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局域网路(ControllerAreaNetwork,简称为CAN)无极性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CAN无极性通讯的换向功能通常采用在CAN芯片外部搭建换向电路,通过CAN芯片外部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简称为MCU)识别极性并控制极性切换,但是,该种实现方案的电路需要在外部搭建换向电路,电路比较复杂,易出现故障,可靠性不高,并且需要配置MCU,成本较高。或者,还存在另一种实现方案,将换向电路封装在CAN芯片内部,但仍需外部MCU识别极性后向换向电路发送切换信号,该种技术方案的换向功能仍需要外部MCU识别并控制,反应速度较慢,并且仍需要配置MCU,浪费MCU资源,成本较高。针对相关技术中的CAN无极性通讯的技术方案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CAN无极性通讯的技术方案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包括:两个发送通路,每个发送通路用于将逻辑电平转换为差分电平,每个发送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CAN芯片的写引脚TXD连接,输出端与CAN总线通过两种不同的接线方式连接;两个接收通路,每个接收通路用于将差分电平转换为逻辑电平,每个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AN芯片的读引脚RXD连接,输入端通过两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与所述CAN总线连接;极性判断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CAN总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CAN总线的差分电平的大小选通所述两个发送通路之一和所述两个接收通路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局域网络CAN芯片,包括:两个发送通路,每个发送通路用于将逻辑电平转换为差分电平,每个发送通路的输入端与所述CAN芯片的写引脚TXD连接,输出端与CAN总线通过两种不同的接线方式连接;两个接收通路,每个接收通路用于将差分电平转换为逻辑电平,每个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与所述CAN芯片的读引脚RXD连接,输入端通过两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与所述CAN总线连接;极性判断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CAN总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CAN总线的差分电平的大小选通所述两个发送通路之一和所述两个接收通路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发送通路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将逻辑电平转换为差分电平,其输入端与所述写引脚TXD连接;两个发送连接电路,每个发送连接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发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每个发送连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与所述CAN总线连接,和/或所述两个接收通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将差分电平转换为逻辑电平,其输出端与所述读引脚RXD连接;两个接收连接电路,每个接收连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每个接收连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与所述CAN总线连接,其中,所述极性判断单元用于选通所述两个发送连接电路之一,并选通所述两个接收连接电路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的输出端或所述接收单元的输入端包括两个引脚,所述CAN总线包括两条数据线,所述不同的接线方式为所述两个引脚与所述两条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电路包括两个开关器件,每个开关器件连接在一个引脚与对应的数据线之间,所述极性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每个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鹏,玉维友,唐杰,贺小林,李翠娟,陈位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