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1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和设置在内导风板外侧的外导风板,外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内导风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内导风板沿第一方向移动;外导风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内导风板具有与限位凸起相适配的止挡部,限位凸起与止挡部限位接触,以限制内导风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Air deflect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nd guiding plate assembly and the air conditioner has the wind deflector assembly includes an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external air guide plate, the outer air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part. Fit the second fastening part, a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clamped, to limit the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moves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outer air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x,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part and a limit bulge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limiting bulge and stop Department of limit contact, to limit the inner air guiding plate moves along the second directio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opposite. The air guiding plate component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connection stability of the inner and outer double deck air guide plates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为内外双层的导风板结构,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内、外导风板之间进行焊接或者粘接的连接方式,这样的连接方式一方面使得导风板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导致连接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使得在生产装配时人工装配效率低下,同时,因焊接或粘接需要其他设备或物料,使得整机的物料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和设置在内导风板外侧的外导风板,外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内导风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内导风板沿第一方向移动;外导风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内导风板具有与限位凸起相适配的止挡部,限位凸起与止挡部限位接触,以限制内导风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和限位凸起沿外导风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制内导风板沿外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止挡部具有用于避让限位凸起的避让位置和用于与限位凸起抵接的止挡位置,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与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之间均具有活动间隙,以使止挡部在从限位凸起经过时运动至避让位置,或者使止挡部在经过限位凸起后运动至止挡位置。进一步地,当止挡部运动至止挡位置时,限位凸起和第一卡接部卡止在止挡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或止挡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止在限位凸起和第一卡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止挡部具有钩体部,钩体部具有连接段和止挡段,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内导风板连接,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止挡段连接,止挡段朝向内导风板延伸,止挡段与限位凸起限位接触。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内导风板连接,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内导风板围成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部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具有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外导风板连接,第三连接段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段连接,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外导风板围成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部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内。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接部沿内导风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卡接部为多个,各个第二卡接部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卡接部相卡接。进一步地,外导风板朝向内导风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限位筋沿外导风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进一步地,限位筋为两个,两个限位筋相对设置,相对的两个限位筋围成容纳槽,内导风板设置在容纳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为上述的导风板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限位凸起与止挡部限位接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具体安装过程中,通过将内导风板的第二卡接部与外导风板上的第一卡接部卡接实现了对内导风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限制,通过将内导风板的止挡部与外导风板上的限位凸起限位接触实现了对内导风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限制,实现了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的稳定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内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外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导风板组件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实施例的第三个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导风板组件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8中的导风板组件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的止挡部处于避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内导风板;11、卡扣;12、第二卡接部;121、第一连接段;122、第二连接段;13、止挡部;131、连接段;132、止挡段;20、外导风板;22、第一卡接部;221、第三连接段;222、第四连接段;23、限位凸起;24、限位筋;30、加强板;3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请参考图1至图11,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10和设置在内导风板10外侧的外导风板20,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2,内导风板1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22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12,第一卡接部22与第二卡接部12卡接,以限制内导风板10沿第一方向移动;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内导风板10具有与限位凸起23相适配的止挡部13,限位凸起23与止挡部13限位接触,以限制内导风板10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组件通过第一卡接部22与第二卡接部12卡接,限位凸起23与止挡部13限位接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具体安装过程中,通过将内导风板10的第二卡接部12与外导风板20上的第一卡接部22卡接实现了对内导风板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限制,通过将内导风板10的止挡部13与外导风板20上的限位凸起23限位接触实现了对内导风板1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限制,以此实现了内导风板10和外导风板20的稳定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双层导风板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能够限制内导风板10沿外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卡接部22和限位凸起23沿外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制内导风板10沿外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表示为外导风板20的纵向延伸方向,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a到b,则第二方向即为b到a;相应地,第一方向可以为b到a,则第二方向即为a到b。为了能够实现限位凸起23与止挡部13的限位接触,止挡部13具有用于避让限位凸起23的避让位置和用于与限位凸起23抵接的止挡位置,止挡部13的至少部分与内导风板10和外导风板20之间均具有活动间隙,以使止挡部13在从限位凸起23经过时运动至避让位置,或者使止挡部13在经过限位凸起23后运动至止挡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13具有用于避让限位凸起23的避让位置和用于与限位凸起23抵接的止挡位置,通过将止挡部13的至少部分与内导风板10和外导风板20之间均具有活动间隙,从而可以使止挡部13在经过限位凸起23时运动至避让位置,或者使止挡部13经过限位凸起23后运动至止挡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10和外导风板20安装过程中,止挡部13的至少部分在限位凸起23的压动下向背离外导风板20的一侧弯折,在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10)和设置在所述内导风板(10)外侧的外导风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2),所述内导风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2)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12),所述第一卡接部(2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卡接,以限制所述内导风板(10)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所述内导风板(10)具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3)相适配的止挡部(13),所述限位凸起(23)与所述止挡部(13)限位接触,以限制所述内导风板(10)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10)和设置在所述内导风板(10)外侧的外导风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2),所述内导风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2)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12),所述第一卡接部(2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卡接,以限制所述内导风板(10)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外导风板(20)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所述内导风板(10)具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3)相适配的止挡部(13),所述限位凸起(23)与所述止挡部(13)限位接触,以限制所述内导风板(10)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2)和所述限位凸起(23)沿所述外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限制所述内导风板(10)沿所述外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3)具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凸起(23)的避让位置和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23)抵接的止挡位置,所述止挡部(1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导风板(10)和所述外导风板(20)之间均具有活动间隙,以使所述止挡部(13)在从所述限位凸起(23)经过时运动至所述避让位置,或者使所述止挡部(13)在经过所述限位凸起(23)后运动至所述止挡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止挡部(13)运动至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23)和所述第一卡接部(22)卡止在所述止挡部(13)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2)之间,或所述止挡部(13)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2)卡止在所述限位凸起(23)和所述第一卡接部(2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3)具有钩体部,所述钩体部具有连接段(131)和止挡段(132),所述连接段(131)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导风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淑剑林青辉邓浩光王富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