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佳英专利>正文

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965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上底板、内套筒、限位螺母、外套筒和下底板,上底板与内套筒连接,下底板与外套筒连接,内套筒和外套筒采用螺纹联接,可根据要求调整内套筒在外套筒内旋入的长度,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螺纹剪切吸能和套筒变形吸能的组合,通过两次吸能,从而较大限度地减轻车辆因正面碰撞、追尾而受到的损坏,更加有效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A sleeve threaded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eeve thread type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including a base plate, an inner sleeve, a limiting nut, an outer sleeve and a lower bottom plate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ner sleeve is connected, under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leeve and the outer sleeve, the threaded join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ner sleeve in cyclone in the outer sleeve length and the spacing nut fix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simple structure,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crew shearing energy absorption and the sleeve deformation energy absorption, and reduces the damage caused by frontal collision and rear end collision by the two energy absorp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safety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做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建立了各自的法规,人们也开展了许多相关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专利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一般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其中被动式通常采用汽车结构缓冲与吸能措施,配合如安全气囊等车内乘员保护措施,从而实现乘员的保护。一是通过车身自身的结构设计,如车架、覆盖件、固定发动机及附属部件的剪切螺栓等,发生碰撞时产生塑性变形和剪切,达到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二是通过在车身的某些部位,附加吸能装置,如不同截面形状的金属薄壁吸能管,利用其受到撞击时的塑性变形,从而达到消耗大量碰撞动能的目的。申请号为“201510498647.6”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吸能盒内套筒和吸能盒外套筒相互套接组成吸能盒本体,内套筒前端与内套筒前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与外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板上固定连接导向螺柱,内套筒后端板与导向螺柱滑动连接,螺母与导向螺柱螺纹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外套筒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高速碰撞时,形状记忆合金丝先被拉伸完成一级能量吸收,剩余能量由套筒压溃完成二级能量吸收,实现二级吸能。但是,其仍然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便于生产应用的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上底板、内套筒、限位螺母、外套筒和下底板,上底板与内套筒连接,下底板与外套筒连接,内套筒和外套筒采用螺纹联接,可根据要求调整内套筒在外套筒内旋入的长度,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进一步地,内套筒和外套筒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板与车身固定,所述上底板与汽车前或后保险杠连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板与车身固定,所述上底板直接伸出车外。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螺纹剪切吸能和套筒变形吸能的组合,通过两次吸能,从而较大限度地减轻车辆因正面碰撞、追尾而受到的损坏,更加有效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包括上底板1、内套筒2、限位螺母3、外套筒4和下底板5,上底板1与内套筒2连接,下底板5与外套筒4连接,内套筒2和外套筒4采用螺纹联接,可根据要求调整内套筒2在外套筒4内旋入的长度,以调节本装置的总长度,并通过限位螺母3固定。内套筒2的长度L2和外套筒4的长度L1相同。在车身上安装时,下底板的A面与车身固定,上底板的B面与汽车前(或后)保险杠连在一起,也可直接伸出在车外。当发生碰撞时,碰撞作用力通过内套筒2的B面,使内套筒2产生轴向位移,内外套筒旋合的螺纹发生剪切吸收碰撞能量。内套筒2被压至最底部后,内外套筒共同形成组合套筒,产生挤压塑性变形,再次吸收碰撞能量。本装置通过两次吸能,从而更加有效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本装置即可用在汽车碰撞时的安全防护,也可安装在如垂直升降电梯等设备的底部,当垂直升降电梯发生跌落事故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内套筒(2)、限位螺母(3)、外套筒(4)和下底板(5),上底板(1)与内套筒(2)连接,下底板(5)与外套筒(4)连接,内套筒(2)和外套筒(4)采用螺纹联接,可根据要求调整内套筒(2)在外套筒(4)内旋入的长度,并通过限位螺母(3)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内套筒(2)、限位螺母(3)、外套筒(4)和下底板(5),上底板(1)与内套筒(2)连接,下底板(5)与外套筒(4)连接,内套筒(2)和外套筒(4)采用螺纹联接,可根据要求调整内套筒(2)在外套筒(4)内旋入的长度,并通过限位螺母(3)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英彭跃湘
申请(专利权)人:胡佳英彭跃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