芴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20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种芴结构和至少一种咔唑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特性、光发射特性和电荷迁移能力,从而作为基质材料适用于所有颜色的荧光和磷光掺杂剂,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等,和作为电荷迁移材料。当使用包含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层时,能在更高电流密度的基础上制造出具有高效、低压、高发光度和长使用寿命的有机EL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芴基化合物(fluorene-based compound)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至少一种芴衍生物和至少一种咔唑衍生物的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有机发射层和/或电洞迁移层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器件)具有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的阳极、电洞迁移层(HTL)、发射层(EML)、电子迁移层(ETL)和阴极。HTL、EML和ETL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有机薄膜。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EL器件进行如下操作。当在阳极和阴极处施加电压时,从阳极处注入的电洞通过HTL迁移到EML。同时,阴极的电子通过ETL注入EML。在EML中,携带的电子重新结合产生激子。这些激子从激发态转移到基态,从而EML荧光分子发光,形成了影像。当激子从单重激发态降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当激子从三重态降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称为“磷光”,含有25%单重激发态概率(三重激发态75%)的荧光具有低的发光效率,而使用25%的单重激发态以及75%的三重激发态的磷光理论上能具有大约100%的内部量子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列化学式(1)所代表的芴基化合物:    ***  (1)    其中z为    ***    或    Ar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芳基基团,或由下式所表示的基团    ***    X是N、B或P;    Y各自独立地代表单键,或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1-C30亚烷基基团、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6-C30亚芳基或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4-C30杂环基;    R↓[1],R↓[2]和R↓[3]各自独立地是氢,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4-C30杂环基团,或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C6-C30的稠合多环基团,以及R↓[1]、R↓...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皙焕李锡宗金荣国梁承珏金喜妍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