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3858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所述下倾角控制装置包括输入机构、传动机构、输出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及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和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可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啮合的输出轴;单向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当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与多根输出轴中的一根啮合;当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驱使与其啮合的输出轴转动,并且第两个行星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及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Antenna and its downward tilt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enna and tilt control device, the angle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n input mechanism,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ne-way output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 driving gear input device comprises a power input shaft and with synchronous rotati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second planetary gear mesh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of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and meshing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output; output shaft and the first planetary wheel or second planetary gear meshing; one-way control mechanism controls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netary gear working state: when the input shaft rotates in the first direction of rota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meshing a planetary gear in a plurality of output shaft; when the input shaft with second rotating direction of rotation, the first planetary wheel or second planetary gear drive is engag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to rotate, and second planets The wheel rotate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lower inclination angle control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ness, small volume and high control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下倾角控制装置,借助该装置可以实现一个以上波束天线的电下倾角度的控制,而且是实现天线各波束电下倾角的独立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调整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目前,调整波束下倾角的方式分为: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而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子下倾角的传动装置的结构较复杂,当波束数量较多时,会导致天线内部空间较大,整个传动装置的尺寸偏大,而且成本会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响应速率快且控制精度高的下倾角控制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下倾角控制装置的天线,以缩小天线体积、提高下倾角调节的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倾角控制装置,用于连接多个移相器并可选择切换地实现多个移相器的相位的控制,其包括输入机构、选择驱动机构、输出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其中,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动力的动力输入轴及套设在动力输入轴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和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动力输出轴,其上设有可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啮合的齿轮部;所述单向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可择位地与多根动力输出轴中的一根啮合;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驱使与其啮合的动力输出轴转动,并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控制装置两端的一对单向轴承,并且该对单向轴承的相对面以内圈相对外圈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式设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分别与该对单向轴承的两个内圈固定连接的内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内齿圈环绕所述主动齿轮、第一、第二行星轮设置并仅与第一行星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设于所述行星架上,并且该行星架可绕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开设有贯通两端的通孔,所述行星架上开设有供动力输入轴穿越的避让孔,所述动力输入轴依次穿过一个单向轴承的通孔、主动齿轮的通孔、行星架的避让孔及另一个单向轴承的通孔。优选地,所述行星架背对主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与单向轴承内圈无相对转动配合的凸台,并且贯通该凸台设置所述避让孔,所述单向轴承套住所述凸台。进一步地,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标识第一行星轮初始位置的初始位置识别模块。优选地,所述初始位置识别模块包括探针,其正对第一行星轮设于所述行星架背对第一行星轮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初始位置识别模块还包括用于识别所述探针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为光电传感器或基于电磁检测原理对所述探针进行识别的部件。优选地,所述单向控制机构还包括分别从控制装置两端固定住两个单向轴承外圈的安装底座与安装端盖,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支撑孔,所述安装端盖设有供动力输出轴一端穿出与移相器连接的让位孔。优选地,所述单向轴承外周上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安装底座与安装端盖各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单向轴承的容置孔,并且容置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条。优选地,所述动力输出轴远离齿轮部的一端呈多级台阶状设置,以使其与让位孔相配合对动力输出轴的轴向运动构成限位。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的通孔非圆形设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与主动齿轮连接的部位与所述通孔相配合设置,以防止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一种天线,其包括上述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及与多根动力输出轴一一对应连接的移相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下倾角控制装置,通过单向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使第一、第二行星轮在动力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进行选位与动力输出轴啮合,在动力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驱动动力输出轴正向或反向旋转向移相器输出动力。本技术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响应速率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内部结构图,示出了输入机构、传动机构及输出机构之间的配合关系;图3为图1所示的下倾角控制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行星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底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至图5共同示出了本技术的下倾角控制装置1000(以下简称“控制装置”),用于多波束天线中,并且其多个动力输出轴3与天线内的多个移相器(图未示)一一对应连接,通过对多个动力输出轴3的选择、切换及驱动来实现对多个移相器切换控制,从而实现通过一个电机(图未示)对多个移相器的相位进行调节,进而实现下倾角的控制,使该多波束天线满足辐射特性和电特性。该控制装置1000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动力(比如电机的转矩)的输入机构、用于向移相器输出动力的输出机构、用于随输入机构同步运动以实现对移相器的选择、切换并驱动其改变相位的传动机构,以及控制传动机构中的转动部件转动方向的单向控制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动力的动力输入轴11及套设在动力输入轴11上并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12。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动力输出轴3,其上设有齿轮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轮21、第二行星轮22、行星架23及内齿圈24。其中,所述第一行星轮21与所述主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22和内齿圈24分别与第一行星轮21的上下两端啮合,并且都不与主动齿轮12形成啮合装配关系;所述行星架23用于装设第一行星轮21、第二行星轮22及主动齿轮12并保持三者的啮合关系。所述第一行星轮21或第二行星轮22可择位地与任意一个动力输出轴3的齿轮部啮合,以实现多个动力输出轴3的选择性切换及将动力从输入机构传至输出机构。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单向轴承41、42,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可以一个转动方向(比如顺时针方向)相对外圈转动,在相反的转动方向时与外圈无相对转动。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该对单向轴承的两个轴承分别为第一单向轴承42和第一单向轴承41。所述第一单向轴承42和第一单向轴承41的相对面以可转动方向(内圈相对外圈的可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式装设在该控制装置的上下两端,并且第一单向轴承42的内圈与所述行星架23固定连接,第一单向轴承41的内圈与所述内齿圈24固定连接。下文以第一单向轴承42面对行星架23的一面、第一单向轴承41背对行星架23的一面为正面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倾角控制装置,用于连接多个移相器并可选择切换地实现多个移相器的相位的控制,其包括输入机构、传动机构、输出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动力的动力输入轴及套设在动力输入轴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和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动力输出轴,其上设有可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啮合的齿轮部;所述单向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可择位地与多根动力输出轴中的一根啮合;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驱使与其啮合的动力输出轴转动,并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倾角控制装置,用于连接多个移相器并可选择切换地实现多个移相器的相位的控制,其包括输入机构、传动机构、输出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动力的动力输入轴及套设在动力输入轴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和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动力输出轴,其上设有可与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啮合的齿轮部;所述单向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工作状态: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可择位地与多根动力输出轴中的一根啮合;当动力输入轴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驱使与其啮合的动力输出轴转动,并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控制装置两端的一对单向轴承,并且该对单向轴承的相对面以内圈相对外圈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式设置;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分别与该对单向轴承的两个内圈固定连接的内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内齿圈环绕所述主动齿轮、第一、第二行星轮设置并仅与第一行星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第一、第二行星轮设于所述行星架上,并且该行星架可绕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开设有贯通两端的通孔,所述行星架上开设有供动力输入轴穿越的避让孔,所述动力输入轴依次穿过一个单向轴承的通孔、主动齿轮的通孔、行星架的避让孔及另一个单向轴承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倾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背对主动齿轮的一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潮生马泽峰薛峰章游建军段红彬刘培涛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