波-溶胶凝胶法制备中,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微波最佳加热时间为155分钟,相对发光强度最大(见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为: (1)将稀土氧化物原料混和、溶解,加入柠檬酸,置于超声波设备,配制成胶液; (2)将胶液置于微波合成系统,制得溶胶; (3)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开口容器中,再放入微波合成系统,制得干凝胶; (4)干燥; (5)将步骤(4)所得产物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在低温条件除去有机质,制备出纳米尺度范围内的中间体; (6)将步骤(5)所得产物置于氮氢高温炉中,通入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灼烧; (7)将步骤(6)所得产物进行超声波浸洗; (8)将制备产物分离干燥; (9)粉碎,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曦明许永胜王红梅余启钰任常兴朱常龙于江波田熙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