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22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叠合板和中心盖板的制作;步骤二:预制叠合板的安装及中心后浇层的浇筑;步骤三:中心盖板的安装以及后浇混凝土施工;该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预制叠合板建筑在变形缝处因防开裂、防渗水施工处理不当及构造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而导致住宅在变形缝处渗漏以及楼板开裂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工艺改善与材料的优选,能使施工操作更加简便,提升施工效率,更易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从而达到避免预制叠合板在变形缝处开裂、渗水现象的发生。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racking prevention and seepage prevention of deformation joint of precast laminated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cast laminated deformation joint anti cracking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one: making precast laminated plate and center; step two: pouring cast-in-place layer installation and precast laminated center; step three: center cover installation and after pou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traditional precast laminated construction joints for anti cracking and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nd improper handling structure cannot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resulting in deformation of joints and leakage of residential floor cracks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deformatio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an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improv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easy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slab joints cracking, seepage deformation in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由于其大部分工作在工厂进行,为建筑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现场用工少、湿作业少、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装配式建筑对构件制作和吊装的精度要求较高,必须科学施工组织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已大规模用于我国住宅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其中,预制叠合板在遇变形缝处的防开裂、防水措施是住宅质量保证的一项重点,虽然现阶段拼缝、接缝施工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预制叠合板在遇变形缝处开裂、渗水情况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预制叠合板建筑在变形缝处因防开裂、防渗水施工处理不当及构造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而导致住宅在变形缝处的渗漏以及楼板开裂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工艺改善与材料的优选,能使施工操作更加简便,提升施工效率,更易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从而达到避免预制叠合板在变形缝处开裂、渗水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叠合板和中心盖板的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确定预制叠合板和中心盖板的具体尺寸及定位并进行预制施工;所述预制叠合板预制时,其拼接处设置有“L”型缺口,靠近拼接处的板面上设置有“凹”型槽;所述中心盖板预制时,其两侧边缘设置有与叠合板的“凹”型槽形状相契合的凸起;预制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定期安排专人查看养护质量;步骤二:预制叠合板的安装及中心后浇层的浇筑;现场吊运预制叠合板时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吊装过程中预制叠合板没有损坏,将两块预制叠合板在拼接处进行安装,同时确保两块预制叠合板高差在合理范围内;预制叠合板安装好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的变形缝处进行变形缝的滑杆、止水带、阻火带以及抗震弹簧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若两端高度存在偏差可进行调整保证变形缝的附件安装质量;最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拼接处上方及“L”型缺口位置浇筑中心后浇层,并确保该中心后浇层的上表面与预制叠合板上表面标高一致;步骤三:中心盖板的安装以及后浇混凝土施工;将中心盖板安装在两块预制叠合板拼接处上方,将中心盖板两端的凸起嵌入两块预制叠合板的“凹”型槽并紧密贴合,并在中心盖板与两块预制叠合板的缝隙处填入填缝胶;然后绑扎预制叠合板上方的钢筋并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所述后浇混凝土拌合时注意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要求,石子粒径应控制在图纸设计中混凝土等级相应规范要求的石子粒径范围内,石含泥量需控制在1%以下,砂含泥量需控制在2%以下,水灰比控制在0.38以下,砂率宜控制在50%左右,其中在配制预制叠合板拼缝处上方的后浇混凝土时,在上述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5%参量的聚丙烯纤维、膨胀剂和减水剂;后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二次的振捣及人工抹面,然后进行养护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制作中心盖板时,在其混凝土终凝后采用薄膜覆盖的措施保证其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填缝胶为掺入适量膨胀剂的耐候硅酮结构胶。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两块预制叠合板的高差在10mm以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时,为保证聚丙烯纤维分散均匀,先将聚丙烯纤维加入水中充分搅散,再加入搅拌筒与混凝土一起搅拌。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后浇混凝土的养护方式采用浇水或采取薄膜覆盖养护。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后浇混凝土施工前可在中心盖板的表面涂刷一层砼界面剂,以增加中心盖板与后浇混凝土的粘结力。本专利技术所述施工方法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后,可以有效解决预制叠合板在变形缝处出现渗漏以及开裂的问题,施工过程操作简单且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其施工所用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气温无急剧变化的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方法施工示意图;图中:1:填缝胶2:中心盖板3:中心后浇层4:预制叠合板5:滑杆6:抗震弹簧7:阻火带8:止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确定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具体尺寸及定位并进行预制施工;所述预制叠合板1预制时,其拼接处设置有“L”型缺口,靠近拼接处的板面上设置有“凹”型槽;所述中心盖板2预制时,其两侧边缘设置有与叠合板4的“凹”型槽形状相契合的凸起;预制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定期安排专人查看养护质量;预制叠合板4的拼接处设置为“L”型缺口,其靠近拼接处的板面上设置有“凹”型槽,配合中心盖板2两侧边缘与叠合板4的“凹”型槽形状相契合的凸起,这样当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安装时,上方安装中心盖板2,中心盖板2的凸起与预制叠合板4的“凹”型槽相契合,易于形成一个整体,连接牢固,便于施工的需要,效果好;制作中心盖板2时,在其混凝土终凝后采用薄膜覆盖的措施保证其质量;步骤二:预制叠合板4的安装及中心后浇层3的浇筑;现场吊运预制叠合板4时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吊装过程中预制叠合板4没有损坏,将两块预制叠合板4在拼接处进行安装,同时确保两块预制叠合板4高差在合理范围内,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高差易控制在10mm以内;预制叠合板4安装好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变形缝处进行变形缝的滑杆5、止水带8、阻火带7以及抗震弹簧6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若两端高度存在偏差可进行调整保证变形缝的附件安装质量;最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及“L”型缺口位置浇筑中心后浇层3,并确保该中心后浇层3的上表面与预制叠合板4上表面标高一致;步骤三:中心盖板2的安装以及后浇混凝土施工;将中心盖板2安装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将中心盖板2两端的凸起嵌入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凹”型槽并与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凹”型槽紧密贴合,并在中心盖板2与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缝隙处填入填缝胶1,该填缝胶1可以为掺入适量膨胀剂的耐候硅酮结构胶,能够提高变形缝处抗渗能力,材料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然后绑扎预制叠合板4上方的钢筋并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所述后浇混凝土拌合时注意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要求,石子粒径应控制在图纸设计中混凝土等级相应规范要求的石子粒径范围内,石含泥量需控制在1%以下,砂含泥量需控制在2%以下,水灰比控制在0.38以下,砂率宜控制在50%左右,其中在配制预制叠合板4拼缝处上方的后浇混凝土时,在上述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5%参量的聚丙烯纤维、膨胀剂和减水剂,加入聚丙烯纤维时,为保证聚丙烯纤维分散均匀,先将聚丙烯纤维加入水中充分搅散,再加入搅拌筒与混凝土一起搅拌,该施工方法使得具有抗裂性能的聚丙烯纤维能够充分与配制的混凝土结合,使得混合后的混凝土的抗裂性大幅提升,此种施工方法具有掺和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优点,在气温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确定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具体尺寸及定位并进行预制施工;所述预制叠合板(1)预制时,其拼接处设置有“L”型缺口,靠近拼接处的板面上设置有“凹”型槽;所述中心盖板(2)预制时,其两侧边缘设置有与叠合板(4)的“凹”型槽形状相契合的凸起;预制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定期安排专人查看养护质量;步骤二:预制叠合板(4)的安装及中心后浇层(3)的浇筑;现场吊运预制叠合板(4)时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吊装过程中预制叠合板(4)没有损坏,将两块预制叠合板(4)在拼接处进行安装,同时确保两块预制叠合板(4)高差在合理范围内;预制叠合板(4)安装好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变形缝处进行变形缝的滑杆(5)、止水带(8)、阻火带(7)以及抗震弹簧(6)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若两端高度存在偏差可进行调整保证变形缝的附件安装质量;最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及“L”型缺口位置浇筑中心后浇层(3),并确保该中心后浇层(3)的上表面与预制叠合板(4)上表面标高一致;步骤三:中心盖板(2)的安装以及后浇混凝土施工;将中心盖板(2)安装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将中心盖板(2)两端的凸起嵌入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凹”型槽并紧密贴合,并在中心盖板(2)与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缝隙处填入填缝胶(1);然后绑扎预制叠合板(4)上方的钢筋并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所述后浇混凝土拌合时注意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要求,石子粒径应控制在图纸设计中混凝土等级相应规范要求的石子粒径范围内,石含泥量需控制在1%以下,砂含泥量需控制在2%以下,水灰比控制在0.38以下,砂率宜控制在50%左右,其中在配制预制叠合板(4)拼缝处上方的后浇混凝土时,在上述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5%参量的聚丙烯纤维、膨胀剂和减水剂;后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二次的振捣及人工抹面,然后进行养护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变形缝防开裂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确定预制叠合板(4)和中心盖板(2)的具体尺寸及定位并进行预制施工;所述预制叠合板(1)预制时,其拼接处设置有“L”型缺口,靠近拼接处的板面上设置有“凹”型槽;所述中心盖板(2)预制时,其两侧边缘设置有与叠合板(4)的“凹”型槽形状相契合的凸起;预制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定期安排专人查看养护质量;步骤二:预制叠合板(4)的安装及中心后浇层(3)的浇筑;现场吊运预制叠合板(4)时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吊装过程中预制叠合板(4)没有损坏,将两块预制叠合板(4)在拼接处进行安装,同时确保两块预制叠合板(4)高差在合理范围内;预制叠合板(4)安装好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变形缝处进行变形缝的滑杆(5)、止水带(8)、阻火带(7)以及抗震弹簧(6)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若两端高度存在偏差可进行调整保证变形缝的附件安装质量;最后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及“L”型缺口位置浇筑中心后浇层(3),并确保该中心后浇层(3)的上表面与预制叠合板(4)上表面标高一致;步骤三:中心盖板(2)的安装以及后浇混凝土施工;将中心盖板(2)安装在两块预制叠合板(4)拼接处上方,将中心盖板(2)两端的凸起嵌入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凹”型槽并紧密贴合,并在中心盖板(2)与两块预制叠合板(4)的缝隙处填入填缝胶(1);然后绑扎预制叠合板(4)上方的钢筋并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所述后浇混凝土拌合时注意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