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头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50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所述导向轮(7)与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A bend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 mold, the upper and lower die; the inner side of the arc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emicircle die (2) two straight s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mold and the semicircular groove (4)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the lower die; the straight section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semi-circular groove die (5) circular and semi-circ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upper mold (3)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the upper die; in the straight section of outer mold (4)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wheel (7), a guide wheel (7)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9) and a support plate (8) connected to the straight section of outer mold (4) the above; the guide wheel (7) and the shaft (9)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lastic sup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an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no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头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弯头加工模具,属于弯管领域。
技术介绍
模具在加工弯头过程中,由于弯头直接搭在直段外模的圆弧外端,加工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偏压、滑压现象,难以保证产品的精度,次品率较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度也较差。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用于加工带直段弯头的模具(专利号CN201620209202.1)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弯管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管件弯曲时的应力变化复杂,有时会出现应力突变形情况,此时内应力猛然增大或者减小,这时,突变的内应力传递至支撑板的根部使得支撑板根部的内应力变化剧烈,使得支撑板根部在内应力变化剧烈时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弯管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管件弯曲时的应力变化复杂,有时会出现应力突变形情况,此时内应力猛然增大或者减小,这时,突变的内应力传递至支撑板的根部使得支撑板根部的内应力变化剧烈,使得支撑板根部在内应力变化剧烈时容易断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弯头加工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所述导向轮(7)与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优化的,上述弯头加工模具,所述转轴(9)上套接有轴承一(10),导向轮(7)内套接有轴承二(11),轴承一(10)的内壁与轴承二(1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弹性支撑杆(12),弹性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与轴承一(10)、轴承二(11)固定焊接。优化的,上述弯头加工模具,所述弹性支撑杆(12)为弧形的金属支撑杆。优化的,上述弯头加工模具,所述弹性支撑杆(12)的弧形开口内设置有弧形辅助杆(13),弧形辅助杆(13)的两端与弹性支撑杆(12)的弧形开口内侧固定焊接。优化的,上述弯头加工模具,在直段外模(4)两侧设有固定夹板。优化的,上述弯头加工模具,所述直段外模(4)的圆弧上端加工成圆角。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弹性支撑装置,当管件弯曲时,管件的部分应力通过导向轮(7)传递至弹性支撑装置,弹性支撑杆(12)发生弹性变形,吸收应力。当管件上的应力急剧变化时,通过弹性支撑杆(12)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可以过滤掉应力的变化,防止应力变化传递至支撑板(8)根部使得支撑板(8)根部断裂。此原理类似于汽车减震过滤路面颠簸,其过滤应力变化的效果较好。弧形辅助杆(13)随着弹性支撑杆(12)的弹性变形而变形,分担弹性支撑杆(12)的变形应力。这样可以增加应力过滤的最大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所述导向轮(7)与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所述转轴(9)上套接有轴承一(10),导向轮(7)内套接有轴承二(11),轴承一(10)的内壁与轴承二(1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弹性支撑杆(12),弹性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与轴承一(10)、轴承二(11)固定焊接。所述弹性支撑杆(12)为弧形的金属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12)的弧形开口内设置有弧形辅助杆(13),弧形辅助杆(13)的两端与弹性支撑杆(12)的弧形开口内侧固定焊接。在直段外模(4)两侧设有固定夹板。所述直段外模(4)的圆弧上端加工成圆角。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弹性支撑装置,当管件弯曲时,管件的部分应力通过导向轮(7)传递至弹性支撑装置,弹性支撑杆(12)发生弹性变形,吸收应力。当管件上的应力急剧变化时,通过弹性支撑杆(12)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可以过滤掉应力的变化,防止应力变化传递至支撑板(8)根部使得支撑板(8)根部断裂。此原理类似于汽车减震过滤路面颠簸,其过滤应力变化的效果较好。弧形辅助杆(13)随着弹性支撑杆(12)的弹性变形而变形,分担弹性支撑杆(12)的变形应力。这样可以增加应力过滤的最大值。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弯头加工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7)与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头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下模(2)和内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两个直段外模(4)连接为一体构成下模;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直段内模(5)与外侧设有半圆型凹槽的圆弧上模(3)连接为一体构成上模;在直段外模(4)上面设有导向轮(7),导向轮(7)通过转轴(9)及支撑板(8)连接在直段外模(4)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7)与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上套接有轴承一(10),导向轮(7)内套接有轴承二(11),轴承一(10)的内壁与轴承二(11)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华展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