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满吉专利>正文

手工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679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手工具结构,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复数环槽,其相对第一本体的轴心方向呈直线排列状,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套合部,其与第一套合部相互远离;一棘轮扳手设有一第三套合部,其与第一本体的第二套合部相套合;一棘轮枢设于棘轮扳手内,该棘轮设有第四套合部,其呈多角槽状,该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其可控制棘轮正逆旋动或单向旋动;一第二本体套设于棘轮内且可自棘轮上取下,该第二本体设有第五套合部,其容置于棘轮的第四套合部内,该第五套合部与棘轮部呈相对正;一快转组设有贯穿的枢槽,该枢槽枢设于第一本体上,该快转组可控制而定位于任一环槽处,该枢槽呈圆孔槽状。

Hand too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and too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ain body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set, the firs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ing groove, the axial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body arranged in a linear shape, the other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ets of parts, with the first set of away from each other; a ratchet wrench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sleeve joint part, and the second sets of the first body part sheathed; a ratchet wheel is pivoted on the ratchet, the ratchet wheel is provided with fourth sets of parts, a multi angle groove, the ratchet part periphery of the ratchet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arrangement of teeth, which can control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ratchet the one-way or turn; a second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elf and ratchet wheel removed, the second body is provided with fifth sets of parts, arranged in fourth sets of ratchet, the fifth part and the ratchet part is relatively positive; A quick transfer group has a perforated pivot, which is pivoted on the first body,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and positioned at any ring groove. The pivot slot is circular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工具结构
本技术与一手工具结构有关,尤指一种手工具结构设有第一本体、棘轮扳手、棘轮、第二本体及一快转组,该第一本体、棘轮扳手及第二本体间可相套合且可相脱开而具有收存节省空间且具操作扩充性。
技术介绍
按本人先前所知,常用的手工具结构,如美国专利专利号US8869659B2,中国台湾证书号:M440848,专利名称:手工具结构,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种手工具结构,其系包括:一本体10,该本体10作用端系设有套合部11,该本体10上系设有复数个环槽12,每一环槽12系呈凹弧状,复数环槽12相对本体10之轴心方向系呈直线排列状;一套件20,该套件20内部系依序设有第一枢槽21、抵缘23、容置部22及第一结合部24,该第一枢槽21、容置部22及第一结合部24系呈相通状,该第一枢槽21系设于套件20一端,该容置部22系呈圆槽状,该第一枢槽21及容置部22间具有直径差而设有抵缘23,该第一结合部24系远离第一枢槽21;一控制件30,该控制件30系容设于套件20之容置部22内,该控制件30内系依序设有第一顶面31、第二顶面32及第二枢槽33,该第二顶面32之直径系大于第一顶面31,该第二枢槽33之直径系小于第二顶面32及第一顶面31,该控制件30远离第一顶面31端部系凸设有第一枢部34,第一枢部34系枢设于第一枢槽21内,第一枢部34内部系设有第三枢槽35,第三枢槽35系与第二枢槽33相通,第三枢槽35之直径系大于第二枢槽33,该第三枢槽35系供本体10穿伸,第一枢部34端部系设有第二结合部36,该第二结合部36系凸伸于套件20外;一结合件40,结合件40系设于套件20外,该结合件40系与控制件30之第二结合部36相结合,该套件20与结合件40间系有一距离;一弹性元件50,该弹性元件50系容置于套件20之容置部22内,弹性元件50一端系顶抵于控制件30上,使该控制件30系抵于抵缘23处;一第二结合件60,该第二结合件60一端外周面系设有第三结合部61,该第三结合部61系与套件20之第一结合部24相结合,该第二结合件61系结合于套件20上,该第二结合件61系凸设有第二枢部62,该第二枢部62系枢设于控制件30之第二枢槽33处,该第二枢部62周面系设有至少一个容珠孔63,第二结合件60系设有贯穿之第四枢槽64,该第四枢槽64系供本体10穿伸,容珠孔63系与第四枢槽64相通,该弹性元件50系抵于控制件30及第二结合件60间;至少一卡制件70,卡制件70数目系配合容珠孔63之数目;该控制件30系受弹性元件50顶抵,卡制件70系抵于控制件30之第一顶面31处,卡制件70即系容置于第二结合件60之容珠孔63处,且使卡制件70系容设于本体10之任一环槽12处,本体10受卡制件70之限制,本体10与控制件30及套件20间即呈固定位置状。此专利案为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案,但此常用手工具结构的缺失在于:1、该结构以手握持套件20时,虽手掌与套件20的外周面间不会有相互磨擦而达到快速旋动的功效,但仅有单一快速旋动的功效,其实用性较为不足。2、该本体10设有横杆部100及直杆部101,使该本体10呈T形状,该本体10收存时会占据相当大的空间,该本体10在运送过程中也会占据大体积。3、该手工具结构仅为该本体10端部处设有套合部11可供套合旋动另一手工具,操作时扩充性不足。有鉴于上述常用手工具结构的缺失,本技术人藉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常用弊端的手工具结构的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常用的手工具结构有收存不易占空间的缺失,本技术与一手工具结构有关,尤指一种手工具结构设有第一本体、棘轮扳手、棘轮、第二本体及一快转组,该第一本体、棘轮扳手及第二本体间可相套合且可相脱开而具有收存节省空间且具操作扩充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工具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环槽,该复数环槽相对第一本体的轴心方向呈直线排列状,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互远离;一棘轮扳手设有一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与第一本体的第二套合部相套合;一棘轮枢设于棘轮扳手内,该棘轮设有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套合部呈多角槽状,该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该棘轮扳手可控制棘轮正逆旋动或单向旋动;一第二本体套设于棘轮内且可自棘轮上取下,该第二本体设有第五套合部,第五套合部容置于棘轮的第四套合部内,第五套合部与棘轮部呈相对正;一快转组设有贯穿的枢槽,该枢槽枢设于第一本体上,该快转组可控制而定位于任一环槽处,该枢槽呈圆孔槽状。更进一步地,该第四套合部内设有一第一扣环槽,该第一扣环槽呈圆凹环槽状,设有一扣环,该扣环容置于第一扣环槽内,该扣环呈C字型状的环体且略具弹性,该第五套合部设有第二扣环槽,该第二扣环槽与第一扣环槽相对正,该扣环容置于第一扣环槽与第二扣环槽内。更进一步地,该棘轮设有一孔槽,该第五套合部设有第二扣环槽,设有一珠体及弹性元件,该珠体及弹性元件容设于棘轮的孔槽内,该珠体及弹性元件再弹顶于第二本体的第二扣环槽处。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套合部呈规格的四角头状或该第一套合部为一深度六角槽状或该第一套合部为凸伸的六角头状。更进一步地,该第二套合部呈四角槽状,该第三套合部呈四角头状。更进一步地,该第四套合部呈多角槽状,该第五套合部呈环状排列齿状。更进一步地,该第二本体一端设有一第六套合部,该第六套合部呈六角槽状,该第二本体另端设有一第七套合部,该第七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七套合部与第六套合部呈相互远离。更进一步地,该快转组包括:一套件,该套件呈圆筒状以供手握持,该套件一端部呈内螺纹状;一控制件,该控制件容设于套件内,该控制件一端凸伸于套件外,该控制件的凸伸一端呈外螺纹状;一第一结合件,该第一结合件呈圆体贯穿内螺牙状或为一螺合件状,该第一结合件供手按压,该第一结合件设于套件外,该第一结合件与控制件的凸伸一端相螺合结合,该第一结合件与套件间有一段距离;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容置于套件内,该弹性元件一端顶抵于控制件上,使该控制件抵于套件的端部;一第二结合件,该第二结合件一端设有枢槽,该第二结合件另端设有外螺纹状的结合部以与套件相螺合,该第二结合件设有两个容珠孔;两个卡制件,该卡制件呈珠体状,该卡制件容置于第二结合件的容珠孔处;该控制件受弹性元件顶抵,该卡制件抵于控制件内,该卡制件即容置于第二结合件的容珠孔处,且使该卡制件容设于第一本体的任一环槽处,第一本体与控制件及套件间即呈固定位置状,亦即该第一本体无法于枢槽内任意位移而固定其位置。更进一步地,设有一第三本体,该第三本体可套合于棘轮的第四套合部处,该第三本体凸伸设有一第八套合部,该第八套合部呈规格的四角头状。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本体与棘轮扳手呈一体状或该第一本体、棘轮扳手及棘轮呈一体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工具结构,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该第二本体可自棘轮上取下,如此收存时该第二本体可与第一本体平行排列而即节省收存空间,运送时亦节省手工具结构的包装空间。该第一本体、棘轮扳手及第二本体可相套合或相脱开,如此该手工具结构可有至少四种操作状态而具操作扩充性。该手工具结构设有第一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手工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一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环槽,每一环槽呈凹弧状,该复数环槽相对第一本体的轴心方向呈直线排列状,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互远离;一棘轮扳手,该棘轮扳手设有一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与第一本体的第二套合部相套合;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棘轮扳手内,该棘轮设有第四套合部,该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该棘轮扳手可控制棘轮正逆旋动或单向旋动;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二本体套设于棘轮内且可自棘轮上取下,该第二本体的中央处设有第五套合部,该第五套合部容置于棘轮的第四套合部内,该第五套合部与棘轮部呈相对正;一快转组,该快转组设有贯穿的枢槽,该枢槽枢设于第一本体上,该快转组可控制而定位于任一环槽处,该枢槽呈圆孔槽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一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本体上设有复数个环槽,每一环槽呈凹弧状,该复数环槽相对第一本体的轴心方向呈直线排列状,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与第一套合部相互远离;一棘轮扳手,该棘轮扳手设有一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与第一本体的第二套合部相套合;一棘轮,该棘轮枢设于棘轮扳手内,该棘轮设有第四套合部,该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轮部,该棘轮扳手可控制棘轮正逆旋动或单向旋动;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二本体套设于棘轮内且可自棘轮上取下,该第二本体的中央处设有第五套合部,该第五套合部容置于棘轮的第四套合部内,该第五套合部与棘轮部呈相对正;一快转组,该快转组设有贯穿的枢槽,该枢槽枢设于第一本体上,该快转组可控制而定位于任一环槽处,该枢槽呈圆孔槽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套合部内设有一第一扣环槽,该第一扣环槽呈圆凹环槽状,设有一扣环,该扣环容置于第一扣环槽内,该扣环呈C字型状的环体且略具弹性,该第五套合部设有第二扣环槽,该第二扣环槽与第一扣环槽相对正,该扣环容置于第一扣环槽与第二扣环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棘轮设有一孔槽,该第五套合部设有第二扣环槽,设有一珠体及弹性元件,该珠体及弹性元件容设于棘轮的孔槽内,该珠体及弹性元件再弹顶于第二本体的第二扣环槽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合部呈规格的四角头状或该第一套合部为一深度六角槽状或该第一套合部为凸伸的六角头状。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合部呈四角槽状,该第三套合部呈四角头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满吉
申请(专利权)人:张满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