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538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在皿体内架设有若干独立布置的支架,支架外端与皿体内侧壁不相连,在支架上设有与皿体内侧壁相接的覆盖膜,在该覆盖膜的边缘上开有用于倒入培养液的加料口,在覆盖膜上均布有若干便于菌液渗透及菌丝生长的培养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培养皿内加设若干支架与相应的覆盖膜,独立支架因两端都留有空隙,不影响培养液倒入时在皿体各区域流入;覆盖膜布设的培养孔,一方面可使膜上涂布的菌液渗透到培养基上,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一方面营养菌丝吸收基质后产生的气生菌丝可从培养孔中长出来,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使用接种环或解剖针即可轻易挑取膜上的菌丝,而不带培养基。

Petri dishes for mycelial coll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tri dish for collecting mycelia, comprises a vess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layout support in the dish body frame, support the outer end of the pan body inner wall is not connected, a cover film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pan body in the bracket, used to pour the medium feeding mouth opened in the the film on the edge of a hole for some training bacteria liquid permeability and mycelial growth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cover fil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culture dish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ver film, independent support for both ends to leave a space, does not affect the medium inflow in each area into the dish body; the culture hole cover film layout, on the one hand can make the liquid membrane coating penetration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on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microbial growth and nutrition, produce a vegetative hyphae absorption matrix after aerial hyphae from the culture hole Zhongcha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mycelium inoculation loop or mycelium can be easily selected dissecting needle on the membrane, but not with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平面圆盘状的盖组成一套实验器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菌种,还可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目前各类菌种的培养都是利用一般的培养皿,这种培养皿更适合于无菌丝产生的细菌培养。大多数真菌与一些原核生物、高等真菌在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生长时会生成营养菌丝,该营养菌丝吸收基质慢慢产生气生菌丝,菌丝是其营养生长的主要模式,菌丝具有无性繁殖功能,可用于接种、扩大,但菌丝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在接种时不好剥离,不易挑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集、易挑取菌丝的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在皿体内架设有若干独立布置的支架,支架外端与皿体内侧壁不相连,在支架上设有与皿体内侧壁相接的覆盖膜,在该覆盖膜的边缘上开有用于倒入培养液的加料口,在覆盖膜上均布有若干便于菌液渗透及菌丝生长的培养孔。所述支架至少有三个并呈环形阵列的垂直架设在皿体内,各支架内端不相接,覆盖膜上的加料口位于两支架之间。所述支架至少有两个并相互平行的垂直架设在皿体内,覆盖膜上的加料口位于两支架之间。各支架内端相距15至20毫米。所述支架外端与皿体内侧壁之间相隔15毫米。所述支架高度为皿体高度的一半。所述加料口呈方形或扇形。为方便清晰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所述覆盖膜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培养孔的直径1毫米。本技术通过在现有培养皿内加设若干支架与相应的覆盖膜,独立支架因两端都留有空隙,不影响培养液倒入时在皿体各区域流入;覆盖膜布设的培养孔,一方面可使膜上涂布的菌液渗透到培养基上,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一方面营养菌丝吸收基质后产生的气生菌丝可从培养孔中长出来,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使用接种环或解剖针即可轻易挑取膜上的菌丝,而不带培养基。本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实用,解除了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因菌丝难以刮取的问题,提高了接种效率,避免了人工接种过程的不稳定性,减少了污染机率,适用于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菌丝的大多数真菌、原核生物、高等真菌的接种与扩大培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1、皿体;2、支架;3、覆盖膜;4、皿盖;31、加料口;32、培养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这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四个支架2、覆盖膜3和皿盖4,支架2呈环形阵列的垂直独立架设在皿体1内,各支架2内端不相接,各支架2外端与皿体1内侧壁不相连,覆盖膜3设在支架2上并与皿体1内侧壁相接,在覆盖膜3的边缘上开有方形或扇形的加料口31,加料口31位于两支架之间,在覆盖膜3上均匀满布有培养孔32。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架2内端相距15至20毫米,各支架2外端与皿体1内侧壁之间相隔15毫米。实施例二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本技术这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三个支架2、覆盖膜3和皿盖4,支架2相互平行的垂直独立架设在皿体1内,各支架2外端与皿体1内侧壁均不相连,覆盖膜3设在支架2上并与皿体1内侧壁相接,在覆盖膜3的边缘上开有方形的加料口31,加料口31位于两支架之间,在覆盖膜3上均匀满布有培养孔32。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架2外端与皿体1内侧壁之间均相隔15毫米。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支架2高度为皿体1高度的一半,覆盖膜3由透明材料制成,培养孔32的直径1毫米。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1、在超净工作台使用培养皿时,一手托着皿体1底部半开皿盖4,另一只手把配制好的培养液沿着覆盖膜3的加料口31倒入皿体1内;2、培养液沿着各独立支架2间的空隙慢慢布满皿体1内;3、当培养液与支架2高度接近时就可停止倒入,盖上皿盖4,放置半小时冷却凝固吹干就可涂皿;4、半开皿盖4,把目标菌液用移液枪吸到覆盖膜3中央,用涂布棒涂匀,盖上皿盖4,放置在条件适合的培养箱培养;5、依据不同的菌种,培养时间稍有差别,待培养5天左右,菌丝就会从覆盖膜3的培养孔32中长出来,如果需要进行接种、扩大培养,就可用接种环或解剖针轻易挑取覆盖膜3上的菌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皿体内架设有若干独立布置的支架(2),支架外端与皿体内侧壁不相连,在支架上设有与皿体内侧壁相接的覆盖膜(3),在该覆盖膜的边缘上开有用于倒入培养液的加料口(31),在覆盖膜上均布有若干便于菌液渗透及菌丝生长的培养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皿体内架设有若干独立布置的支架(2),支架外端与皿体内侧壁不相连,在支架上设有与皿体内侧壁相接的覆盖膜(3),在该覆盖膜的边缘上开有用于倒入培养液的加料口(31),在覆盖膜上均布有若干便于菌液渗透及菌丝生长的培养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至少有三个并呈环形阵列的垂直架设在皿体内,各支架内端不相接,覆盖膜上的加料口位于两支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至少有两个并相互平行的垂直架设在皿体内,覆盖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理严准李智敏程毅陈佳余永廷高春生曾粮斌孙向平郭利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