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31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09:55
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和硅胶套管;所述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开关和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的光源穿过所述电筒进入所述导光棒,所述电筒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硅胶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光棒的端部。该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由于电筒的一端与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故在使用后可以保留光源产生机构,只要丢弃导光棒部分即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消毒不严造成的交叉感染,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

A separate plastic guide bar

A separate plastic guide wand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sou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guide rod and casing; the light switch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flashlight, and a lighting lamp, the lighting lamp light source through the torch into the guide bar, one end of the flashlight and the detachable guide bar connection end part of the casing is sheathed with the guide bar. The separation of plastic guide bar and the guide bar of the torch because one end of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so after use can keep the light generating mechanism, as long as the light can be discarded,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 infection caused by strict disinfection, 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
技术介绍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借助于引导光棒对气管的插入位置进行指引,有利于操作者对插入部位进行判断,有效提高了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的引导光棒通常为一体结构,在使用完毕后进行消毒重复使用或者丢弃另外使用新的气管插管。消毒后重复使用的方式容易因为可能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交叉感染,而丢弃重新更换新的气管插管的方式则又存在使用成本较高的缺陷。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该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具有使用成本低廉而且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和硅胶套管;所述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开关和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的光源穿过所述电筒进入所述导光棒,所述电筒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硅胶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光棒的端部。优选的,上述电筒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接头;所述导光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棒旋盖,所述卡棒旋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旋接头与所述卡棒旋盖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装配配合。优选的,上述卡棒旋盖设置有穿孔,所述导光棒穿过所述穿孔,且所述导光棒与所述穿孔的装配部位设置有卡棒硅胶环。优选的,上述的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还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套设于卡棒旋盖外部将所述卡棒旋盖与所述导光棒固定。优选的,上述硅胶套管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套较所述第二套管近所述导光棒的前端。优选的,上述第一套管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厚度0.1-0.5mm。优选的,上述第一套管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硬度。优选的,上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另一优选的,上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焊接连接。本技术的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和硅胶套管;所述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开关和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的光源穿过所述电筒进入所述导光棒,所述电筒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硅胶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光棒的端部。该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由于电筒的一端与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故在使用后可以保留光源产生机构,只要丢弃导光棒部分即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消毒不严造成的交叉感染,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电筒110、开关120、第一螺旋接头130、导管棒200、卡棒旋盖210、穿孔220、卡棒硅胶环230、封堵件240、硅胶套管300、第一套管310、第二套管32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如图1所示,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200和硅胶套管300。光源产生机构产生光源,光线通过导管棒200壁面反射、折射作用最后从导管棒200端部射出。导管棒200的前端套设有硅胶套管300,硅胶套管300的设置便于在插入气管的过程中减少对喉部、气管壁的损伤。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110、开关120和发光灯,发光灯的光源穿过电筒110进入导光棒,电筒110的一端与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硅胶套管300套设于导光棒的端部。电筒110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接头130。导光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棒旋盖210,卡棒旋盖210设置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第一螺旋接头130与卡棒旋盖210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装配配合。卡棒旋盖210设置有穿孔220,导光棒穿过穿孔220,且导光棒与穿孔220的装配部位设置有卡棒硅胶环230。该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还设置有封堵件240,封堵件240套设于卡棒旋盖210外部将卡棒旋盖210与导光棒固定。硅胶套管300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管310和第二套管320,第一套管310套较所述第二套管320近所述导光棒的前端。具体的,第一套管310的厚度小于第二套管320的厚度0.1-0.5mm。第一套管310的硬度小于第二套管320的硬度。这种特征设置,便于实际插管操作。第一套管310与第二套管3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焊接连接。该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由于电筒110的一端与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在使用后可以保留光源产生机构,只要丢弃导光棒部分即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消毒不严造成的交叉感染,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和硅胶套管;所述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开关和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的光源穿过所述电筒进入所述导光棒,所述电筒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硅胶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光棒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光源产生机构、导管棒和硅胶套管;所述光源产生机构设置有电筒、开关和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的光源穿过所述电筒进入所述导光棒,所述电筒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棒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硅胶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光棒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筒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螺旋接头;所述导光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棒旋盖,所述卡棒旋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旋接头与所述卡棒旋盖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装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可塑形引导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棒旋盖设置有穿孔,所述导光棒穿过所述穿孔,且所述导光棒与所述穿孔的装配部位设置有卡棒硅胶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敏吴联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艾默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