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将储存有6~14微米波段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置入容器中,再将容器加热至材料能够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以上的温度,到达上述温度后,持续保持一适当温度后,将容器冷却,使材料提高远红外线的放射率,并储存有0.88~0.99高放射率的远红外线能量,以形成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借此,上述材料所储存的6~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与细胞体构成的分子产生共振效应,达到改善微循系统、活化末稍神经,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将储存有6~14微米波段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进行加热烧结及冷却程序,使其可储存有0.88~0.99高放射率的远红外线能量,并借由波长为6~14微米的远红外线达到改善微循系统、活化末稍神经,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根据卫生署公布的资料,国人十大死因中,与高血压相关疾病就占了五项,其中,脑血管及心脏疾病更分别高居第2及第3位;而在美国,心血管疾病更是美国人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由此可见,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达不容忽视的程度,其发病之初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等到一旦出现并发症时,例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心衰竭、肾衰竭或视网膜出血等,患者生命通常已遭受严重的威胁,且为了治疗高血压,心脏血管用药的需求亦居高不下。一般临床上造成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明确病因所引发的高血压,例如:肾脏异常(如:肾炎并发症、肾结石、肾皮质萎缩等)、血管异常(如:主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或体内内分泌异常(如:有肿瘤或器官功能亢进)等,此类高血压若能将该病因去除而使血压回复正常,即可不用服药;另一类则为没有明确病因所引发的高血压,此类高血压患者常有着家族病史,因此被认为与遗传有关,该类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通常无法根治,虽然可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减缓高血压的症状,但基本上都需要药物的控制;再者,目前治疗高血压所施用的药物都是化学合成药物,在临床使用上有明显的副作用,例如,利尿剂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会降低患者体内钾离子含量,使患者感觉虚弱疲倦或产生痉挛,对糖尿病患者更可能使其血糖升高;而乙型肾上腺素阻断剂则可能造成失眠、手脚疲惫、心跳减缓或气喘等症状;甲型肾上腺素阻断剂则可能造成患者晕眩、心跳加速等情形;钙离子阻断剂可能会引起心悸、便秘、头痛或晕眩等;血管收缩素转换酶阻断剂则可能会产生皮疹、味觉丧失、干咳等症状等;这些副作用对于患者会造成一定的生理伤害或是生活上的不便性,对于长期用药人来说,不啻是一种折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即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心血管疾病在预防治疗的方式上仍具有许多缺陷,于是本着孜孜不倦的精神,并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所辅佐,而加以改善,并据此研究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将储存有6~14微米波段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进行加热烧结及冷却的工艺,使其储存有0.88~0.99高放射率的远红外线能量,并借由波长为6~14微米(优选为8~12微米)的远红外线达到改善微循系统、活化末稍神经,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至少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准备储存有6~14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其中材料可例如为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两者各自的共价矿石或经烧结成的氧化物(本专利技术的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两者各自的共价矿石或经烧结成的氧化物理解为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两者各自的共价化合物的矿石或经烧结成的氧化物),而微量元素则为包含锶(Sr)、钡(Ba)、钪(Sc)、钴(Co)、锌(Zn)、铬(Cr)、铁(Fe)、溴(Br)、银(Ag)、铪(Hf)、锰(Mn)、钍(Th)、铯(Cs)、铑(Rh)、硒(Se)、钠(Na)、铜(Cu)、钾(K)、金(Au)、钨(W)、镧(Ld)、钛(Ti)以及锗(Ge)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混合;再者,材料亦可为含锗矿石、含硅矿石或含钙矿石等自然界共价矿石(本专利技术的共价矿石理解为共价化合物矿石)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混合所组成,或是具体的生物化石、麦饭石(porphyrite)、黑曜岩(obsidian)、水晶(crystal)、石英(quartz)、钻石(diamond)、玛瑙(agate)、珍珠(pear)、生物贝壳(shell)、电气石(tourmaline)、导电碳(conductivecarbon)其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混合所组成的混合物;接着,将其置入可为陶瓷或金属材质制成的容器中;接着,加热容器至内含材料能够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以上的温度,到达上述温度后,持续保持一适当的温度;最后,将容器冷却,使材料提高远红外线的放射率,并储存有高放射率(0.88~0.99之间)的远红外线能量,以形成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加热容器操作是于1~24小时间,将温度由室温加热至高于容器内材料的熔点并低于其沸点的汽化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加热容器操作是将容器加热至材料可进行液相烧结以上的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到达能够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以上的温度后,可于100~1800摄氏度间持续至少1小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冷却容器后,可使材料形成结晶相,以储存有高放射率的远红外线能量。此外,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其储存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优选是8~12微米;借此波长可与细胞体构成的分子产生共振效应,进而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系统、活化末稍神经,不仅可达到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亦能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高血压所产生的生理伤害等副作用。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借由将储存有6~14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进行可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的加热烧结及冷却工艺,使得材料可形成储存有远红外线能量的放射率介于0.88~0.99间的高放射率材料,借此形成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避免传统需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高血压所产生的生理伤害等副作用。2.本专利技术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其储存的6~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与细胞体构成的分子产生共振效应,进而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系统、活化末稍神经,达到可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的确能借由上述所揭露的实施例,达到所预期的使用效果,且本专利技术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确已完全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与要求。于是依法提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其中,(S1)步骤一(S2)步骤二(S3)步骤三(S4)步骤四(S5)步骤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首先,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步骤流程图,主要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一(S1):准备储存有6~14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FarInfraredRays)能量的材料;其中,远红外线波段优选为8~12微米;再者,所准备的材料可选自包含有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以及两者各自的共价矿石或经烧结成的氧化物,而微量元素则可包含锶(Sr)、钡(Ba)、钪(Sc)、钴(Co)、锌(Zn)、铬(Cr)、铁(Fe)、溴(Br)、银(Ag)、铪(Hf)、锰(Mn)、钍(Th)、铯(Cs)、铑(Rh)、硒(Se)、钠(Na)、铜(Cu)、钾(K)、金(Au)、钨(W)、镧(Ld)、钛(Ti)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准备储存有6~14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步骤二:将该材料置入容器中;步骤三:加热该容器至内含的材料能够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以上的温度;步骤四:于上述温度保持适当温度范围;以及步骤五:冷却该容器,使该材料提高远红外线的放射率,并储存有放射率介于0.88~0.99之间的远红外线能量,形成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准备储存有6~14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能量的材料;步骤二:将该材料置入容器中;步骤三:加热该容器至内含的材料能够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以上的温度,其中步骤三的提升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操作是于1~24小时间,且加热温度是高于该材料的熔点并低于其沸点的汽化温度;步骤四:于上述温度保持适当温度范围;所述保持适当温度范围是于100~1800摄氏度间持续至少1小时;以及步骤五:冷却该容器,使该材料提高远红外线的放射率,并储存有放射率介于0.88~0.99之间的远红外线能量,形成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中该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2微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中步骤一所准备的材料是包含有微量元素、及其共价的矿石或氧化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材料远红外线放射率的方法,其中该微量元素包含锶、钡、钪、钴、锌、铬、铁、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鸿,
申请(专利权)人:张仁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