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563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池塘,池塘依次为: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有阀门,生物处理池内设有均布的绳索或柱桩,绳索表面设有均布的浮子,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有生物膜或活性淤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尾水重复利用,绿色环保,还可通过培养的藻类和养殖的贝类降低尾水处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An intensive cultivation tail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nsive culture of tail water treatment system, including successively connected ponds, pond is as follows: in situ sedimentation tank, biological treatment tank, aeration tank, pond, between the in situ sedimentation tank, biological treatment tank, aeration tank, ponds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pipe, connect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tank is provided with the uniform rope or rop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a pile, uniform float, float or pile surface hanging biofilm or activated sludge,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tail water reus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also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algae and shellfish reduce tail water treatment costs,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尾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品和畜禽产品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也非常必需的大宗食品,市场拥有量非常之大,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产生的污水的污染指数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常养殖污水有其共性:其一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污水中氮、磷指标高;其二污水量大,而且排放非常集中,其三养殖污水中很大一部份含水量在固形物中,去除污水中的固形物是最根本的,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多数用静态沉淀或三格式的静态沉淀法,效果并不理想,尽管沉淀池很大却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技术授权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103896410B,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膜的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内部装有支架的多个水桶,首个水桶设有淋水装置,末端水桶中的水重新流回养殖池;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生物膜,其培养方法包括用筛网筛选甘蔗渣装入网袋置于支架上;向容器内泵入养殖池水浸没附着基,添加经活化后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菌粉并投加营养盐;10-15天后补加一次;所用菌种名称为Shan-1;经历25-30天即培养成熟,该专利技术简单可行、成本低、使用期长,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该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生物膜在甘蔗渣上能存活很长时间,对养殖废水有很强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氮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但是在对水产品水中氧气消耗问题,生物膜丰富水质中的微量元素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通过自然沉淀,生物分解,藻类净化与养殖和贝类净化养殖尾水,净化率高,可螯合重金属离子,无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的针对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池塘,池塘依次为: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有阀门,通过自然沉淀尾水大颗粒物,生物膜分解可利用污染物,藻类降解和净化污染物,贝类滤食净化污染物,达到生物降解尾水污染物的效果,实现尾水重复利用,绿色环保,还可通过培养的藻类和养殖的贝类降低尾水处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作为优选,生物处理池内设有均布的绳索或柱桩,绳索表面设有均布的浮子,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有生物膜或活性淤泥,利用生物膜或活性淤泥的净化功能分解部分可利用的污染物,利于曝气池内的藻类净化分解后的污染物,生物膜对养殖尾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氮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生物膜的附着基质为甘蔗渣,甘蔗渣用网袋装入后悬挂于浮子或柱桩上,用芽孢杆菌、NH4CL、蜜糖和基质甘蔗渣培养生物膜,芽孢杆菌粉的菌种名称为BZ-5。作为优选,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的生物膜或活性淤泥更换次数为5-10天/次,生物膜或活性淤泥的净化、分解能力会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为保证分解或净化污染物的效果需进行定期更换生物膜或活性淤泥。作为优选,曝气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和藻类,曝气装置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藻类微生物的生长,利于高效净化尾水,保证贝类食物源,曝气池内还投放有肥水剂,肥水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硝酸钠52-98份、沸石粉1-40份、壳聚糖季铵盐0.02-0.1份、吲哚-3-乙酸0.1-0.3份、抑制剂0.3-0.4份、聚-L-谷氨酸0.03-0.2份、氯化钾0.1-7.5份,肥水剂解决了其他肥水产品产生氨及产生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的问题,肥水剂为藻类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利于藻类繁殖,保证养殖的贝类饵料丰富,肥水剂还可促进藻类光合作用和生长,提升藻类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提高尾水净化的效果,肥水剂还可抑制蓝绿藻的繁殖。抑制剂为功能活性多肽,功能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号为MKGLSFVLLVLLLMMPDGEGTDPEMQYWTCGYRGCRRFCAEYFVGHHGCPRRYR,该功能活性多肽可针对蓝绿藻细胞,直接作用于细胞质内的NDA,与其DNA双螺旋沟槽结合,通过对蓝绿藻细胞内的结构、功能及对细胞内信号转导,达到抑制蓝绿藻生长。作为优选,曝气池内的藻类为扁藻、小球藻、叉鞭金藻、等鞭金藻、巴夫藻、角毛藻、褐指藻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一种或多种藻类对尾水净化,分解污染物,还可吸收肥水产品产生的氨,避免水体对养殖的贝类产生毒性。作为优选,养殖池内养殖有贝类,贝类为缢蛏、牡蛎、贻贝、海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养殖一种或多种贝类对尾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碎屑进行滤食,消耗曝气池中的藻类,同时吸收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提高贝类的品质风味进而提高贝类的经济价值。作为优选,养殖池的尾水盐度为10-22,避免盐度影响贝类生长,保证贝类的品质。作为优选,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内分别设有水质检测点,原位沉淀池设有进水口,养殖池设有出水口,对池塘实时监测水质可有效调控藻类及贝类养殖数量,提高尾水净化率,还可获得不同日照和水温条件下的技术参数,建立贝类增长关系和藻类投放的N、P物质循环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过自然沉淀尾水大颗粒物,生物膜分解可利用污染物,藻类降解和净化污染物,贝类滤食净化污染物,达到生物降解尾水污染物的效果,通过在曝气池中添加肥水剂为藻类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利于藻类繁殖,保证养殖的贝类饵料丰富,还可促进藻类光合作用和生长,提升藻类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池塘实时监测水质可有效调控藻类及贝类养殖数量,提高尾水净化率,通过养殖一种或多种贝类对尾水中的藻类和有机碎屑进行滤食,同时吸收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提高贝类的品质风味,本专利技术实现尾水重复利用,绿色环保,还可通过培养的藻类和养殖的贝类降低尾水处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原位沉淀池;2生物处理池;3曝气池;4养殖池;5养殖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池塘,池塘依次为:原位沉淀池1、生物处理池2、曝气池3、养殖池4、5,原位沉淀池1、生物处理池2、曝气池3、养殖池4、5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有阀门,生物处理池2内设有均布的绳索或柱桩,绳索表面设有均布的浮子,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有生物膜或活性淤泥,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的生物膜或活性淤泥更换次数为8天/次,曝气池3内设有曝气装置和藻类,养殖池4、5的尾水盐度为16,原位沉淀池1、生物处理池2、曝气池3、养殖池4、5内分别设有水质检测点,原位沉淀池1设有进水口,养殖池5设有出水口。本专利技术通过自然沉淀,生物分解,藻类净化与养殖和贝类净化养殖尾水:1)自然沉淀尾水大颗粒物,淤泥、污染物颗粒首先进行物理处理,大颗粒污染物自然沉淀。2)生物膜分解可利用污染物,利用生物膜或活性淤泥的净化功能分解部分可利用的污染物,利于曝气池内的藻类净化分解后的污染物,生物膜对养殖尾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氮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生物膜的附着基质为甘蔗渣,甘蔗渣用网袋装入后悬挂于浮子或柱桩上,用芽孢杆菌、NH4CL、蜜糖和基质甘蔗渣培养生物膜,芽孢杆菌粉的菌种名称为BZ-5。3)藻类降解和净化污染物,贝类滤食净化污染物,达到生物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依次为: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所述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依次为: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所述原位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曝气池、养殖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均布的绳索或柱桩,所述绳索表面设有均布的浮子,所述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有生物膜或活性淤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或柱桩表面悬挂的生物膜或活性淤泥更换次数为5-10天/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和藻类,所述曝气池内还投放有肥水剂,所述肥水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硝酸钠52-98份、沸石粉1-40份、壳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凤吴仲宁薛聪顺袁思平李来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区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宁波市鄞州区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鄞州区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