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wood plastic materials using bean dregs system, including the modification of bean dregs powder degreasing, alkali heat treatment, and then with plant fiber powder, thermoplastic plastics, compatibilizer, inorganic powder, lubricant blending after 150 ~ 180 DEG C hot melt mixing, hot pressing and cold pressing to finally. Wood plastic materials. The present invention by degreasing, alkali solution modified bean dregs, add plant fiber powder, high temperature melting process and pressure obtained by wood plastic materials for the first time, great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wood plastic material, can mee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wood plastic materials are soybean dregs a feasible 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豆渣制备木塑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豆渣制备木塑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豆渣,作为大豆加工业的生物废弃物,其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当前我国每年约产2000万T的豆渣废料,通常只用作饲料或者直接丢弃,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豆渣中膳食纤维和蛋白含量占比为80%以上,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豆渣成为大豆加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木塑材料(WPC)是用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填充、增强的改性热塑型材料。它相比于传统的木材和塑料,具有防腐、防潮、尺寸稳定性高、可加工性强等优点。由于木塑复合材料是以木纤维或植物纤维与塑料复合得到,这种材料主要受塑料性能的制约。由于纤维在高温下会分解炭化,在木塑复合材料的加工中通常采用的是熔点温度较低的聚乙烯和聚丙烯酸甲酯等塑料。由于豆渣成份驳杂,有大量极性亲水基团,与塑料粒子界面相容性差,无法制备出性能达到使用标准的复合材料。中国台湾专利申请200535184公开了一种由木质纤维与聚烯物组成的木复材,其以聚烯物为基体并与适当比例的木质纤维物混合,并以有机不饱和硅烷物与聚烯烃接枝有机酸物对其改性,使其彼此之间得以经化学反应产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豆渣制备木塑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干燥的豆渣粉末粉碎,浸提脱脂,收集沉淀,干燥;(2)将热碱溶液处理后的豆渣粉末烘干粉碎收集;(3)将30~45重量份的热碱处理过的豆渣粉末、5~15重量份的植物纤维粉、35~40重量份的热塑型塑料、3~5重量份的相容剂、5~10重量份的无机矿粉、1~2重量份的润滑剂混匀;(4)在150~180℃下热熔,混合;(5)热压,冷压,制备得到木塑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豆渣制备木塑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干燥的豆渣粉末粉碎,浸提脱脂,收集沉淀,干燥;(2)将热碱溶液处理后的豆渣粉末烘干粉碎收集;(3)将30~45重量份的热碱处理过的豆渣粉末、5~15重量份的植物纤维粉、35~40重量份的热塑型塑料、3~5重量份的相容剂、5~10重量份的无机矿粉、1~2重量份的润滑剂混匀;(4)在150~180℃下热熔,混合;(5)热压,冷压,制备得到木塑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热碱溶液处理是将豆渣粉末加水溶解,豆渣粉末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20~1∶100g/mL,调节pH为11~13,60℃~80℃反应,过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纤维粉为木粉、棉麻纤维粉、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型塑料为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型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强,陈海超,于春涵,宗丹,陈集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