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76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沟道纵比降J,泥石流流深H,泥石流沟道宽度B;将所获得的参数带入确定震区泥石流流量αq的衰减值计算公式中,可以获得泥石流堆积过程的泥石流预测流量衰减值。该方法适用于震区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流量衰减值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严密的理论推导,能更准确的得到震区泥石流流量在堆积区的衰减情况,为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排导槽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其运用简单、高效,可满足地质灾害预防需要。

Calculation method of flow attenuation value in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ar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debris flow area flow attenuation, the method by obtaining the earthquake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area of the channel slope debris flow flow J, deep H, debris flow channel width B; parameters obtained to determine the attenuation value of the alpha q earthquake debris flow flow calculation formula, forecast you can get the debris flow and debris flow attenuation process.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earthquake debris flow in the process of flow attenuation predic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is based on the strict theoretical derivation, can get flow in attenuation of earthquake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area more accuratel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earthquake debris flow accumulation drainage trough area prevention project, the use of simple and efficient, can meet the nee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强震后流域内滑坡松散物质剧增,导致泥石流危害明显增强。强烈地震作用使得地震区的地质环境更加脆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更加频繁,危害范围更大。而泥石流堆积区是山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泥石流泛滥成灾的主要区域。泥石流出沟以后可能堆积的最大范围直接决定了泥石流堆积扇的危险范围。因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沟道纵比降小,沟道宽度大,使得泥石流在堆积区位置发生沉积。而泥石流沟堆积区也是泥石流排导槽防治工程主要分布位置。在堆积区排导槽防治工程作用下,降低泥石流的流深和流速,进而降低了泥石流流量,即泥石流排导槽不仅使泥石流体的冲击力降低,而且导致泥石流的流速、容重和流量等发生衰减。因此,强震区泥石流在堆积区的流量等衰减特征是泥石流排导槽设计的重点参数。泥石流的流量特征主要与其流速、泥石流截面积相关,泥石流的流速衰减条件与泥石流的流深、沟道纵比降和沟道糙率系数相关。例如,大沟道纵比降的小岗剑泥石流沟灾害点在2009年的“9.8”、2011年的“9.5”以及2016年的“1.21”均发生地质灾害事件,严重堵断公路,多次堵塞绵远河。泥石流的流量反映了泥石流流体的动能条件,泥石流排导槽主要作用为消能和泄洪,从而降低泥石流的流量,进而降低泥石流对堆积区的危险程度;现行的泥石流堆积区消能主要通过室内实验获取,其着重点在于研究泥石流动能变化特征,其衰减模型复杂,涉及参数众多,导致基于泥石流动能的流量衰减模型在泥石流堆积区的排导槽设计的使用受到限制,不能高效、便捷的推广到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解决强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沟道纵比降和沟道宽度与泥石流流量的关系,构建基于泥石流沟道横断面参数的泥石流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实例运用,为泥石流排导槽工程的设计流量提供新方法,适用于泥石流防治实际工程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方式: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震区泥石流堆积区特征应用于震区泥石流的流量预测,通过堆积区地形条件所导致的泥石流沟道宽度、流深变化值得到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流量衰减值,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通过获取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上下游沟道的参数,确定泥石流沟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纵比降J1和J2(‰),其中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纵比降相同,即J1=J2,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宽度B1和B2(m),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设计流深H1和H2(m);B.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震区泥石流的流量αq的衰减值,单位m3/s。式中:q1为堆积区1位置处的流量(m3/s),q2为堆积区2位置处的流量(m3/s),J1为堆积区1位置的沟道纵比降(‰),J2为堆积区2位置的沟道纵比降(‰),B1为泥石流堆积区1位置处沟道的沟道宽度(m),B2为泥石流堆积区2位置处的沟道宽度(m),H1为堆积区1位置的流深(m),H2为堆积区2位置的流深(m),n1为堆积区1位置处的糙率系数,n2为堆积区2位置处的糙率系数,其中泥石流堆积区的糙率系数n1=n2;均由步骤A所确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其所述步骤B中确定的震区泥石流流量αq的衰减值公式适用于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泥石流流量衰减值预测,将衰减后的泥石流流量值作为震区泥石流堆积区排导槽设计的最小泥石流流量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突破传统经验的限制,从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沟道纵比降、泥石流沟道宽度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了基于泥石流沟道参数的泥石流流量变化计算模型。首先,在泥石流沟道流深方面,利用泥石流堆积区的流深定量反映了震区泥石流在堆积区流量变化特征;其次,基于汶川震区泥石流堆积区的沟道宽度变化特征,利用泥石流堆积区的沟道宽度反映了汶川震区泥石流堆积区的泥石流流量与沟道横断面间的相互关系。本专利技术计算理论完善,计算结果符合泥石流现场调查,能够为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排导槽防治工程设计参数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避免了因为泥石流流量设计值低所导致的泥石流排导槽防治工程未能满足实际需要,进而造成泥石流防治工程失效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特征应用于震区泥石流的流量预测,通过泥石流沟堆积区地形条件所导致的泥石流沟道变化值得到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流量衰减值。首选根据泥石流流量衰减定义得到泥石流流量衰减值计算方法;再通过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调查以及泥石流沟道特征参数的测量等手段确定泥石流流深、沟道坡度、沟道纵比降、沟道糙率系数;将所得参数带入震区泥石流流量衰减值计算模型中,得到泥石流流量衰减预测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泥石流堆积区上下游的流量关系,分析因为堆积区沟道宽度变化导致的泥石流流量衰减特征。假设堆积区上游1位置处的流量为q1,堆积区下游2处的流量为q2,泥石流堆积区1至2之间的流量衰减公式表示为:式中,αq为泥石流沿其流向的速度衰系数,q1为在1位置的流量(m3/s),q2为在2位置处的流量(m3/s)。然后,根据泥石流流体的流量计算公式,泥石流在堆积区的流量q公式表示为:q=vA…………………………………………(2)式中,A为在任意位置的泥石横切面积(m2),v为堆积区任意位置处的流速(m/s)。然后,根据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泥石流在堆积区任意位置的流速v公式表示为:式中,n为泥石流堆积区任意位置的沟道糙率系数,通过泥石流防治规范获取泥石流造率系数,H为泥石流堆积区任意位置的泥石流流深(m/s),J为泥石流堆积区任意位置的沟道纵比降‰;根据泥石流流速与泥石流流深的关系,泥石流堆积区的沟道糙率系数值为固定值,得到泥石流堆积区的流量衰减值公式表示为:式中,H1为泥石流堆积区1位置处的流深(m),H2为泥石流堆积区2位置处的流深(m),B1为泥石流堆积区1位置的沟道宽度(m),B2为泥石流堆积区2位置的沟道宽度(m),n1为堆积区1位置处的糙率系数,n2为堆积区2位置处的糙率系数,其中泥石流堆积区的糙率系数n1=n2。其中,所述公式(4)确定的震区泥石流流量αq的衰减值公式适用于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的泥石流流量衰减值预测,将衰减后的泥石流流量值作为震区泥石流堆积区排导槽设计的最小泥石流流量值,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为泥石流流量设计值低所导致的泥石流排导槽防治工程未能满足实际需要,进而造成泥石流防治工程失效的问题。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石棉县回隆乡石龙村石龙组熊家沟流域形态呈扇形,流域面积5.5km2。流域内最高点海拔高程2990m,沟口海拔高程1185m,相对高差约1805m,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沟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熊家沟沟谷长度4.05km,沟谷平均纵坡降376‰。2013年7月4日17时至5日7时期间,石棉县境内普降暴雨,对熊家沟上游造成剧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震区泥石流堆积区特征应用于震区泥石流的流量预测,通过堆积区的泥石流沟道宽度、流深变化值得到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流量衰减值,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通过获取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上下游沟道的参数,确定泥石流沟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纵比降J1和J2(‰),其中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纵比降相同,即J1=J2,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宽度B1和B2(m),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设计流深H1和H2(m);B.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震区泥石流的流量αq的衰减值,单位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堆积区流量衰减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震区泥石流堆积区特征应用于震区泥石流的流量预测,通过堆积区的泥石流沟道宽度、流深变化值得到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流量衰减值,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通过获取震区泥石流沟堆积区上下游沟道的参数,确定泥石流沟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纵比降J1和J2(‰),其中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纵比降相同,即J1=J2,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沟道宽度B1和B2(m),堆积区1位置和2位置的设计流深H1和H2(m);B.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震区泥石流的流量αq的衰减值,单位m3/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