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用雨水再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收集,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存在收集与净化成本高,收集的范围广,天然净化复杂等重要问题,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散集水地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外层舱体(1)、外层防水透气布(2)、内层舱体(3)、内层防水布(4)、夹层二次滤舱(5)、防漏储水分舱(6)、内部分隔板(7)、吸水滤管(8)、单向进水阀(9)、外层单向进水管(10)、分舱单向进水管(11)、分舱单向水阀(12)、分舱单向出水阀(13)、分舱单向出水管(14)、夹层集水桶(15)、出水总管(16)和滤沙或透水性土(17) 、舱底(18)和舱盖(19),其特征在于:外层舱体(1)水平横截面为长方形,外层舱体(1)的底部为舱底(18),顶部为舱盖(19),所述外层舱体(1)、舱底(18)和舱盖(19)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防水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散集水地下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外层舱体(1)、外层防水透气布(2)、内层舱体(3)、内层防水布(4)、夹层二次滤舱(5)、防漏储水分舱(6)、内部分隔板(7)、吸水滤管(8)、单向进水阀(9)、外层单向进水管(10)、分舱单向进水管(11)、分舱单向水阀(12)、分舱单向出水阀(13)、分舱单向出水管(14)、夹层集水桶(15)、出水总管(16)和滤沙或透水性土(17)、舱底(18)和舱盖(19),其特征在于:外层舱体(1)水平横截面为长方形,外层舱体(1)的底部为舱底(18),顶部为舱盖(19),所述外层舱体(1)、舱底(18)和舱盖(19)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防水透气布(2);外层舱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层舱体(3),内层舱体(3)外部设置内层防水布(4),内部分隔板(7)将内层舱体(3)分隔成若干防漏储水分舱(6),外层舱体(1)和内层舱体(3)之间设置为夹层二次滤舱(5);所述夹层二次滤舱(5)的宽度为防漏储水分舱(6)最小边长的0.5-1.5倍之间;防漏储水分舱(6)横纵成排分布,每排防漏储水分舱(6)均被分舱单向进水管(11)穿过,分舱单向进水管(11)在每个防漏储水分舱(6)内均分别设置分舱单向水阀(12),分舱单向进水管(11)的一端穿入夹层二次滤舱(5),夹层二次滤舱(5)内、分舱单向进水管(11)的端部设置夹层集水桶(15),所述夹层集水桶(15)上面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樊旭峰,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