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钢
,涉及一种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人们对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汽车的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和应用高强钢和超高强钢,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汽车重量,实现汽车轻量化,降低油耗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超高强钢热冲压成形技术作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种新形技术,以其重量轻、强度大、成形性能好且尺寸精度高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热冲压成形工艺将热成形和淬火工艺结合在一起,在高温奥氏体区以较低的流变应力经过冲压成形获得无回弹的精确形状,从而得到超高强零件。热冲压成形件在未来钢质汽车(FutureSteelVehicle,FSV)计划中应用达11.1%,主要应用于前、后保险杠骨架以及A柱、B柱等重点部位,尤其在正面和侧面撞击时,可有效减少驾驶舱变形,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热冲压成形件通常采用低合金、含硼钢,如22MnB5、37MnB4。热成形后的显微组织为完全马氏体组织,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500MPa,总伸长率≥5%,强度和耐磨性好,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热冲压成形与低温贝氏体等温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综合利用微合金细化、控轧控冷细化、预变形和低温贝氏体等温综合细化技术,获得超细结构的微观组织;热成形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5~0.6%,Mn:0.5%~2%,Si:1.5~2.5%,Cr:1~3%,Al:1~2%,Nb:0.01~0.03%,B:0.001~0.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裁剪→热冲压成形→低温贝氏体等温,获得不同厚度1.5~3mm的热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热冲压成形与低温贝氏体等温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综合利用微合金细化、控轧控冷细化、预变形和低温贝氏体等温综合细化技术,获得超细结构的微观组织;热成形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5~0.6%,Mn:0.5%~2%,Si:1.5~2.5%,Cr:1~3%,Al:1~2%,Nb:0.01~0.03%,B:0.001~0.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工艺流程为:冶炼→连铸→热轧→裁剪→热冲压成形→低温贝氏体等温,获得不同厚度1.5~3mm的热轧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超高强热成形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冲压成形时,首先将裁剪好的热轧重新加热至Ac3+50℃进行奥氏体化,保温0.5~1h,而后立即移至热冲压设备上进行冲压成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民,郭辉,刘伟,孙绍恒,印珠凯,裴伟,王家星,曾清华,吴起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