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社区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095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社区灌溉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初级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灌溉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下储水箱,收集雨水及社区生活污水,并经过简单过滤净化处理,达到灌溉要求后,通过微润灌的方式进行社区绿化带的灌溉,中间通过曝气发电装置充分利用水的势能为整套灌溉系统提供能量,从而实现系统的无额外能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消耗额外能量而充分利用社区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智能灌溉装置,达成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A community irrig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munity irrigation system, including collecting device, primary reservoir, underground reservoir and irrig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underground tank, collecting rainwater and community sewage, and after simple filtration, achieve the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irrigation, community greening by moistube irrigation. Through the aeration device makes full use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water power to provide energy for the entire irrigation system, without ad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n intelligent irrigation device which can make full use of community domestic sewage and rainwater without consuming extra energy,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社区灌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资源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社区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区绿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绿化带在各个社区中所占面积也是越来越大,大面积的绿化持续生长需水量很大,然而各地普遍采取的灌溉方式是人工浇水,不仅设备落后,效率低下,并且浪费大量水资源。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城市对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供水水源被污染,使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所以循环利用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城市雨水对城市及社区的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据调查,北方城市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90mm,南方城市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40mm,而城市人口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80L/天,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则能给城市及社区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现行大多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均需额外供应大量电能带动水泵进行抽水利用工作,该技术受光伏水泵的启发,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蓄电池,实现水泵的自动不耗能工作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消耗额外能量而充分利用社区生活污水及雨水的智能高效灌溉装置,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城市社区废水雨水等水资源,为社区绿化带提供稳定水源,并实现绿色高效的灌溉效果。为实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社区灌溉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初级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灌溉系统;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和汇集管;所述汇集管分别与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内由两层筛网将其从上至下分为污水物理处理池、污水生物处理池和净水池;所述汇集管与污水物理处理池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通过管道与净水池连通;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微润管,所述微润管一端与地下蓄水池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与净水池之间的管道上、微润管进水端均设置有水泵。所述汇集管与污水物理处理池连通处设置有格栅;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内填充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收集管包括楼顶雨水收集管和路面雨水收集管;所述生活污水收集管与楼栋废水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顶端设置有与城市管网雨水管道连通的返水管;所述返水管上设置有返流的单向阀。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生活污水收集装置与汇集管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禁止污水返流的单向阀。所述社区绿化带灌溉系统还包括控水系统;所述控水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电磁阀;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地下蓄水池内;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与水位传感器连接,输出端通过电磁阀与管道上的水泵连接。所述社区绿化带灌溉系统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电接;所述蓄电池通过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水泵、电磁阀电接。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和净水池之间的筛网可由好氧生物膜替换。本技术主要解决生活污水及雨水利用不充分、小区绿化灌溉耗时耗力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设置地下储水箱,收集雨水及社区生活污水,并经过简单过滤净化处理,达到灌溉要求后,通过微润灌的方式进行社区绿化带的灌溉,中间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为整套灌溉系统提供能量,从而实现系统的无额外能耗。本技术充分利用大量的社区生活污水以及城市雨水,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又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光伏水泵系统蓄电池部分采用高能量密度、高负载能力、高安全性、无记忆效应且无污染环保型的锂离子电池,充分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并不产生环境污染;而微润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相比于世界上最广泛运用的地表滴灌系统还节水60%~80%,其依靠势能渗出灌溉水,能耗低,比滴灌节能9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楼顶雨水收集管;2-路面雨水收集管;3-生活污水收集管;4-汇集管;5-污水物理处理池;6-污水生物处理池;7-净水池;8-地下储水池;9-中央处理器;10-水位传感器;11-水泵;12-太阳能发电装置;13-格栅;14-微润灌;15-管道;1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社区灌溉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初级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灌溉系统;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3和汇集管4;所述汇集管4分别与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内由两层筛网将其从上至下分为污水物理处理池5、污水生物处理池6和净水池7;所述汇集管4与污水物理处理池5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8通过管道15与净水池7连通;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微润管14,所述微润管14一端与地下蓄水池8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8与净水池7之间的管道15上、微润管14进水端均设置有水泵11。所述汇集管4与污水物理处理池5连通处设置有格栅13;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6内填充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收集管包括楼顶雨水收集管1和路面雨水收集管2;所述生活污水收集管与楼栋废水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顶端设置有与城市管网雨水管道连通的返水管;所述返水管上设置有返流的单向阀。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生活污水收集装置与汇集管4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禁止污水返流的单向阀。所述社区绿化带灌溉系统还包括控水系统;所述控水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10,中央处理器9和电磁阀;所述水位传感器10设置在地下蓄水池8内;所述中央处理器9输入端与水位传感器10连接,输出端通过电磁阀与管道15上的水泵11连接。所述社区绿化带灌溉系统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2和蓄电池1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电接;所述蓄电池通过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水泵11、电磁阀电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可以为单片机等控制装置。所述初级蓄水池包括污水物理处理池、污水生物处理池以及净水池;所述污水物理处理池包括格栅和筛网,格栅设置在污水管道排入物理处理池的进口处,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栅条间隙的漂浮物,以防止管道、机械设备及其他装置的堵塞;筛网设置在物理处理池底部,其网孔较小,主要用以滤除废水中的纤维、纸浆等细小悬浮物,物理处理池与生物处理池之间、生物处理池和净水池之间主要通过筛网分割。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主要是利用现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好氧微生物的反应进一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即在池内设置填料,让充氧的污水淹没填料,由于填料上长满了生物膜,在污水流经填料的同时就会与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的微生物作用下,污水就可以得到净化。所述净水池主要设置在生物处理池之下,用来储存净化后的生活污水。所述污水物理处理池与汇集管直接相连,在汇集管道出口处设置有格栅,利用已有技术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栅条间隙的漂浮物,以防止管道、机械设备及其他装置的堵塞,是物理处理的第一步;污水物理处理池底部设置有筛网,其网孔较小,主要用以滤除废水中的纤维、纸浆等细小悬浮物,物理处理池与生物处理池主要通过筛网分隔,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从物理处理池流入生物处理池的时候经过筛网的过滤已初步除去大部分悬浮物,然后进入污水生物处理池。上述污水生物处理池和净水池之间的筛网可直接由好氧生物膜替换,详细为在污水生物处理池与净水池之间设置厚度适宜的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社区灌溉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社区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初级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灌溉系统;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3)和汇集管(4);所述汇集管(4)分别与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3)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内由两层筛网将其从上至下分为污水物理处理池(5)、污水生物处理池(6)和净水池(7);所述汇集管(4)与污水物理处理池(5)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8)通过管道(15)与净水池(7)连通;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微润管(14),所述微润管(14)一端与地下蓄水池(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社区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初级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灌溉系统;所述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3)和汇集管(4);所述汇集管(4)分别与雨水收集管、生活污水收集管(3)连通;所述初级蓄水池内由两层筛网将其从上至下分为污水物理处理池(5)、污水生物处理池(6)和净水池(7);所述汇集管(4)与污水物理处理池(5)连通;所述地下蓄水池(8)通过管道(15)与净水池(7)连通;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区绿化带土壤中的微润管(14),所述微润管(14)一端与地下蓄水池(8)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区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蓄水池(8)与净水池(7)之间的管道(15)上、微润管(14)进水端均设置有水泵(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区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1)、所述汇集管(4)与污水物理处理池(5)连通处设置有格栅(13);2)、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6)内填充有好氧生物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区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管包括楼顶雨水收集管(1)和路面雨水收集管(2);所述生活污水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贝杨思盟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