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光电耦合器传输比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光电耦合器传输比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典型红外电耦合器是将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并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之间填充耐高压,光学透明的硅树脂及包封用环氧树脂实现封装的光电器件。光电耦合器的传输比(CRT)指副边电流与原边电流之比,是光电耦合器重要的参数之一。典型光电耦合器传输比的调节方法包括在光电耦合器生产过程中调节红外发光管与红外接收管的绝缘距离、调节换用不同耐压特性和光谱特征的内封装的硅树脂、或采用不同方式点涂光导硅树脂(如通过背面不点胶、只点一半面积胶、局部点反射胶或全点胶)来实现对传输比的调节。但目前管芯表面硅树脂涂覆工艺已不符合航天器产品禁(限)用工艺要求。由于传统的在管芯表面点涂硅树脂工艺会使管芯不同电极被同一块硅树脂所覆盖,或者使发光管与接收管之间被同一块硅树脂连接。而在高端航天电子产品领域,电路需要面临一系列严苛的加工、筛选条件以及复杂的使用环境,例如在真空加热,或是反复高低温冲击或温度循环中,都可能导致硅树脂发生分解或变性,从而造成接触电阻变化,严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光电耦合器传输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试验测量及计算传输比与红外接收管受光面积关系,确定所需控制的管芯受光面积,在红外接收管表面制作精确尺寸的屏蔽层,得到指定受光面积的红外接收管,在光电耦合器组装完成后即可实现不同数值的传输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电耦合器传输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试验测量及计算传输比与红外接收管受光面积关系,确定所需控制的管芯受光面积,在红外接收管表面制作精确尺寸的屏蔽层,得到指定受光面积的红外接收管,在光电耦合器组装完成后即可实现不同数值的传输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光电耦合器传输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采用不同表面遮盖面积红外接收管的光电耦合器进行传输测试,根据得到的光电耦合器传输比确定红外接收管的表面遮光面积与其组装的光电耦合器传输比关系;S2、通过表面溅射工艺或电镀工艺,根据步骤S1得到的所述传输比关系,在红外接收管表面制作铝遮光层,然后通过光刻将遮光层面积刻蚀为所需要的传输比对应的遮光面积,在铝层表面制作钝化层;S3、将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通过导电胶粘接在有通孔的厚膜基片对应位置上;S4、将粘接了红外发光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厚膜基片上下对准组装成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山,张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