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58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和支撑构件,四个所述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金属基底以及位于金属基底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50份;环氧树脂20‑40份;苯酚树脂5‑10份;聚乙烯10‑15份;交联剂1‑5份;偶联剂3‑6份;抗老化助剂0.1‑0.6份;硬脂酸盐2‑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15份;无机填料15‑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缓冲复合树脂层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抗震性能、耐候性能、机械强度高,使得电梯厢体下落至支撑构件时,避免电梯厢体与金属基底直接接触,提高厢式电梯的安全性,延长厢式电梯的使用寿命。

A wing type elevator with a supporting memb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pport member having the van elevator, the elevator comprises an elevator compartment van and a supporting member four of the four corner brace member are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on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car body, the support member includes a metal substrate and buffer layer in composite resin on metal substrates, direct contact the buffer composite resin lay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car body, the buffer layer is a composite resin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percentage calculation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100; fluorine resin 20 50 20 40; epoxy resin; phenol resin 5 10; 10 polyethylene 15 1 5; crosslinking agent; coupling agent 3 6; anti aging agent 0.1 0.6; 2 stearate 5; ethylene propylene elastomer 5 15; 15 30 inorganic filler. The buffer layer of composite resin of the invention has excellent cushioning properties, seismic performance, weathering resistance,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the elevator car body fall to the support member, to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car body and the metal substrate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lift van van, prolong the life of the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
技术介绍
厢式电梯常应用于写字楼、住宅等中高层建筑中,电梯在下落至最底部时,如果电梯厢体与金属支撑构件直接接触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现象,且容易造成电梯厢体的损坏。为了提高避免电梯厢体与金属基底直接接触,提高厢式电梯的安全性,延长厢式电梯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具有缓冲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和支撑构件,四个所述支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金属基底以及位于金属基底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50份;环氧树脂20-40份;苯酚树脂5-10份;聚乙烯10-15份;交联剂1-5份;偶联剂3-6份;抗老化助剂0.1-0.6份;硬脂酸盐2-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15份;无机填料15-30份。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铁、不锈钢、铜、铝、铝镁合金、铝钛合金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包括聚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烷氧基树脂、聚三氟氯乙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作为优选,所述抗老化助剂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无机填料包括碳酸钙、滑石粉、重晶石、陶土、高岭土、炭黑、硫酸钙、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30份;环氧树脂25份;苯酚树脂8份;聚乙烯15份;交联剂2份;偶联剂4份;抗老化助剂0.5份;硬脂酸盐3份;乙烯丙烯弹性体10份;无机填料2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基底上设置缓冲复合树脂层,该缓冲复合树脂层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抗震性能、耐候性能、机械强度高,使得电梯厢体下落至支撑构件时,避免电梯厢体与金属基底直接接触,提高厢式电梯的安全性,延长厢式电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1和支撑构件2,四个所述支撑构件2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2包括金属基底3以及位于金属基底3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4,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50份;环氧树脂20-40份;苯酚树脂5-10份;聚乙烯10-15份;交联剂1-5份;偶联剂3-6份;抗老化助剂0.1-0.6份;硬脂酸盐2-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15份;无机填料15-30份。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铁、不锈钢、铜、铝、铝镁合金、铝钛合金中的一种。所述氟树脂包括聚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烷氧基树脂、聚三氟氯乙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戊酯、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抗老化助剂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填料包括碳酸钙、滑石粉、重晶石、陶土、高岭土、炭黑、硫酸钙、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1和支撑构件2,四个所述支撑构件2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2包括金属基底3以及位于金属基底3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4,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30份;环氧树脂25份;苯酚树脂8份;聚乙烯15份;交联剂2份;偶联剂4份;抗老化助剂0.5份;硬脂酸盐3份;乙烯丙烯弹性体10份;无机填料20份。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抗老化助剂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抗紫外线剂。所述无机填料为碳酸钙。该缓冲复合树脂层的拉伸强度为19MPa,伸长率为150%,冲击弹性为30%。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1和支撑构件2,四个所述支撑构件2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2包括金属基底3以及位于金属基底3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4,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份;环氧树脂20份;苯酚树脂5份;聚乙烯10份;交联剂1份;偶联剂3份;抗老化助剂0.1份;硬脂酸盐2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份;无机填料15份。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铝钛合金。所述氟树脂为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所述抗老化助剂为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抗紫外线剂。所述无机填料为重晶石。该缓冲复合树脂层的拉伸强度为21MPa,伸长率为130%,冲击弹性为40%。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1和支撑构件2,四个所述支撑构件2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2包括金属基底3以及位于金属基底3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4,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与所述电梯厢体1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4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50份;环氧树脂40份;苯酚树脂10份;聚乙烯15份;交联剂5份;偶联剂6份;抗老化助剂0.6份;硬脂酸盐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15份;无机填料30份。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铝镁合金。所述氟树脂包括聚氟乙烯。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抗老化助剂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抗紫外线剂。所述无机填料包括海泡石。该缓冲复合树脂层的拉伸强度为20MPa,伸长率为150%,冲击弹性为50%。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基底上设置缓冲复合树脂层,该缓冲复合树脂层具有优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和支撑构件,四个所述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金属基底以及位于金属基底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50份;环氧树脂20‑40份;苯酚树脂5‑10份;聚乙烯10‑15份;交联剂1‑5份;偶联剂3‑6份;抗老化助剂0.1‑0.6份;硬脂酸盐2‑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15份;无机填料15‑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厢式电梯包括电梯厢体和支撑构件,四个所述撑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金属基底以及位于金属基底上的缓冲复合树脂层,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与所述电梯厢体的底部直接接触,所述缓冲复合树脂层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组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0份;氟树脂20-50份;环氧树脂20-40份;苯酚树脂5-10份;聚乙烯10-15份;交联剂1-5份;偶联剂3-6份;抗老化助剂0.1-0.6份;硬脂酸盐2-5份;乙烯丙烯弹性体5-15份;无机填料15-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构件的厢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的材质为铁、不锈钢、铜、铝、铝镁合金、铝钛合金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热缓冲层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树脂包括聚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烷氧基树脂、聚三氟氯乙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热缓冲层的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过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序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意迪驱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