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一种支撑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01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及一种支撑脚架,该机构中包括固定承架、活动承架、转轴、活动凸轮及固定凸轮;活动承架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固定承架上;固定凸轮连接在固定承架上;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承架和固定凸轮后,与活动凸轮连动连接,且活动凸轮可沿转轴的轴向移动;弹性组件作用于活动承架可使活动凸轮与固定凸轮凹凸配合;转动转轴可使活动凸轮朝远离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并作用于活动承架压缩弹性组件。在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的设置下,支撑脚架可在使用后自动弹回到特定的开启角度,并在内推后可自动闭合,如此,则可使得支撑脚架的收回工作更为便捷与可靠。

Automatic retract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 supporting trip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ecovery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a supporting frame, the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xed bearing frame, bearing frame, rotating shaft, the movable cam and the fixed cam; moving carriage through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supporting frame; the fixed c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bearing frame; one end of a rotating shaft are fixed through bearing frame and the fixed cam,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cam linkage, axial movement and movable cam along the rotating shaft; elastic component on the movable supporting frame can make the movable cam with fixed cam convex; the rotary shaft allows the movable cam in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fixed cam, and effects on the activities of bearing frame compression elastic component. Under the setting of the automatic retract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foot can automatically bounce back to the specific opening angle after being used, and can be automatically closed after being pushed, so that the work of supporting the foot stand can be mor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一种支撑脚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和一种支撑脚架。
技术介绍
以平板电脑为例,此类平面式电子设备可随身携带使用,透过触控显示屏幕的操作,使用者可直接在面板区域进行各种资料的传输控制。但是,平板电脑在使用时,要么需用双手持握,要么需借助双膝支撑,这不仅容易产生疲累感,还容易发生晃动滑移的现象。为改善前述问题,最常见的方式是在此类平面式电子设备上装设支撑脚架,通过支撑脚架对电子设备一定角度的支撑,即可进行较为方便及省力的操控状态。在现有设置支撑脚架的平板电脑中,支撑脚架的一端通常与平板电脑枢接形成枢接定位端,支撑脚架的另一端则为活动施力端,整个脚架在零位状态时可贴平折收在平板电脑的背面,在工作状态时,则可以枢接定位端为动作轴心与平板电脑掀开呈各种支撑角度。但现有支撑脚架在使用后收回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全程拉动该脚架方可将其折收在平板电脑的背面,这样,则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和一种支撑脚架,在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的设置下,支撑脚架可在使用后自动弹回到特定的开启角度,并在内推后可自动闭合,如此,则可使得支撑脚架的收回工作更为便捷与可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包括固定承架、活动承架、转轴、活动凸轮及与活动凸轮相对的固定凸轮;活动承架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固定承架上,且活动承架与固定承架共同形成有活动区域;活动凸轮和固定凸轮位于活动区域内,且固定凸轮连接在固定承架上;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凸轮、活动凸轮及活动承架,且转轴的两端部转动设置在固定承架上,活动凸轮与转轴连动连接,活动凸轮和活动承架均可沿转轴的轴向移动;弹性组件作用于活动承架可使活动凸轮与固定凸轮凹凸配合;转动转轴可使活动凸轮朝远离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并作用于活动承架压缩弹性组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弹性组件的设置,活动承架与固定承架可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活动区域,这样,便可适应活动凸轮随转轴转动而与固定凸轮发生凹凸配合所产生的轴向移动,同时,亦可产生相应的弹性复位力来反作用于活动凸轮使得转轴能产生自动复位转动。本专利技术在零位状态时,活动凸轮与固定凸轮凹凸配合,且活动凸轮位于最靠近固定承架的位置,这时,活动承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抵接在固定承架上。当施力作用于转轴使其相对固定承架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时,活动凸轮可跟随转轴一起发生转动,这时,活动凸轮则会因其与固定凸轮之间的凹凸配合而向远离固定承架的方向移动,这时,则会使得活动承架压缩弹性组件而形成有反作用的复位力,当施力释放后,该复位力则可对活动凸轮的复位转动提供动能,使得转轴能自动弹回到特定开启角度甚至闭合的位置上。为便于实现转轴于特定开启角度位置和闭合位置的自动弹回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凸轮和所述固定凸轮均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之间设有第二凹部,且各凸部与凹部之间分别以导斜面进行衔接。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凸轮和固定凸轮的各个凹部和凸部可形成相互置入的凹凸配合,活动凸轮上两个凹部的设置,则便于形成两个特定转动位置的弹回工作。各凸部与凹部之间分别以导斜面进行衔接,如此,便于实现活动凸轮相对固定凸轮的转动工作。为提高活动承架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承架具有固定承片,固定承片的一端向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端折边,固定承片的另一端向内侧延伸形成有与第一端折边相对的第二端折边;所述活动承架具有活动承片,活动承片的两端均向靠近第一端折边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延伸折边,且延伸折边的自由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连接折边;所述弹性组件设置有两组,两弹性组件分别位于第二端折边两侧,两弹性组件均依次贯穿连接折边和第一端折边将活动承架连接在固定承架上,且活动承架位于第一端折边与第二端折边之间的区域内。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承片的内侧是指靠近所述活动承架的那一侧。通过第一端折边和第二端折边的设置,可对转轴的两端部进行定位,这样,可避免转动在其自转、活动凸轮的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晃动。同时,第二端折边还可对活动承架位移进行限制,避免其发生过度移动。为避免转轴脱离第二端折边,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端折边、固定凸轮、活动凸轮、活动承片及第二端折边,且在该端设置有环形槽;还包括扣环,扣环置入环形槽内且与第二端折边的外侧端面抵靠。扣环与环形槽之间的配合可限制转轴的位置,避免其在周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轴向移动而影响活动凸轮与固定凸轮之间的配合。为实现活动凸轮与转轴的连动工作,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与所述活动凸轮连动配合的连动杆身。为实现弹性组件对活动承架稳定的弹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导柱、弹簧及螺帽;所述连接折边上设有孔径大于导柱外径的接孔;导柱一端固连在所述第一端折边上,导柱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接孔和弹簧与螺帽螺纹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螺帽和连接折边,使得:连接折边抵靠于第一端折边上。连接折边上设有孔径大于导柱外径的接孔,这样,活动承架可在活动凸轮与固定凸轮之间的凹凸配合下沿导柱轴向移动而压缩弹簧形成复位力。一种支撑脚架,包括U型件和两个如前所述任意一种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该机构中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脚架连接件,两脚架连接件分别与U型件的两端相连。本专利技术在应用时,将两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中的固定承架固定在平面式电子设备的两侧,U型件则可视作支撑部,当作用于U型件,则可提供给转轴转动的动力,这样,变会带动活动凸轮转动而产生相对固定凸轮的轴向移动,进而,可使得弹性组件形成能复位活动承架复位力。当施力释放后,该复位力则可作用于活动凸轮使其复位至特定开启位置或者是闭合位置,从而,使得U型件自动弹回到相应开启角度位置或者闭合位置。为实现转轴与U型件之间的连动工作,进一步地,所述脚架连接件上设置有脚架连动片,脚架连动片上开设有连动槽;所述转轴包括与连动槽连动配合的端接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中,通过弹性组件的设置,活动承架与固定承架可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活动区域,这样,便可适应活动凸轮随转轴转动而与固定凸轮发生凹凸配合所产生的轴向移动,同时,亦可产生相应的弹性复位力来反作用于活动凸轮使得转轴能产生自动复位转动。2、在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的设置下,支撑脚架可在使用后自动弹回到特定的开启角度,并在内推后可自动闭合,如此,则可使得支撑脚架的收回工作更为便捷与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中活动凸轮和固定凸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中活动凸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中固定凸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一种支撑脚架

【技术保护点】
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承架(10)、活动承架(20)、转轴(50)、活动凸轮(30)及与活动凸轮(30)相对的固定凸轮(40);活动承架(20)通过弹性组件(80)连接在固定承架(10)上,且活动承架(20)与固定承架(10)共同形成有活动区域;活动凸轮(30)和固定凸轮(40)位于活动区域内,且固定凸轮(40)连接在固定承架(10)上;转轴(50)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凸轮(40)、活动凸轮(30)及活动承架(20),且转轴(50)的两端部转动设置在固定承架(10)上,活动凸轮(30)与转轴(50)连动连接,活动凸轮(30)和活动承架(20)均可沿转轴(50)的轴向移动;弹性组件(80)作用于活动承架(20)可使活动凸轮(30)与固定凸轮(40)凹凸配合;转动转轴(50)可使活动凸轮(30)朝远离固定凸轮(40)的方向移动,并作用于活动承架(20)压缩弹性组件(80)。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承架(10)、活动承架(20)、转轴(50)、活动凸轮(30)及与活动凸轮(30)相对的固定凸轮(40);活动承架(20)通过弹性组件(80)连接在固定承架(10)上,且活动承架(20)与固定承架(10)共同形成有活动区域;活动凸轮(30)和固定凸轮(40)位于活动区域内,且固定凸轮(40)连接在固定承架(10)上;转轴(50)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凸轮(40)、活动凸轮(30)及活动承架(20),且转轴(50)的两端部转动设置在固定承架(10)上,活动凸轮(30)与转轴(50)连动连接,活动凸轮(30)和活动承架(20)均可沿转轴(50)的轴向移动;弹性组件(80)作用于活动承架(20)可使活动凸轮(30)与固定凸轮(40)凹凸配合;转动转轴(50)可使活动凸轮(30)朝远离固定凸轮(40)的方向移动,并作用于活动承架(20)压缩弹性组件(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轮(30)和所述固定凸轮(40)均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之间设有第二凹部,且各凸部与凹部之间分别以导斜面进行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回及闭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承架(10)具有固定承片(11),固定承片(11)的一端向内侧(靠近所述活动承架(20)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端折边(16),固定承片(11)的另一端向内侧延伸形成有与第一端折边(16)相对的第二端折边(12);所述活动承架(20)具有活动承片(24),活动承片(24)的两端均向靠近第一端折边(16)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延伸折边(21),且延伸折边(21)的自由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连接折边(22);所述弹性组件(8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进王春鹏胡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