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32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粉体参与制造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制成一种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镍,工业纯(1000目以上)的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钴微粉,与(800目以上)粘土、滑石、硅酸锆按比例混合,以上混合材料球磨72小时,再经成型烧成工艺,制成纳米复合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粉体参与制造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制成一种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在常温下,使用于名种燃油燃气的设备,包括所有内燃机等动力装置和外燃的锅炉、窑炉等燃烧设备,都能达到5%以上的节能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以我国丰富硅酸锆和粘土为主体(含总重量76%),经人工合成制造的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可以在一切燃油燃气的设备中使用,并且真正达到节油节气目的。本材料在8-15μ的法向比发射率及全波段测试3-25μ的法向比发射率均在0.89,其中在3-8μ处法向比发射率也能达到0.87。本材料中还含有石油裂解的催化剂。因此除了8-25μ的远红外光子被碳氢分子键共振吸收,克服分子间的绅力-凡得瓦尔力外,对于碳氢原子基团振转运动的基频3.3-3.5μ,4.4-6.2μ,6.8-7.35μ也能发射强的光子使之处于共振态,大大提高其键能。使其在燃烧过程中雾化、细化、活化、使大分子团聚体变为小分子团聚体,增加氧化反应的表面积,达到充分燃烧的节能环保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镍,工业纯(1000目以上)的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钴微粉,与(800目以上)粘土、滑石、硅酸锆按比例混合,其配方是(重量比)硅酸锆(ZrSiO4) 54%粘土(AL2O3.2SiO2) 22%滑石(3Mg0.4SiO2.H2O) 2.5%氧化镍(NiO) 3.6%氧化钴(CoO) 3.5%氧化铁(Fe2O3) 4.4%氧化钛(TiO2) 3.5%氧化锌(ZnO) 6.5%以上混合材料球磨72小时,再经成型烧成工艺,制成纳米复合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成型工艺(两种方法)A.干压前料加浓度为7%聚乙烯醇水溶液,在真空炼泥机混和处理2小时拌匀,湿度适中,在压力800kg/cm2压制(模具)成型,60-80℃温度下干燥6小时备用。B.热铸前料加入总重量的5%类似于木碳粉末的焦木梢(80目过筛),另加总重量0.3%油酸,再球磨4小时,出料烘干(150℃)1小时,倒入熔化的石腊中(加入少量蜂腊)搅拌成糊状,在和腊机中至无气泡为止,再进入(模具)热注铸工艺。烧成工艺(两种方法)A.干压成型,烧成温度至135℃,保温2小时,共烧时间12小时,80目石英砂粉作填充料。B.热注铸工艺,在填充料AL2O3-粘土各半中排腊(低温200℃)4小时,然后烧成10小时至1330℃,保温2小时。制作粉末则采用热注铸成蜂窝状,高温烧成达1300℃即可,急冷却低温-30℃处理4小时后,再破碎、磨粉、气流粉碎至1μm以下备用,便制成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用前述工艺制成的纳米常温远红外线材料,可制成各种形状的无件,置于供油气的管道中和进空气的管道中,便能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由于采用纳米技术,使制成的远红线辐射材料,晶格发生重大变化,频带窄,针对性强,辐射率高,元件刃性大大提高,热冲击稳定性好,在常温状态下还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和元件制造工艺,制成的材料及无件可以制造节油节气装置,安装于内燃机进入油泵、化油器之前的管道中及小油箱中;也可以将材料加进塑料、橡胶中,应用于空气滤清器或进风口的管道内外表面;还可以直接生产节能输油、气管及包裹于高压油管外部。用于汽车、轮船、发电机、火车机车、矿山机械、石油钻探、柴油机动力设备,也有5%以上的节能效果。本专利技术制成的产品安置于锅炉、窑炉、石油输送、燃气燃油灶具和取暖炉、以及钢铁、冶金、耐火材料、陶瓷、玻璃等工业燃烧加热炉中均可达到节能5%以上的目的。在使用中只需串接于喷嘴或燃烧机管道中即可。实施例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这里以其中一种形式为例子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镍,工业纯(1000目以上)的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钴微粉,与(800目以上)粘土、滑石、硅酸锆按比例混合,其配方是(重量比)硅酸锆(ZrSiO4) 54%粘土(AL2O3.2SiO2) 22%滑石(3Mg0.4SiO2.H2O) 2.5%氧化镍(NiO) 3.6%氧化钴(CoO) 3.5%氧化铁(Fe2O3)4.4%氧化钛(TiO2) 3.5%氧化锌(ZnO) 6.5%以上混合材料球磨72小时,再经成型烧成工艺,制成纳米复合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成型工艺(两种方法)A.干压前料加浓度为7%聚乙烯醇水溶液,在真空炼泥机混和处理2小时拌匀,湿度适中,在压力800kg/cm2压制(模具)成型,60-80℃温度下干燥6小时备用。B.热铸前料加入总重量的5%类似于木碳粉末的焦木梢(80目过筛),另加总重量0.3%油酸,再球磨4小时,出料烘干(150℃)1小时,倒入熔化的石腊中(加入少量蜂腊)搅拌成糊状,在和腊机中至无气泡为止,再进入(模具)热注铸工艺。烧成工艺(两种方法)C.干压成型,烧成温度至135℃,保温2小时,共烧时间12小时,80目石英砂粉作填充料。D.热注铸工艺,在填充料AL2O3-粘土各半中排腊(低温200℃)4小时,然后烧成10小时至1330℃,保温2小时。制作粉末则采用热注铸成蜂窝状,高温烧成达1300℃即可,急冷却低温-30℃处理4小时后,再破碎、磨粉、气流粉碎至1μm以下备用,便制成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比为硅酸锆(ZrSiO4)54%粘土(AL2O3·2SiO2) 22%滑石(3Mg0.4SiO2·H2O) 2.5%氧化镍(NiO) 3.6%氧化钴(CoO) 3.5%氧化铁(Fe2O3) 4.4%氧化钛(TiO2) 3.5%氧化锌(ZnO) 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其制造工艺特征在于成型工艺A.干压前料加浓度为7%聚乙烯醇水溶液,在真空炼泥机混和处理2小时拌匀,湿度适中,在压力800kg/cm2压制(模具)成型,60-80℃温度下干燥6小时备用;B.热铸前料加入总重量的5%类似于木碳粉末的焦木梢(80目过筛),另加总重量0.3%油酸,再球磨4小时,出料烘干(150℃)1小时,倒入熔化的石腊中(加入少量蜂腊)搅拌成糊状,在和腊机中至无气泡为止,再进入(模具)热注铸工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其制造工艺特征在于烧成工艺A.干压成型,烧成温度至135℃,保温2小时,共烧时间12小时,80目石英砂粉作填充料;B.热注铸工艺,在填充料AL2O3-粘土各半中排腊(低温200℃)4小时,然后烧成10小时至1330℃,保温2小时;制作粉末则采用热注铸成蜂窝状,高温烧成达1300℃即可,急冷却低温-30℃处理4小时后,再破碎、磨粉、气流粉碎至1μm以下备用,便制成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粉体参与制造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制成一种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本专利技术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镍,工业纯(1000目以上)的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钴微粉,与(800目以上)粘土、滑石、硅酸锆按比例混合,以上混合材料球磨72小时,再经成型烧成工艺,制成纳米复合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文档编号C09K3/00GK1940002SQ20051003750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庄国明 申请人:广州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常温远红外线节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比为:硅酸锆(ZrSiO↓[4])54%粘土(AL↓[2]O↓[3].2SiO↓[2])22%滑石(3Mg0.4SiO↓[2].H↓[2]O)2.5 %氧化镍(NiO)3.6%氧化钴(CoO)3.5%氧化铁(Fe↓[2]O↓[3])4.4%氧化钛(TiO↓[2])3.5%氧化锌(ZnO)6.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神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