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1721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保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鞘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完全活化,然后依次有序地进行多次化学聚合反应,经清洗并干燥后,最终得到聚全氟乙丙烯‑丙烯酸‑肝素‑环丙沙星鞘管,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鞘管上接枝具有抗菌性的环丙沙星和/或抗凝血性的肝素钠,由此,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前所未有的导管鞘产品,且抗菌率达到70%~80%,抗凝血性达到60%~70%,显然,相比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产出的导管鞘的抗菌力度更强,抗菌持久性更好,更利于减少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血栓的发生几率,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theter sheath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o provide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theter sheat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ensure that made perfluoroethylene material first sheath of the medial wall and lateral wall completely activated, then orderly multiple chemical polymerization, washing and drying. Final perfluoroethylene acrylic heparin ciprofloxacin sheath, in short, the invention, through the sheath grafting ha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iprofloxacin and / or anticoagulant heparin, thus obtain a has antibacterial and / or anticoagulation of the hitherto unknown catheter sheath, and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70% to 80%, anticoagulation reached 60% ~ 70%,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antibacterial catheter sheath, stronger catheter sheath output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timicrobial durability is better, more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thrombosis, and more convenient to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导管鞘,主要被用于经皮穿刺插入血管系统,是一种导入血管造影导管、指引导管、球囊扩张导管或支架以进行介入式微创性治疗的医疗器械产品。通常,使用时,先用经皮穿刺插管的方法,将导丝插入血管内,将导管鞘套于导管或扩张管上并使导管鞘沿导丝进入到血管内,当导管鞘进入到血管后,拔出导丝或扩张管,将导管鞘留在血管内,作为导管进出或更换的通道,这样,利于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且便于操作,特别是在一人操作或多次更换导管的情况下,此优势更为突显。由上显然,整个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将会直接与患者的血管壁、血液接触,并可能在血管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故,导管鞘除了应具备光滑、柔韧性好等特征外,还应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以避免细菌感染及血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然而,现有的导管鞘,往往偏向于注重其摩擦系数等特性,而忽略了导管鞘还应具备很好的抗菌性和抗凝血性,即使有考虑到抗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导管鞘往往存在抗菌力度不强,抗菌持久性差等问题。对应地,现有制备导管鞘的方法,往往存在降低了抗菌原料的抗菌效力等问题,导致抗菌原材料的浪费和导管鞘的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管鞘不具备抗菌性和抗凝血性,即使有,也存在抗菌力度不强和抗菌持久性差,以及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降低了抗菌原料的抗菌效力,造成抗菌原材料的浪费,导管鞘的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通过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将第一鞘管接枝聚合为第二鞘管,其中,所述第一鞘管为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鞘管,所述第二鞘管为新的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保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接枝基体;S3:将所述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所述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第二鞘管的成品,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S4:在所述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所述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S5: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二样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第一鞘管置于电源幅值为50KV~100KV,频率范围为500赫兹~1000赫兹的脉冲环境中以使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S21:在所述步骤S1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中通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植入活性基团;S22:清洗并干燥经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后的所述第一鞘管以得到所述第二鞘管的所述接枝基体。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1中,将所述步骤S1中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浸入体积百分浓度范围为5%~7%的丙烯酸水溶液中,以与所述丙烯酸水溶液发生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的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催化进行。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S31:将所述接枝基体置于装有第一催化剂的反应槽中;S32:依次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溶剂以及抗凝血物和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其中,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S33:对所述反应槽进行降温,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一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中,所述反应槽内有0.1mol~0.2mol的所述第一催化剂;所述步骤S33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有1mol~2mol的所述第一脱水缩合剂;所述抗凝血物为肝素钠,所述抗菌物为环丙沙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S41:继所述步骤S33之后,继续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其中,于所述反应槽内,所述抗凝血物和所述抗菌物中的另外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以及所述溶剂三者之间的体积配比为2:1:6;S42:向所述反应槽内添加第二脱水缩合剂,对所述反应槽内的物质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充分进行。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1中,所述反应槽内加入0.1mol~0.2mol的所述第二催化剂;所述步骤S42中,所述反应槽内添加1mol~2mol的所述第二脱水缩合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一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当获得的样品为所述第二样品时,依次用所述溶剂和蒸馏水清洗所述第一样品,然后,在35℃以下的真空环境中干燥所述第二样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导管鞘的制造方法通过将接枝聚合的原理应用到导管鞘的改性中,具体地,确保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第一鞘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完全活化后,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接枝基体,然后,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鞘管的样品,也即第一样品,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鞘管的样品,也即第二样品,最后对第一样品或第二样品进行清洗并干燥,最终得到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导管鞘成品,总之,依次通过多次化学聚合反应的有序组合最终在鞘管上接枝抗菌物和/或抗凝血物,不仅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前所未有的导管鞘产品,且抗菌率达到70%~80%,抗凝血性达到60%~70%,显然,相比现有导管鞘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产出的导管鞘的抗菌力度更强,抗菌持久性更好,更利于减少患者的细菌感染及血栓发生几率,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管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导管鞘的鞘管的剖切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管鞘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简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00-鞘管/第一鞘管/第二鞘管、110-内侧壁、120-外侧壁、200-鞘管座、300-延长管、400-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将第一鞘管接枝聚合为第二鞘管,其中,所述第一鞘管为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鞘管,所述第二鞘管为新的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保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接枝基体;S3:将所述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所述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第二鞘管的成品,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S4:在所述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所述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S5: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二样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鞘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管鞘包括用以主导介入的呈空心管状的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将第一鞘管接枝聚合为第二鞘管,其中,所述第一鞘管为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鞘管,所述第二鞘管为新的具有抗菌性和/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所述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保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S2:通过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接枝基体;S3:将所述接枝基体通过第二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一样品,其中,所述第一样品为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若需获得具有抗菌性或抗凝血性的所述第二鞘管的成品,跳过下述步骤S4转至下述步骤S5;S4:在所述步骤S3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第三次化学聚合反应获得所述第二鞘管的第二样品,其中,所述第二样品为具有抗菌性和抗凝血性的所述鞘管的样品;S5: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一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一样品,或者,当获得的为所述第二样品时,清洗并干燥所述第二样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第一鞘管置于电源幅值为50KV~100KV,频率范围为500赫兹~1000赫兹的脉冲环境中以使所述第一鞘管的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完全活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S21:在所述步骤S1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中通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植入活性基团;S22:清洗并干燥经过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后的所述第一鞘管以得到所述第二鞘管的所述接枝基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1中,将所述步骤S1中获得的所述第一鞘管,浸入体积百分浓度范围为5%~7%的丙烯酸水溶液中,以与所述丙烯酸水溶液发生所述第一次化学聚合反应。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管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所述第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