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感测基板以及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7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4:33
一种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连接线以及多个第一导线,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M边形的轮廓设置,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针对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连接线将这些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二连接线以及多个第二导线,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N边形的轮廓设置,而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针对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连接线将这些第二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宽度约50至100纳米。

Touch sensing substrate and structure for integrating polarized light and touch control function

A structure integrating polarized light and touch control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irst touch electrode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touch electrodes. A first touch electrode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ing line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conductors arranged in a first direction. The endpoint of the first traverse is essentially set along the contour of the M edge, and M is a positive integ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 For the first touch electrode, the first connecting line electrically connects the first conductors. A second touch electrode includes second connecting wire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wires arranged in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endpoint of the second wire is essentially set along the contour of the N edge, and the N is a positive integ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 The second wir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second touch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line. The width of the first conductor and the second wire is about 50 to 100 nano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感测基板以及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感测基板及触控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屏幕(touchscreen)是现在许多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等移动装置(mobiledevice)所具备的显示及输出/输入(Input/Output,I/O)元件,而上述移动装置通常具有相当薄的厚度,以便于携带。为了能制作出厚度薄的移动装置,目前的触控屏幕早已朝向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常见的触控屏幕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感测基板(touchsensingsubstrate)。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通常是通过光学胶(OpticalClearAdhhesive,OCA)来彼此粘合。在粘合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以前,须要进行精密的对位程序(aligningprocess),以避免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之间发生错位(misalignment)。此外,在进行粘合的过程中,也要留意光学胶是否均匀涂布。否则,可能会造成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之间出现气泡的情形。一般光学胶具有相当强的粘性,加上现有的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厚度都很薄,所以一旦发生上述错位或出现气泡的情形,很难在不折毁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的条件下,直接将粘合好的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基板拆离。所以,具有错位或气泡的瑕疵触控屏幕需要进行复杂的重工程序(rework)来修复。严重的话,这种有瑕疵的触控屏幕可能无法修复而被迫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是提供一种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其可应用于触控屏幕,并能满足现有薄型化的发展趋势。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感测基板,其包括上述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其中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不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接触。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第一连接线以及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一导线,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这些第一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M边形的轮廓设置,而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第一连接线将这些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第二连接线以及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二导线,沿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这些第二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N边形的轮廓设置,而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第二连接线将这些第二导线电性连接,其中各条第一导线与各条第二导线的宽度约为50至100纳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结构还包括多条桥接线,其中各条桥接线将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触控电极电性连接以形成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感测条,而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二触控电极是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触控感测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结构还包括多条接线,其中各条接线将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以形成这些第二触控感测条,且各条接线电性连接相邻两条第二导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第一连接线连接这些第一导线的所有端点,并围绕成M边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各条第一导线的一端点连接第一连接线,而各条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点不连接第一连接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第一连接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未连接这些第一导线的端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线段以及多条第二线段。第一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未连接这些第一导线的端点。第一线段位于这些第二线段之间,而各条第二线段沿着一第三方向延伸。这些第二线段中之一者是连接于一部分这些第一导线的端点,而这些第二线段中之一者是连接于另一部分这些第一导线的端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约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线段的两端点是分别直接连接于这些第二线段的端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导线与这些第二导线的总数量和为一导线总数,而这些第一连接线与这些第二连接线的总数量和为一连接线总数,其中连接线总数与导线总数的比值约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共平面(coplanar)。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不共平面(non-coplanar)。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结构还包括网状线栅,形成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一网状区域。网状线栅包括多条彼此并列的第三导线,其中这些第三导线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不连接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而各条第三导线的宽度约为50至100纳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基板包括基底(substrate)、滤光阵列以及多个上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多个上述第二触控电极。基底具有第一面,而滤光阵列包括多个滤光层,配置于第一面上。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都配置于第一面上,其中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滤光层实质上覆盖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第一触控电极及这些第二触控电极实质上覆盖这些滤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滤光层位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测基板还包括多条上述桥接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滤光层是位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桥接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桥接线、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皆位于这些滤光层与第一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测基板还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其中滤光阵列位于主动元件阵列与第一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测基板还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其中主动元件阵列位于滤光阵列与第一面之间。主动元件阵列位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基底之间,而主动元件阵列位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与基底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动元件阵列与滤光阵列皆位于这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滤光阵列还包括一黑矩阵位于这些滤光层以及基底之间。基于上述,通过这些宽度在50至100纳米之间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不仅能用于触控感测,而且还具有线性偏光的功能。如此,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感测基板可以直接构成显示器的其中至少一个部件(part)。例如,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感测基板可直接作为液晶显示器(LiguidCrystalDisplay,LCD)中的彩色滤光阵列基板(colorfilterarraysubstrate)与偏光片,并能进一步地制造内崁式(in-cell)触控屏幕。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沿线1B-1B剖面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模拟偏光率随不同连接线总数与导线总数的比值的变化的折线图。图1D是模拟穿透率随不同连接线总数与导线总数的比值的变化的折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感测基板以及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其中该些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一导线,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一M边形的轮廓设置,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以及一第一连接线,将该些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以及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不与该些第一触控电极接触,其中该些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二导线,沿该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些第二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一N边形的轮廓设置,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以及一第二连接线,将该些第二导线电性连接,其中各该第一导线与各该第二导线的宽度为50至100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2 TW 1061194021.一种整合偏光与触控功能的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其中该些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一导线,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一M边形的轮廓设置,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以及一第一连接线,将该些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以及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不与该些第一触控电极接触,其中该些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个包括:多个彼此并列的第二导线,沿该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些第二导线的端点实质上沿着一N边形的轮廓设置,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以及一第二连接线,将该些第二导线电性连接,其中各该第一导线与各该第二导线的宽度为50至100纳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还包括多条桥接线,其中各该桥接线将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该第一触控电极电性连接以形成多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感测条,该第二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其中沿该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该第二触控电极是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多个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触控感测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还包括多条接线,其中各该接线将沿该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该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以形成该些第二触控感测条,且各该接线电性连接相邻两条该第二导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该第一连接线连接该些第一导线的所有端点,并围绕成该M边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各该第一导线的一端点连接该第一连接线,而各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点不连接该第一连接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该第一连接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未连接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在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该第一连接线包括:一第一线段,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未连接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以及多个第二线段,该第一线段位于该些第二线段之间,各该第二线段沿着一第三方向延伸,该第三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以及该第二方向,该些第二线段中之一者是连接于一部分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该些第二线段中之一者是连接于另一部分该些第一导线的端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的夹角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线段的两端点是分别直接连接于该些第二线段的端点。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该些第一导线与该些第二导线的总数量和为一导线总数,而该些第一连接线与该些第二连接线的总数量和为一连接线总数,该连接线总数与该导线总数的比值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该些第一触控电极与该些第二触控电极共平面。1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均罗谚桦陈儒瑾杨玄菱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