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331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肌训练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硅胶咬嘴、阻力调节装置和盖板,硅胶咬嘴安装在上壳体的前端,下壳体安装在上壳体的后端,阻力调节装置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组成的腔体中,盖板安装在上壳体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上壳体与盖板的接触处设置有呼气孔,通气孔与呼气孔相连通,呼气孔上覆盖有片状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片状膜和呼气孔等部件构成类似于止回阀的部件,组成了专门的呼气通路,呼气和吸气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气体通路,有效的对呼吸肌进行了锻炼,同时降低了重复使用该呼吸肌训练器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device, including shell, shell, silica gel, mouthpiece resistance regulating device and a cover plate, silicone installed in the front of the shell on the mouthpiece, mounted on the back of the upper casing under the shell cavity, a resistance regulating device located under the shell and the shell body. In the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casing,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above the cover plate, the contact point of the casing and the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exhalation hole, vent holes communicated with the breath, breath hole is covered with a sheet of fil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eet film and other components similar to the exhalation hole check valve component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xhalation passage dedicated, respectively using gas paths of different inhalation and exhalation, effective on respiratory muscle exercises, while reducing the risk of cross infection of repeated use of the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device caused b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肌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的恶化,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目前较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有效的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强人们抵抗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呼吸肌训练器,但是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比如,申请号为2015204996384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呼吸训练设备,能锻炼呼吸肌,但是该设备呼气和吸气均从同一个通气孔进入和排出,呼气和吸气使用同一个气体通路,重复使用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的且易于拆卸、清洗和组装的呼吸肌训练器,不仅可以对适应人群进行呼吸肌训练而且可以通过阻力调节装置对训练器的方法做量化的调整,为临床提供了依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呼吸肌训练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硅胶咬嘴、阻力调节装置和盖板,硅胶咬嘴安装在上壳体的前端,下壳体安装在上壳体的后端,阻力调节装置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组成的腔体中,盖板安装在上壳体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上壳体与盖板的接触处设置有呼气孔,通气孔与呼气孔相连通,呼气孔上覆盖有片状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阻力调节装置包括弹簧套管、弹簧、上弹簧套筒、下弹簧套筒、连接管和压力调节旋钮,弹簧套装在弹簧套管上,弹簧位于上弹簧套筒和下弹簧套筒组成的腔体中,弹簧的上端与上弹簧套筒相接触,弹簧的下端与连接管相接触,连接管安装在下弹簧套筒的下方,压力调节旋钮与连接管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簧套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片状膜和呼气孔等部件构成类似于止回阀的部件,组成了专门的呼气通路,呼气和吸气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气体通路,降低了重复使用该呼吸肌训练器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有效的对呼吸肌进行了锻炼,从而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几率;2)本技术结构简单、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得清洗和更换更加方便,通过阻力调节装置,对呼吸肌训练器的方法做量化的调整,为临床提供了依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阻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壳体,2、上壳体,3、硅胶咬嘴,5、盖板,6、片状膜,7、密封圈,21、呼气孔,51、通气孔,41、弹簧套管,42、弹簧,43、上弹簧套筒,44、下弹簧套筒,45、连接管,46、压力调节旋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呼吸肌训练器,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硅胶咬嘴3、阻力调节装置和盖板5,硅胶咬嘴3安装在上壳体2的前端,下壳体1安装在上壳体2的后端,阻力调节装置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2组成的腔体中,盖板5安装在上壳体2上,盖板5的上方设置有若干通气孔51,上壳体2与盖板5的接触处设置有呼气孔21,通气孔51与呼气孔21相连通,呼气孔21上覆盖有片状膜6。其中,盖板5活动连接在上壳体2上,便于更换片状膜6,同时易于通气孔51和呼气孔21的清洗。如图3所示,阻力调节装置包括弹簧套管41、弹簧42、上弹簧套筒43、下弹簧套筒44、连接管45和压力调节旋钮46,弹簧42套装在弹簧套管41上,弹簧42位于上弹簧套筒43和下弹簧套筒44组成的腔体中,弹簧42的上端与上弹簧套筒43相接触,弹簧42的下端与连接管45相接触,连接管45安装在下弹簧套筒44的下方,压力调节旋钮46与连接管45相连接。弹簧套管4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7。另外,下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下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吸气孔。当呼气时,由于压力的作用,密封圈7堵塞,使得从硅胶咬嘴3呼出的气体不能从吸气孔排出,此时,呼出的气体从呼气孔的片状膜6排出。当吸气时,由于负压的作用,片状膜6将呼气孔21堵塞,气体从下壳体1的底部吸入。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呼吸肌训练器

【技术保护点】
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硅胶咬嘴(3)、阻力调节装置和盖板(5),所述的硅胶咬嘴(3)安装在上壳体(2)的前端,所述的下壳体(1)安装在上壳体(2)的后端,所述的阻力调节装置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2)组成的腔体中,所述的盖板(5)安装在上壳体(2)上,盖板(5)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51),上壳体(2)与盖板(5)的接触处设置有呼气孔(21),所述的通气孔(51)与呼气孔(21)相连通,所述的呼气孔(21)上覆盖有片状膜(6)。

【技术特征摘要】
1.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硅胶咬嘴(3)、阻力调节装置和盖板(5),所述的硅胶咬嘴(3)安装在上壳体(2)的前端,所述的下壳体(1)安装在上壳体(2)的后端,所述的阻力调节装置位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2)组成的腔体中,所述的盖板(5)安装在上壳体(2)上,盖板(5)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51),上壳体(2)与盖板(5)的接触处设置有呼气孔(21),所述的通气孔(51)与呼气孔(21)相连通,所述的呼气孔(21)上覆盖有片状膜(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莉赖飞张春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