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58587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电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源转换电路、DC‑DC升压稳压电路、DC‑AC逆变电路、变压器电路以及负载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DC‑DC升压稳压电路与DC‑AC逆变电路之间双向通信连接,DC‑AC逆变电路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变压器电路、负载电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DC‑DC升压稳压电路、DC‑AC逆变电路、变压器电路、负载电路构成反馈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携带的特点。

An i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supply, in particular to an inverter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DC circuit, DC boost DC AC inverter circuit, a transformer circuit and a load circuit, the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of the input and the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DC DC boost voltage stabilizing circuit input end, two-way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DC DC DC AC boost regulator circuit and inverter circuit, inverter circuit output DC AC end respectively through a transformer circuit and a load circuit with DC DC boost voltage stabiliz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DC, DC, DC step-up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AC inverter circuit, transformer circuit, load circuit feedback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conversion of the DC power supply to the AC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easy car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电源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逆变电源是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进行电能转换的电力装置,它可将输入的12V或24V等直流电转换成220V、50Hz的交流电或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它输出的交流电可用于各类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移动供电场所或无电地区用户对交流电源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电源标准并不统一,各种新兴的能源形式也不断出现,逆变电源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于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各类舰船以及飞行器,在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领域,逆变电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逆变电源,就可利用直流电(蓄电池、开关电源、燃料电池等)转换成交流电为电器提供稳定可靠得用电保障,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手持PC、数码相机以及各类仪器等、小型逆变电源还可利用汽车、轮船、便携供电设备,在野外提供交流电源。逆变电源的研制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出现在各大商场或者网店里的逆变电源系统价格高昂,而且比较笨重,不易携带,导致使用频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逆变电源系统,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逆变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转换电路、DC-DC升压稳压电路、DC-AC逆变电路、变压器电路以及负载电路,其中,电源转换电路,其输入端与市电相连,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DC-DC升压稳压电路,与DC-AC逆变电路之间双向通信连接;DC-AC逆变电路,其输出端分别通过变压器电路、负载电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升压稳压电路、DC-AC逆变电路、变压器电路、负载电路构成反馈电路。优选的,所述DC-AC逆变电路包括反相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以及过流保护装置,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第三三极管的输入端、第四三极管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输出端、第三三极管的输出端、第四三极管的输出端均连接过流保护装置的输入端,所述过流保护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变压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沟道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均为P沟道三极管。进一步的,所述反相器为CD4069六路反相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包括电源转换电路、DC-DC升压稳压电路、DC-AC逆变电路、变压器电路以及负载电路,本技术实现了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而且本技术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携带的特点。(2)、所述DC-AC逆变电路包括过流保护装置,当电路出现过流时,过流保护装置工作,控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从而控制电路通断,保护电路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DC-AC逆变电路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全桥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0—电源转换电路20—DC-DC升压稳压电路30—DC-AC逆变电路31—反相器32—第一三极管33—第二三极管34—第三三极管35—第四三极管36—过流保护装置40—变压器电路50—负载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逆变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0、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以及负载电路50,所述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升压稳压电路20与DC-AC逆变电路30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DC-AC逆变电路3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构成反馈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DC-AC逆变电路30包括反相器31、第一三极管32、第二三极管33、第三三极管34、第四三极管35以及过流保护装置36,所述反相器31的输入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出端相连,反相器3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32的输入端、第二三极管33的输入端、第三三极管34的输入端、第四三极管3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32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33的输出端、第三三极管34的输出端、第四三极管35的输出端均连接过流保护装置36的输入端,所述过流保护装置36的输出端分别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变压器电路4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32、第二三极管33均为N沟道三极管;第三三极管34、第四三极管35均为P沟道三极管,所述反相器31为CD4069六路反相器。为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以下通过一具体实施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10将220V的直流电转换成12V或24V、20A的直流电,12V或24V的直流电分别通过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产生12V的交流电,12V的交流电经过变压器电路40转换为220V的交流电为负载50供电,负载50为50W、100W、150W、200W灯泡20,均可点亮。CD4069六路反相器产生PWM波,通过驱动三极管产生两路反相方波。如图3所示,第一三极管32、第二三极管33、第三三极管34、第四三极管35中桥臂SW1与SW3互为一对,桥臂SW2与SW4互为一对,每对桥臂分别工作半个周期,其输出电压波形为180度的方波。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逆变电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0)、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以及负载电路(50),其中,电源转换电路(10),其输入端与市电相连,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DC‑DC升压稳压电路(20),与DC‑AC逆变电路(30)之间双向通信连接;DC‑AC逆变电路(30),其输出端分别通过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构成反馈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0)、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以及负载电路(50),其中,电源转换电路(10),其输入端与市电相连,电源转换电路(10)的输出端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DC-DC升压稳压电路(20),与DC-AC逆变电路(30)之间双向通信连接;DC-AC逆变电路(30),其输出端分别通过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与DC-DC升压稳压电路(2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DC升压稳压电路(20)、DC-AC逆变电路(30)、变压器电路(40)、负载电路(50)构成反馈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逆变电路(30)包括反相器(31)、第一三极管(32)、第二三极管(33)、第三三极管(34)、第四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莹李睿智陈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